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居家智能配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88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居家智能配药机,属于智能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储藏装置、袋装药物配送装置、药物加热装置、取杯装置、西药配送装置、运送小车、配药机底板;储藏装置位于配药机底板内一侧,袋装药物配送装置位于储藏装置侧部,取杯装置位于配药机底板内中部,药物加热装置安装在配药机底板内位于取杯装置前部,西药配送装置安装在配药机底板内另一侧,运送小车安装在西药配送装置侧部,储藏装置安设有多层隔板,隔板上安设有方形凸台,方形凸台上开设有方形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功能齐全,能提供生活绝大部分用药场景;制作成本低,效率高,功能原理简单,安全性好;可避免错吃药、多吃药的情况,使老年人用药更安全。使老年人用药更安全。使老年人用药更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居家智能配药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居家智能配药机,属于智能医疗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辅助老年人吃药的产品多为药盒,药盒的功能主要以储存为主,在产品的人群定位上也没有明确的划分,老年人也只能购买使用一般通用的药盒。大部分的国内药盒产品只是采用了分格或分层等处理,将每一个单元进行编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能单一地解决极少的服药问题。随着智能药箱的出现,语音服药提醒、手机监控等功能得到实现,但是传统设计的智能药箱大多倾向于便携性和可穿戴性,由于体积较小,限制了智能药箱的存储空间和多功能性。现有产品无法实现主动配药、中药加热、标准检测等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居家智能配药机,以解决有的老人吃药的产品存储空间少、智能化程度低,以及功能单一等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居家智能配药机,包括储藏装置1、袋装药物配送装置2、药物加热装置3、取杯装置4、西药配送装置5、运送小车6、配药机底板7;储藏装置1位于配药机底板7内一侧,袋装药物配送装置2位于储藏装置1侧部,取杯装置4位于配药机底板7内中部,药物加热装置3安装在配药机底板7内位于取杯装置4前部,西药配送装置5安装在配药机底板7内另一侧,运送小车6安装在西药配送装置5侧部,储藏装置1上安设有多层隔板8,隔板8上安设有方形凸台9,方形凸台9上开设有方形凹槽10,储藏装置1主要用于储藏袋装药物,袋装药物配送装置2包括齿条柱Ⅰ11、齿条柱Ⅱ12、齿条减速器Ⅰ13、齿条减速器Ⅱ14、机械手爪15、旋转器Ⅰ16、涡轮Ⅰ17、移动小车18;涡轮Ⅰ17安装在移动小车18上,齿条柱Ⅰ11安装在涡轮Ⅰ17上,齿条减速器Ⅰ13安装在齿条柱Ⅰ11上,齿条柱Ⅱ12安装在齿条减速器Ⅰ13上,齿条减速器Ⅱ14安装在齿条柱Ⅱ12下部,机械手爪15安装在齿条减速器Ⅱ14上,机械手爪15主要用于从储藏装置1上将袋装药物托起,旋转器Ⅰ16安装在移动小车18上,齿条减速器Ⅰ13包括电机Ⅰ19、齿轮箱箱体20、齿轮Ⅰ21、连接轴Ⅰ22、齿轮Ⅱ23、销轴24、双层齿轮Ⅰ25、齿轮Ⅲ26、连接轴Ⅱ27、齿轮Ⅳ28、双层齿轮Ⅱ29、连接轴Ⅲ30、齿轮

31、连接轴Ⅳ32、齿轮

33;齿轮箱箱体20端部与电机Ⅰ19端部连接,齿轮箱箱体20两侧分布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Ⅰ34,齿轮箱箱体20上部开设有方形孔Ⅰ35,连接轴Ⅰ22、销轴24、连接轴Ⅱ27、连接轴Ⅲ30、连接轴Ⅳ32通过圆形通孔34安装在齿轮箱箱体20上,齿轮Ⅰ21、齿轮Ⅱ23安装在连接轴Ⅰ22上,齿轮Ⅱ23位于连接轴Ⅰ22端部,双层齿轮Ⅰ25安装在销轴24端部,齿轮Ⅲ26、齿轮Ⅳ28分别安装在连接轴Ⅱ27端部,双层齿轮Ⅱ29、齿轮

31分别安装在连接轴Ⅲ30端部,齿轮

33安装在连接轴Ⅳ32上,电机Ⅰ19输出端蜗杆Ⅰ36与齿轮Ⅰ21相互啮合,齿轮Ⅱ23与双层齿轮Ⅰ25相互啮合,双层齿轮Ⅰ25与齿轮26Ⅲ相互啮合,齿轮Ⅳ28与双层齿轮Ⅱ29相互啮合,齿轮

31与齿轮

33相互啮合,齿轮

33上部位于方形孔Ⅰ35内,齿条减速器Ⅰ13通过齿轮

33与齿条柱Ⅰ11相互啮合安装在齿条柱Ⅰ11上,齿条减速器Ⅱ14与齿条减速器Ⅰ13结构相
同,齿条柱Ⅱ12后端部安装在齿条减速器Ⅰ13上,齿条减速器Ⅱ14通过齿轮

