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叠合楼板拼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04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配式叠合楼板拼缝结构,属于板缝处理领域,目的是提高结构的稳固性。包括第一预制楼板、第二预制楼板和混凝土现浇体,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之间形成拼缝,混凝土现浇体填充在拼缝内的部分为嵌缝部;第一预制楼板内分布有第一受力筋,第一受力筋的外端延伸至拼缝;第二预制楼板内分布有第二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的外端延伸至拼缝;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延伸至拼缝内的部分与嵌缝部浇筑成一体。待混凝土凝固后,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和混凝土现浇体的嵌缝部构成一个整体,使得第一预制楼板与第二预制楼板之间的拼缝更稳定、连接强度更高,更利于保证板缝质量。更利于保证板缝质量。更利于保证板缝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叠合楼板拼缝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板缝处理领域,具体的是装配式叠合楼板拼缝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大力倡导建筑产业化,装配式结构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叠合楼板”是装配式结构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技术。叠合楼板是预制混凝土板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预制楼板(厚5

8厘米)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施工时,预制楼板安放在临时支撑架上,作为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的底模,预制楼板底面光滑平整,观感质量好。然而,相邻两块叠合楼板之间的板缝为施工中的关键环节,施工中如处理不好,板缝部位极易出现错台、涨模等现象。板缝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道工序抹灰及涂料的施工。
[0003]常用的叠合楼板施工方法为在预制楼板的板底用木模板支撑体系对预制楼板进行支撑,待上层现浇混凝土浇筑完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木模板体系,对叠合板与叠合板缝处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剔凿、打磨理,并清除板缝处的浮浆等。由于相邻预制楼板的拼缝内填充满混凝土,仅依靠现浇的混凝土连接相邻的预制楼板,相邻预制楼板之间的稳固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装配式叠合楼板拼缝两侧的预制楼板之间的稳固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拼缝结构,提高结构的稳固性。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装配式叠合楼板拼缝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楼板、第二预制楼板和混凝土现浇体,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之间形成拼缝,混凝土现浇体现浇于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顶面的部分为现浇楼板,填充在拼缝内的部分为嵌缝部;第一预制楼板内分布有第一受力筋,所述第一受力筋的外端延伸至拼缝内;第二预制楼板内分布有第二受力筋,所述第二受力筋的外端延伸至拼缝内;第一受力筋和第二受力筋延伸至拼缝内的部分与所述嵌缝部浇筑成一体。
[0006]进一步的,在第一受力筋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在第二受力筋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受力筋相连接的侧面为其内侧面,另一侧为其外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受力筋相连接的侧面为其内侧面,另一侧为其外侧面;第一连接板的外侧面与第二连接板的外侧面相贴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位于拼缝内,且位于第一预制楼板与第二预制楼板的顶面所在的平面以及底面所在的平面之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0009]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齿纹;第二连接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齿纹;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齿纹与第二连接板上的齿纹相契合。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第一受力筋和第二受力筋延伸至拼
