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69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5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包括转角连接构件、非标构件以及标准构件;转角连接构件的数量为四块,直角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穿筋孔和第一定位安装孔;非标构件的数量为八块,每个直角连接板各自定位连接有一个非标构件,非标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穿筋孔和第二定位安装孔;标准构件的数量为多块,标准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三穿筋孔和第三定位安装孔;由标准构件、非标构件、转角连接构件合围构成呈矩形的模具。本方案可以通过一个个构件“搭积木”的方式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模具,能够增强连接构件之间的密封程度,减少漏浆的风险,通过若干标准构件拼装,能够实现组装成任何尺寸的模具,这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能够有效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预制件又称PC(precast concrete)件,是指在工厂中通过标准化、机械化方式加工生产的混凝土制品。与之相对应的传统现浇混凝土需要工地现场制模、现场浇注和现场养护。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不断推进,预制叠合楼板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叠合板在工厂利用模具生产完成,运到现场即可立即安装,省时省力,大规模采用叠合板是未来建筑行业的一大趋势。
[0003]装配式建筑中,装配式叠合板钢筋伸出板边一定长度,在后浇带区域通过钢筋搭接实现板与板的传力,现有的装配式叠合板可参考附图1所示,该装配式叠合板包括混凝土底板91,在混凝土底板生产浇筑时,混凝土底板中搭接于混凝土底板中的有横向板底筋92和纵向板底筋93以及位于上表面的桁架筋94,横向板底筋92和纵向板底筋93伸出板边一定长度;现有的这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在生产时,这种板外钢筋伸出做法,在工厂生产构件时侧模需要开槽,叠合板尺寸的不同横向板底筋92和纵向板底筋93之间的间隔也不同。
[0004]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时候发现,目前叠合板模具都是按照叠合板深化图去生产,每种叠合板尺寸都需要对应一套叠合板模具,每套模具都有合围成矩形的不同尺寸的侧边板,生产一个项目的叠合板需要多套叠合板模具,尤其是公建项目,一栋楼可能需要上百套模具,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浪费,而且模具的生产也需要大量时间,造成工期的延长,另外模具废弃还会带来污染,不符合如今双碳减排的政策。
[0005]有鉴于此,如何解决现有预制叠合板浇筑生产中存在的预制叠合板模具重复利用率较低、成本高等问题,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其目的是要用于解决现有预制叠合板浇筑生产中存在的预制叠合板模具重复利用率较低、成本高等问题。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用于装配式叠合板的浇筑生产,所述装配式叠合板具有混凝土底板和搭接在混凝土底板内部的横向板底筋和纵向板底筋,其创新点在于:
[0008]该模具包括转角连接构件、非标构件以及标准构件;其中,
[0009]所述转角连接构件的数量为四块,所述转角连接构件具有两个相互连接且呈直角的直角连接板,所述直角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穿筋孔和第一定位安装孔;
[0010]所述非标构件的数量为八块,每个所述转角连接构件的两个直角连接板各自定位连接有一个非标构件;所述非标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非标连接板,所述非标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穿筋孔和第二定位安装孔,其中一侧非标连接板上的所述第二定位安
装孔与所述直角连接板一侧的第一定位安装孔对位连接;
[0011]所述标准构件的数量为多块,所述标准构件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标准连接板,所述标准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三穿筋孔和第三定位安装孔,其中相邻之间的标准构件通过第三定位安装孔对位连接,位于两端的所述标准构件由朝两端的第三定位安装孔与相连的所述非标构件一侧的第二定位安装孔对位连接;
[0012]所述模具被配置成:由所述标准构件、非标构件、转角连接构件合围构成呈矩形的用于浇筑装配式叠合板的模具,四块所述转角连接构件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角;所述转角连接构件的两个直角连接板上分别与所述非标构件的非标连接板定位连接;多块所述标准构件分别沿装配式叠合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铺设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两块所述非标构件之间,位于装配式叠合板的长度方向一侧的有第一穿筋孔、第二穿筋孔、第三穿筋孔分别用于所述横向板底筋的穿过,位于装配式叠合板的宽度方向一侧的有第一穿筋孔、第二穿筋孔、第三穿筋孔分别用于所述纵向板底筋的穿过;由所述标准构件、非标构件、转角连接构件合围后,所述模具的内侧矩形表面为平整的表面。