33与齿条柱Ⅱ12相互啮合安装在齿条柱Ⅱ12上,机械手爪15安装在齿条减速器Ⅱ14上,旋转器Ⅰ16包括电机Ⅱ37、变速箱箱体38、蜗杆Ⅱ39、齿轮

40、连接轴

41、齿轮

42、双层齿轮Ⅲ43、销轴Ⅱ44、齿轮

45、阶梯轴46;变速箱箱体38端部与电机Ⅱ37端部连接,变速箱箱体38两侧部分别开设有圆形通孔Ⅱ47,变速箱箱体38上部开设有方形孔Ⅱ48,连接轴

41、销轴Ⅱ44、阶梯轴46通过圆形通孔Ⅱ47安装在变速箱箱体38内,齿轮

40、齿轮

42安装在连接轴Ⅳ41上,齿轮

40位于连接轴Ⅳ41端部,双层齿轮Ⅲ43安装在销轴Ⅱ44端部,齿轮

45安装在阶梯轴46端部,蜗杆Ⅱ39安装在阶梯轴46上,电机Ⅱ37的输出端蜗杆Ⅰ36与齿轮

42相互啮合,齿轮

40与双层齿轮Ⅲ43相互啮合,双层齿轮Ⅲ43与齿轮

45相互啮合,齿轮

42位于方形孔Ⅱ48内,蜗杆Ⅱ39与涡轮Ⅰ17啮合,取杯装置4包括六边形支架63、齿条减速器Ⅳ64、柔性手爪65、伸缩杯托66;齿条减速器Ⅳ64与齿条减速器Ⅰ13结构相同,六边形支架63底部不相邻三边安设有支柱67、齿条柱

68,六边形支架63内侧安设有圆形凸台69,圆形凸台69上开有圆孔Ⅱ70,齿条减速器Ⅳ64通过齿轮

33与齿条柱

68啮合安装在齿条柱

68上,柔性手爪65安装在齿条减速器Ⅳ64上,伸缩杯托66一端安装在圆形凸台69的圆孔Ⅱ70上,西药配送装置5包括支架76、涡轮Ⅱ77、旋转器Ⅱ78、旋转支撑盘79、气缸推动杆80、水箱81;旋转器Ⅱ78与旋转器Ⅰ16结构相同,支架76上部安设有方形凸台Ⅲ82,支架76下部安设有三角支柱83,三角支柱83主要用于支撑支架76,涡轮Ⅱ77与方形凸台Ⅲ82配合安装在支架76上部,旋转支撑盘79安置在水箱81上,旋转支撑盘79包括八边形支架84、轴承Ⅱ85;八边形支架84顶部安设有方形凸台Ⅳ86,方形凸台Ⅳ86上开设有圆孔Ⅲ87,轴承Ⅱ85通过圆孔Ⅲ87安装在方形凸台Ⅳ86上,八边形支架84外侧安设有方形凸台

88,方形凸台

88底部安设有支撑板89,支撑板89主要用于放置西药盒90,支撑板89上安放有西药盒90,八边形支架84内侧上部安设有L型凸台91,涡轮Ⅱ77下端面与L型凸台91连接,旋转器Ⅱ78的阶梯轴46通过轴承Ⅱ85安装在八边形支架84上的方形凸台Ⅳ86上,旋转器Ⅱ78的蜗杆Ⅱ39与涡轮Ⅱ77相互啮合,气缸推动杆80包括T型固定柱92、气缸93、推动杆94;T型固定柱92安装在涡轮Ⅱ77上,气缸93安装在T型固定柱92端部,推动杆94连接在气缸93端部,推动杆94端部可伸长至西药盒90处。
[0005]所述药物加热装置3包括箱体59、加热板60、齿条减速器Ⅲ61、齿条柱Ⅲ62;齿条减速器Ⅲ61与齿条减速器Ⅰ13结构相同,齿条柱Ⅲ62安装在配药机底板7内位于配药机底板7中部,齿条减速器Ⅲ61通过齿轮