缝内,使得混凝土现浇时,位于拼缝内的第一受力筋和第二受力筋与混凝土浇筑在一起,待混凝土凝固后,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和混凝土现浇体的嵌缝部构成一个整体,使得第一预制楼板与第二预制楼板之间的拼缝更稳定、连接强度更高,更利于保证板缝质量。
[0011]通过第一连接板的外侧面与第二连接板的外侧面相贴合,可以确定拼缝的宽度,从而可快速找准第一预制楼板与第二预制楼板间的位置,形成较好的拼缝,不需要工人来回调整楼板,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施工效率更高,拼缝质量更利于保证。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混凝土现浇体浇筑前,拼缝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混凝土现浇体浇筑后,拼缝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第一受力筋与第一连接板连接示意图。
[0015]图中,支撑架1、第一预制楼板2、第二预制楼板3、现浇楼板、拼缝4、第一受力筋5、第一连接板6、第二受力筋7、第二连接板8、混凝土现浇体9、齿纹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0017]装配式叠合楼板拼缝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预制楼板2、第二预制楼板3和混凝土现浇体9,第一预制楼板2和第二预制楼板3之间形成拼缝4,混凝土现浇体9现浇于第一预制楼板2和第二预制楼板3顶面的部分为现浇楼板,填充在拼缝4内的部分为嵌缝部;第一预制楼板2内分布有第一受力筋5,所述第一受力筋5的外端延伸至拼缝4内;第二预制楼板3内分布有第二受力筋7,所述第二受力筋7的外端延伸至拼缝4内;第一受力筋5与第二受力筋7延伸至拼缝4内的部分与所述嵌缝部浇筑成一体。
[0018]本技术公开的装配式叠合楼板拼缝结构,第一受力筋5分布于第一预制楼板2内对第一预制楼板2起到加强作用。同理,第二受力筋7分布于第二预制楼板3内对第二预制楼板3起到加强作用。
[0019]由于第一受力筋5延伸至拼缝4内,即第一受力筋5的一段位于拼缝4内,第二受力筋7同理,混凝土现浇时,位于拼缝4内的第一受力筋5和第二受力筋7与混凝土浇筑在一起,待混凝土凝固后,第一受力筋5、第二受力筋7和混凝土现浇体9的嵌缝部构成一个整体,使得第一预制楼板2与第二预制楼板3之间的拼缝更稳定、连接强度更高,更利于保证板缝质量。
[0020]为了进一步保证板缝质量,优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受力筋5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6;在第二受力筋7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8;所述第一连接板6与第一受力筋5相连接的侧面为其内侧面,另一侧为其外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板8与第二受力筋7相连接的侧面为其内侧面,另一侧为其外侧面;第一连接板6的外侧面与第二连接板8的外侧面相贴合。
[0021]该结构,首先,通过第一连接板6的外侧面与第二连接板8的外侧面相贴合,可以确定拼缝4的宽度,从而可快速找准第一预制楼板2与第二预制楼板3间的位置,形成较好的拼缝4,不需要工人来回调整楼板,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施工效率更高,拼缝4质量更利于保证。
[0022]再者,第一连接板6将各根第一受力筋5的外端连接在一起,类似钢筋笼形式,更利于提高板缝的强度,保证板缝质量。第二连接板8的设置同理。更重要的是,第一连接板6和第一连接板8的设置,可以通过将第一连接板6和第一连接板8连接在一起,相互支持,共同承力,更利于保证相邻预制楼板之间稳固性。
[0023]若第一连接板6与第二连接板8沿着拼缝4高度方向,位于第一预制楼板2与第二预制楼板3的底面之下,会因第一连接板6与第二连接板8的下沿抵靠支撑第一预制楼板2和第二预制楼板3的支撑架1,导致第一预制楼板2和第二预制楼板3的底面部分悬空出现不平整现象,浇筑后,会导致板缝处出现错台、涨模等现象,影响板缝质量,为了避免该问题,所述第一连接板6与第二连接板8位于拼缝4内,且位于第一预制楼板2与第二预制楼板3的顶面所在的平面以及底面所在的平面之间。
[0024]为了进一步提高拼缝的强度,提高拼缝质量,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6与第二连接板8连接在一起。
[0025]第一连接板6与第二连接板8之间可以采用插接的连接方式,如在第一连接板6的外侧面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叠合楼板拼缝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楼板(2)、第二预制楼板(3)和混凝土现浇体(9),第一预制楼板(2)和第二预制楼板(3)之间形成拼缝(4),混凝土现浇体(9)现浇于第一预制楼板(2)和第二预制楼板(3)顶面的部分为现浇楼板,填充在拼缝(4)内的部分为嵌缝部;其特征在于:第一预制楼板(2)内分布有第一受力筋(5),所述第一受力筋(5)的外端延伸至拼缝(4)内;第二预制楼板(3)内分布有第二受力筋(7),所述第二受力筋(7)的外端延伸至拼缝(4)内;第一受力筋(5)和第二受力筋(7)延伸至拼缝(4)内的部分与所述嵌缝部浇筑成一体;在第一受力筋(5)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6);在第二受力筋(7)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8);所述第一连接板(6)与第一受力筋(5)相连接的侧面为其内侧面,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传富张高立余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