便于封堵和折卸的可调式灌浆封堵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4988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便于封堵和折卸的可调式灌浆封堵塞,包括硬质端板,所述硬质端板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圆台形的橡胶塞头,所述硬质端板中部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旋转把手连接、另一端与凸轮部连接,所述旋转把手设置在硬质端板的后表面一侧,所述凸轮部对应的橡胶塞头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与凸轮部的外壁结构一致且凸轮部伸入容置槽内设置,所述凸轮部与旋转把手配合限制转轴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便捷,方便封堵和拆卸,能够循环利用,并且封堵效果佳。效果佳。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封堵和折卸的可调式灌浆封堵塞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便于封堵和折卸的可调式灌浆封堵塞。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将墙、板、柱等预制构件在工厂预制,然后运送到现场再装配连接的建筑结构,其不需要现场搭模施工,具有较小扬尘和噪音,是一种绿色建筑结构体系。
[0003]而在装配过程中,预制构件需要通过自身套筒套设在对应连接钢筋上,然后采用灌浆的方式将灌浆料充斥在套筒内,使得套筒与连接钢筋结合为一体结构,在预制构件表面具有出浆口和注浆口,与套筒贯通连接形成灌浆孔道,灌浆过程中需要对出浆口和注浆口进行及时封堵,防止发生漏浆,确保灌浆的饱满度,保证连接节点的安全性。
[0004]现有灌浆孔道和出浆孔道的封堵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橡胶塞封堵,这也是施工规范所要求的做法。然而,由于灌浆过程必须连续进行,孔道接二连三出浆,留给工人进行封堵的时间间隙很短,而现有的封堵塞存在显著的缺陷,能够快速完成封堵的,往往塞不牢,容易崩脱,能够塞得牢的,往往需要花费时间长,导致时间来不及,因此,一大部分工程现场不使用橡胶塞封堵,而使用另外一种方法,采用木塞封堵。此木塞一般为工地现场直接就地取材加工而成,一般截面为正方形。在使用过程中,直接通过锤子敲击的方式硬塞入孔道内的PVC管中,操作简单,速度快,不易发生崩脱或滑落。缺点是,1、木塞与PVC管之间存在间隙,封堵不严,仍会发生缓慢漏浆问题;2、木塞的端面极不平整,导致形成的灌浆料端面毛糙,不具备表面硬度法检测灌浆料强度的适用条件,项大大增加了目的检测验收的风险;3、无法循环使用;4、本身这种方法就不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是不合规的。
[0005]鉴于以上问题,亟需研发一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且能够实现快速封堵和拆卸的橡胶塞,以解决工程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便于封堵和折卸的可调式灌浆封堵塞,操作便捷,方便封堵和拆卸,能够循环利用,并且封堵效果佳。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便于封堵和折卸的可调式灌浆封堵塞,包括硬质端板,所述硬质端板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圆台形的橡胶塞头,所述硬质端板中部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旋转把手连接、另一端与凸轮部连接,所述旋转把手设置在硬质端板的后表面一侧,所述凸轮部对应的橡胶塞头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与凸轮部的外壁结构一致且凸轮部伸入容置槽内设置,所述凸轮部与旋转把手配合限制转轴轴向移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硬质端板的材质为硬塑料,所述硬质端板与橡胶塞头之间通过黏胶固定。
[0009]进一步的,所述硬质端板的直径大于橡胶塞头大端的直径。
[0010]进一步的,所述硬质端板前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设置在橡胶塞头与硬质端板外周之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凸轮部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挤压凸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硬质端板的后表面上还设置有两个限位凸部,两个限位凸部配合限制旋转把手的旋转角度。
[0013]进一步的,旋转把手的旋转角度在0

110度之间。