[0013]本技术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14]1.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通过对现有预制叠合板浇筑生产中预制叠合板模具的研究,针对装配式叠合板中横向板底筋和纵向板底筋的布置特点,设计出包含有转角连接构件、非标构件以及标准构件的装配式叠合板模具,由所述标准构件、非标构件、转角连接构件合围构成呈矩形的用于浇筑装配式叠合板的模具,四块所述转角连接构件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角;所述转角连接构件的两个直角连接板上分别与所述非标构件的非标连接板定位连接;多块所述标准构件分别沿装配式叠合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铺设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两块所述非标构件之间,位于装配式叠合板的长度方向一侧的有第一穿筋孔、第二穿筋孔、第三穿筋孔分别用于所述横向板底筋的穿过,位于装配式叠合板的宽度方向一侧的有第一穿筋孔、第二穿筋孔、第三穿筋孔分别用于所述纵向板底筋的穿过;由所述标准构件、非标构件、转角连接构件合围后,所述模具的内侧矩形表面为平整的表面;其中装配式叠合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两端采用的是非标构件,该非标构件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不同装配式叠合板的尺寸来选择,设置成可调节功能,所有标准构件、直角连接板的尺寸规格是一致、可通用的,根据装配式叠合板的尺寸来选择调节板的尺寸,因此在此模具中的标准构件可视为是能够共模用,可重复利用;而且本方案中转角连接构件、非标构件以及标准构件可以通过一个个构件“搭积木”的方式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模具,能够增强连接构件之间的密封程度,减少漏浆的风险,通过若干标准构件拼装,能够实现组装成任何尺寸的模具,这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能够有效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0015]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转角连接构件与非标构件之间、使非标构件与标准构件之间以及使两相邻标准构件之间更好得定位配合,所述直角连接板、非标连接板、标准连接板的长、宽、高尺寸均为一致。
[0016]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一侧非标连接板上的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与所述直角连接板一侧的第一定位安装孔更好地对位连接,使位于两端的所述标准构件由朝两端的第三定位安装孔与相连的所述非标构件一侧的第二定位安装孔更好地对位连接,使相邻之间的标准构件通过第三定位安装孔更好地对位连接,作出以下设计:
[0017]所述直角连接板上的第一穿筋孔位于中间部位,所述第一定位安装孔的数量为两
个,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安装孔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安装孔的上下两侧;
[0018]所述非标连接板上的第二穿筋孔位于中间部位,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的上下两侧;
[0019]所述标准连接板上的第三穿筋孔位于中间部位,所述第三定位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安装孔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三定位安装孔的上下两侧。
[0020]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转角连接构件、非标构件以及标准构件之间的搭接组合更加稳定且增强连接构件之间的密封程度,进一步减少漏浆,所述非标构件和所述标准构件均为Z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用于装配式叠合板(90)的浇筑生产,所述装配式叠合板(90)具有混凝土底板(91)和搭接在混凝土底板(91)内部的横向板底筋(92)和纵向板底筋(93),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括转角连接构件(1)、非标构件(2)以及标准构件(3);其中,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的数量为四块,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具有两个相互连接且呈直角的直角连接板(10),所述直角连接板(10)上开设有第一穿筋孔(11)和第一定位安装孔(12);所述非标构件(2)的数量为八块,每个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的两个直角连接板(10)各自定位连接有一个非标构件(2);所述非标构件(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非标连接板(20),所述非标连接板(20)上开设有第二穿筋孔(21)和第二定位安装孔(22),其中一侧非标连接板(20)上的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22)与所述直角连接板(10)一侧的第一定位安装孔(12)对位连接;所述标准构件(3)的数量为多块,所述标准构件(3)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标准连接板(30),所述标准连接板(30)上开设有第三穿筋孔(31)和第三定位安装孔(32),其中相邻之间的标准构件(3)通过第三定位安装孔(32)对位连接,位于两端的所述标准构件(3)由朝两端的第三定位安装孔(32)与相连的所述非标构件(2)一侧的第二定位安装孔(22)对位连接;所述模具被配置成:由所述标准构件(3)、非标构件(2)、转角连接构件(1)合围构成呈矩形的用于浇筑装配式叠合板(90)的模具,四块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角;所述转角连接构件(1)的两个直角连接板(10)上分别与所述非标构件(2)的非标连接板(20)定位连接;多块所述标准构件(3)分别沿装配式叠合板(9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铺设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两块所述非标构件(2)之间,位于装配式叠合板(90)的长度方向一侧的有第一穿筋孔(11)、第二穿筋孔(21)、第三穿筋孔(31)分别用于所述横向板底筋(92)的穿过,位于装配式叠合板(90)的宽度方向一侧的有第一穿筋孔(11)、第二穿筋孔(21)、第三穿筋孔(31)分别用于所述纵向板底筋(93)的穿过;由所述标准构件(3)、非标构件(2)、转角连接构件(1)合围后,所述模具的内侧矩形表面为平整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连接板(10)、非标连接板(20)、标准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磊陈兴张雅兰李刚刘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旭杰绿建装配式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