33与齿条柱Ⅲ62相互啮合安装在齿条柱Ⅲ62上,箱体59安装在齿条减速器Ⅲ61上,加热板60安装在箱体59内,药物加热装置3主要用于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居家智能配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藏装置(1)、袋装药物配送装置(2)、药物加热装置(3)、取杯装置(4)、西药配送装置(5)、运送小车(6)、配药机底板(7);储藏装置(1)位于配药机底板(7)内一侧,袋装药物配送装置(2)位于储藏装置(1)侧部,取杯装置(4)位于配药机底板(7)内中部,药物加热装置(3)安装在配药机底板(7)内位于取杯装置(4)前部,西药配送装置(5)安装在配药机底板(7)内另一侧,运送小车(6)安装在西药配送装置(5)侧部,储藏装置(1)上安设有多层隔板(8),隔板(8)上安设有方形凸台(9),方形凸台(9)上开设有方形凹槽(10),袋装药物配送装置(2)包括齿条柱Ⅰ(11)、齿条柱Ⅱ(12)、齿条减速器Ⅰ(13)、齿条减速器Ⅱ(14)、机械手爪(15)、旋转器Ⅰ(16)、涡轮Ⅰ(17)、移动小车(18);涡轮Ⅰ(17)安装在移动小车(18)上,齿条柱Ⅰ(11)安装在涡轮Ⅰ(17)上,齿条减速器Ⅰ(13)安装在齿条柱Ⅰ(11)上,齿条柱Ⅱ(12)安装在齿条减速器Ⅰ(13)上,齿条减速器Ⅱ(14)安装在齿条柱Ⅱ(12)下部,机械手爪(15)安装在齿条减速器Ⅱ(14)上,旋转器Ⅰ(16)安装在移动小车(18)上,齿条减速器Ⅰ(13)包括电机Ⅰ(19)、齿轮箱箱体(20)、齿轮Ⅰ(21)、连接轴Ⅰ(22)、齿轮Ⅱ(23)、销轴(24)、双层齿轮Ⅰ(25)、齿轮Ⅲ(26)、连接轴Ⅱ(27)、齿轮Ⅳ(28)、双层齿轮Ⅱ(29)、连接轴Ⅲ(30)、齿轮

(31)、连接轴Ⅳ(32)、齿轮

(33);齿轮箱箱体(20)端部与电机Ⅰ(19)端部连接,齿轮箱箱体(20)两侧分布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Ⅰ(34),齿轮箱箱体(20)上部开设有方形孔Ⅰ(35),连接轴Ⅰ(22)、销轴(24)、连接轴Ⅱ(27)、连接轴Ⅲ(30)、连接轴Ⅳ(32)通过圆形通孔(34)安装在齿轮箱箱体(20)上,齿轮Ⅰ(21)、齿轮Ⅱ(23)安装在连接轴Ⅰ(22)上,齿轮Ⅱ(23)位于连接轴Ⅰ(22)端部,双层齿轮Ⅰ(25)安装在销轴(24)端部,齿轮Ⅲ(26)、齿轮Ⅳ(28)分别安装在连接轴Ⅱ(27)端部,双层齿轮Ⅱ(29)、齿轮

(31)分别安装在连接轴Ⅲ(30)端部,齿轮

(33)安装在连接轴Ⅳ(32)上,电机Ⅰ(19)输出端蜗杆Ⅰ(36)与齿轮Ⅰ(21)相互啮合,齿轮Ⅱ(23)与双层齿轮Ⅰ(25)相互啮合,双层齿轮Ⅰ(25)与齿轮(26)Ⅲ相互啮合,齿轮Ⅳ(28)与双层齿轮Ⅱ(29)相互啮合,齿轮

(31)与齿轮

(33)相互啮合,齿轮

(33)上部位于方形孔Ⅰ(35)内,齿条减速器Ⅰ(13)通过齿轮

(33)与齿条柱Ⅰ(11)相互啮合安装在齿条柱Ⅰ(11)上,齿条减速器Ⅱ(14)与齿条减速器Ⅰ(13)结构相同,齿条柱Ⅱ(12)后端部安装在齿条减速器Ⅰ(13)上,齿条减速器Ⅱ(14)通过齿轮

(33)与齿条柱Ⅱ(12)相互啮合安装在齿条柱Ⅱ(12)上,机械手爪(15)安装在齿条减速器Ⅱ(14)上,旋转器Ⅰ(16)包括电机Ⅱ(37)、变速箱箱体(38)、蜗杆Ⅱ(39)、齿轮

(40)、连接轴

(41)、齿轮

(42)、双层齿轮Ⅲ(43)、销轴Ⅱ(44)、齿轮

(45)、阶梯轴(46);变速箱箱体(38)端部与电机Ⅱ(37)端部连接,变速箱箱体(38)两侧部分别开设有圆形通孔Ⅱ(47),变速箱箱体(38)上部开设有方形孔Ⅱ(48),连接轴

(41)、销轴Ⅱ(44)、阶梯轴(46)通过圆形通孔Ⅱ(47)安装在变速箱箱体(38)内,齿轮

(40)、齿轮

(42)安装在连接轴Ⅳ(41)上,齿轮

(40)位于连接轴Ⅳ(41)端部,双层齿轮Ⅲ(43)安装在销轴Ⅱ(44)端部,齿轮

(45)安装在阶梯轴(46)端部,蜗杆Ⅱ(39)安装在阶梯轴(46)上,电机Ⅱ(37)的输出端蜗杆Ⅰ(36)与齿轮

(42)相互啮合,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齐孙军锋王娟缪青松高艺欣李佳荣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