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和水循环利用内燃机汽车用增氧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氢和水循环利用内燃机汽车用增氧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内燃机汽车大量运用涡轮增压技术,通过增加内燃气缸内空气量,实现输出动力比自然吸气内燃机提升20%
‑
30%,目前汽车界没有更好的办法继续提升输出动力。为了解决内燃机汽车输出动力在涡轮增压技术基础上再次突破问题,专利技术了一种氢和水循环利用内燃机汽车用增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创造旨在提出一种氢和水循环利用内燃机汽车用增氧系统,以解决现有涡轮增压相比自然吸气只能提升20
‑
30%输出动力的技术瓶颈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氢和水循环利用内燃机汽车用增氧系统,包括电解水装置、氢燃料电池、变压直流电源、散热冷凝器、尾气涡轮发电机和总控制器;
[0006]所述电解水装置为三根竖管组成的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和水循环利用内燃机汽车用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水装置(1)、氢燃料电池(3)、变压直流电源(2)、散热冷凝器(4)、尾气涡轮发电机(5)和总控制器(6);所述电解水装置(1)为三根竖管组成的连通器,其中中管为储水管(1
‑
1),储水管(1
‑
1)的顶部设有注水口(1
‑
8),左管为制氢管(1
‑
2),右管为制氧管(1
‑
3),在制氢管(1
‑
2)和制氧管(1
‑
3)的底部分别设置阴极柱(1
‑
6)和阳极柱(1
‑
7),制氧管(1
‑
3)顶部的出气口与氧气管(1
‑
10)连通,氧气管(1
‑
10)与汽车化油器(1
‑
11)连接,制氢管(1
‑
2)顶部的出气口与氢气管(1
‑
12)的一端连通,阳极柱(1
‑
7)和阴极柱(1
‑
6)与变压直流电源(2)连接;所述氢燃料电池(3)包括氢气室、空气室、阴极材料(3
‑
2)、阳极材料(3
‑
4)和质子交换膜(3
‑
8),阴极材料(3
‑
2)和阳极材料(3
‑
4)之间设置质子交换膜(3
‑
8),阴极材料(3
‑
2)在外部的阴极桩(3
‑
3)通过导线与变压直流电源(2)上的阴极相连接,阳极材料(3
‑
4)在外部的阳极桩(3
‑
5)与变压直流电源(2)上的阳极相连接;阴极材料(3
‑
2)的一侧为氢气室,阳极材料(3
‑
4)的一侧是空气室,氢气室的氢气入口(3
‑
1)与氢气管(1
‑
12)的另一端连通,空气室的进风口与进气管(3
‑
9)连通,空气室的出风口(3
‑
7)直接与大气连通,在进气管(3
‑
9)上安装风机(3
‑
6);氢燃料电池(3)的出风口(3
‑
7)与散热冷凝器(4)的进水口连通,散热冷凝器(4)的出气口(4
‑
1)与大气连通,散热冷凝器(4)的出水口(4
‑
2)通过导水管(4
‑
3)与储水管(1
‑
1)的注水口(1
‑
8)连通;尾气涡轮发电机(5)与变压直流电源(2)连接;总控制器(6)与风机(3
‑
6)和尾气涡轮发电机(5)电连接,总控制器(6)与变压直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浩,董永健,叶勤荣,刘宁波,金玉仪,魏士凯,王涛,郑雄,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