[0014]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塞头的端部粘结设置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表面抛光设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通过硬质端板将塞入的作用力传递给橡胶塞头,按压操作便捷,受力均匀,橡胶塞头更容易被塞入。旋转把手、转轴、凸轮部以及凸轮部对应的容置槽相互配合,能够在橡胶塞头塞入PVC管内后,通过正向拧动旋转把手,使得橡胶塞头内部发生膨胀形变,进一步加强橡胶塞头塞入后的固定效果,且通过合理的旋转角度设置能够确保不发生回退现象,通过反向拧动旋转把手,使得橡胶塞头内部发生回缩形变,又能够实现快速拆卸。操作便捷简单且能够循环使用,大大节约成本。
[0017]2、以硬质端板为基础,硬质端板抵触预制构件表面后结束塞入,从而使得橡胶塞头与PVC管在同一轴线上,快速实现对中塞入方式,能够使得封堵严密和稳固,封堵效果最佳。另一方面,能够保证PVC管内灌浆料固化后形成的表面与轴向垂直,加之,塞入端面的抛光设置,非常有利于形成一个光滑平整的硬度检测面,以便后期使用表面硬度法对灌浆料的强度进行检测验收。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硬质端板前表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硬质端板后表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橡胶塞头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凸轮部与容置槽呈0度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凸轮部与容置槽呈90度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凸轮部与容置槽呈100度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7]参照图1至5所示,本技术的便于封堵和折卸的可调式灌浆孔道封堵塞的一实施例,包括硬质端板1,便于拿取和均匀传导作用力,硬质端板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圆台形的橡胶塞头2,且橡胶塞头的大端与硬质端板的前表面固定,橡胶塞头用于伸入PVC管111内封堵,硬质端板中部开设有调节孔3,调节孔内设置有转轴4,调节孔为过孔结构,转轴能够在调节孔内自由转动,转轴一端与旋转把手5连接、另一端与凸轮部6连接,凸轮部与旋转把手配合限制转轴轴向移动,从而转轴无法从调节孔内脱出,与硬质端板形成一体结构,其中,
旋转把手以及凸轮部均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转轴固定,旋转把手设置在硬质端板的后表面一侧,凸轮部对应的橡胶塞头上设置有容置槽7,容置槽的内壁与凸轮部的外壁结构一致且凸轮部伸入容置槽内设置,在初始位置上,凸轮部在容置槽内且不与容置槽内壁发生干涉,参照图6所示,而在凸轮部转动后,容置槽为了自适应凸轮部的位置变化而形变,参照图7和图8所示,从橡胶塞头内部向外产生作用力,从而提高橡胶塞头塞入后的固定效果。
[0028]在施工过程中,对预制构件进行灌浆,灌浆料在溢出后,通过封堵塞将对应孔道进行封堵,先手持硬质端板,将橡胶塞头对准需要封堵的孔道并通过按压硬质端板,使得橡胶塞头塞入孔洞内,按压塞入过程中,按压力能够通过硬质端板均匀的传递至橡胶塞头上,橡胶塞头作用力分布均匀,更容易被塞入,橡胶塞头通过自身弹性而发生形变,与孔洞内的PVC管形成反作用力,从而形成第一层固定效果,当硬质端板无法继续移动时,保持对硬质端板的按压,通过另一只手转动旋转把手,旋转把手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凸轮部转动,凸轮部转动会对容置槽产生挤压力,通过挤压力,容置槽发生形变,在橡胶塞头内并产生向外的挤压作用力,形成第二层固定效果,使得封堵塞不会脱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封堵和折卸的可调式灌浆封堵塞,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端板,所述硬质端板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圆台形的橡胶塞头,所述硬质端板中部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旋转把手连接、另一端与凸轮部连接,所述旋转把手设置在硬质端板的后表面一侧,所述凸轮部对应的橡胶塞头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与凸轮部的外壁结构一致且凸轮部伸入容置槽内设置,所述凸轮部与旋转把手配合限制转轴轴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封堵和折卸的可调式灌浆封堵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端板的材质为硬塑料,所述硬质端板与橡胶塞头之间通过黏胶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封堵和折卸的可调式灌浆封堵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端板的直径大于橡胶塞头大端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炜陆和燕谭森文李玉萍顾立鑫冯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旭杰绿建装配式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