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8884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隔震装置。所述建筑隔震装置包括设于建筑基础顶梁的顶部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的底部的两个第一安装座,建筑基础顶梁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的底部均预埋有多个螺栓,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分别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安装在建筑基础顶梁的顶部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的底部;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隔震装置具有在任意的水平方向的震动进行减震隔震,有效对地震波的能量进行吸收,充分起到隔震的效果,并将隔震结构部件与外界环境隔开,从而使其免受外界环境的腐蚀,延长使用寿命的优点。延长使用寿命的优点。延长使用寿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隔震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震是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波的能量过大会对地表物体产生震动而损坏,尤其会造成建筑损毁。因此,在易发生地震的地带,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隔震。随着对地震的研究和技术的发展,对于建筑的隔震,一般在建筑物的下层基础和上层结构之间设置多个隔震柱,其主要为橡胶材质并内嵌多层钢板。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3953174U的技术涉及隔震装置
,且公开了一种建筑隔震装置该建筑隔震装置,包括安装板、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该建筑隔震装置,通过安装板移动带动安装块移动,安装块带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移动,上下两侧第一固定块对橡胶层产生挤压,因此可以在建筑物发生震动时,将震动产生的能量吸收,两个固定块同时带动隔震框和隔震块移动,隔震块沿着隔震框的内壁移动,隔震框对第二隔震弹簧产生挤压,同时隔震框带动隔震杆沿着安装腔的腔内侧壁移动,对第一隔震弹簧产生挤压,通过第一隔震弹簧和第二隔震弹簧的同时作用,进一步提高对震动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的效果,解决了现在的隔震装置隔震效果差的问题。
[0004]该建筑隔震装置中,两个支杆11同时带动两个滑块10沿着滑槽8反向移动,对缓冲弹簧9产生挤压,通过缓冲弹簧9对于地震波能量进行缓冲。但是,通过缓冲弹簧9缓冲地震波能量,仅只是在地震波使建筑底层基础随着安装板在沿着滑槽的方向上震动,才能起到有效地抗震作用,而地震源的位置不定,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难以通过缓冲弹簧9进行抗震;并且,第一隔震弹簧和第二隔震弹簧仅是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减震,而地震波的能量多是使建筑物在水平方向上发生震动,而该装置中第一隔震弹簧和第二隔震弹簧对地震波能量的吸收效果比较差,从而导致建筑物隔震效果较差;并且,在长期使用下,该装置易受外界环境的腐蚀,而降低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建筑隔震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在任意的水平方向的震动进行减震隔震,有效对地震波的能量进行吸收,充分起到隔震的效果,并将隔震结构部件与外界环境隔开,从而使其免受外界环境的腐蚀,延长使用寿命的建筑隔震装置。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建筑隔震装置包括:设于建筑基础顶梁的顶部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的底部的两个第一安装座,建筑基础顶梁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的底部均预埋有多个螺栓,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分别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安装在建筑基础顶梁的顶部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的底部;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上;隔震柱,所述隔震柱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上;辅助隔震机构,所述辅助隔震机构设于建筑基础顶梁的顶部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的底部。
[0008]优选的,所述隔震柱为橡胶材质,且所述隔震柱内间隔嵌有多层钢板。
[0009]优选的,所述辅助隔震机构包括有两个第二安装座、两个连接座、两个连接球、两个挡板、两个连接杆、套筒、两个推块、两个压簧和拉簧,两个第二安装座分别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安装在建筑基础顶梁的顶部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的底部,两个所述连接座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两个所述连接球分别设于两个连接座上,两个所述挡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座上,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球上,所述套筒滑动套设在两个所述连接杆上,两个所述推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两个所述压簧分别滑动套设在两个所述连接杆上,所述拉簧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推块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座上均开设有半球形槽,两个所述挡板上均开设有连通孔,两个所述连接球分别位于两个半球型槽和两个连通孔,两个所述连接球分别在两个半球型槽和两个连通孔内任意转动,两个半球型槽和两个连通孔内均做润滑处理。
[0011]优选的,所述隔震柱和所述辅助隔震机构均活动套设有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所述第一伸缩管和所述第二伸缩管均通过塑料材质的螺栓固定安装在建筑基础顶梁的顶部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的底部。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建筑隔震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0014]1、通过第一安装座、连接板、隔震柱在对地震中的建筑物进行隔震作用的同时,通过辅助隔震机构可对建筑基础顶梁在地震中发生震动的同时,可在任意的水平方向的震动进行减震隔震,有效对地震波的能量进行吸收,从而充分起到隔震的效果;
[0015]2、通过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将本装置中的隔震结构与外界环境隔开,从而使其免受外界环境的腐蚀,从而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建筑隔震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所示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安装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外观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1、建筑基础顶梁;2、建筑上层结构底梁;3、第一安装座;4、连接板;5、隔震柱;6、第二安装座;7、连接座;8、连接球;9、挡板;10、连接杆;11、套筒;12、推块;13、压簧;14、拉簧;15、第一伸缩管;16、第二伸缩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请结合参阅图1

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建筑隔震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安装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外观正视结构
示意图。建筑隔震装置包括:设于建筑基础顶梁1的顶部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2的底部的两个第一安装座3,建筑基础顶梁1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2的底部均预埋有多个螺栓,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3分别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安装在建筑基础顶梁1的顶部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2的底部;两个连接板4,两个所述连接板4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3上;隔震柱5,所述隔震柱5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板4的上,在地震时,使建筑基础顶梁1上的隔震柱5发生形变,从而吸收地震波的能量;辅助隔震机构,所述辅助隔震机构设于建筑基础顶梁1的顶部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2的底部。
[0024]所述隔震柱5为橡胶材质,且所述隔震柱5内间隔嵌有多层钢板,通过隔震柱5既能对建筑上层结构进行支撑,又能起到隔震作用。
[0025]所述辅助隔震机构包括有两个第二安装座6、两个连接座7、两个连接球8、两个挡板9、两个连接杆10、套筒11、两个推块12、两个压簧13和拉簧14,两个第二安装座6分别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安装在建筑基础顶梁1的顶部和建筑上层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建筑基础顶梁的顶部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的底部的两个第一安装座,建筑基础顶梁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的底部均预埋有多个螺栓,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分别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安装在建筑基础顶梁的顶部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的底部;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上;隔震柱,所述隔震柱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上;辅助隔震机构,所述辅助隔震机构设于建筑基础顶梁的顶部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柱为橡胶材质,且所述隔震柱内间隔嵌有多层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隔震机构包括有两个第二安装座、两个连接座、两个连接球、两个挡板、两个连接杆、套筒、两个推块、两个压簧和拉簧,两个第二安装座分别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安装在建筑基础顶梁的顶部和建筑上层结构底梁的底部,两个所述连接座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亚典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浩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