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俊专利>正文

高压输电塔基础的抗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566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高压输电塔基础的抗震装置,涉及高压输电塔技术领域,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包括安装承载单元、减震单元和基座承载单元,所述安装承载单元、减震单元和基座承载单元自上而下依次排列,所述安装承载单元包括安装架板、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两组第一导向滑杆和第二导向滑杆、两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以及多组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配合使用,将安装架板上接收的竖向振动冲击进行分散抵消,同时利用中心承接盘、第一减震弹片和第二减震弹片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安装架板上高压输电塔的任意方向上的减震需求,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抗震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输电塔基础的抗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输电塔
,具体涉及高压输电塔基础的抗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压输电塔通过提升高压电线距离地面的高度,利用高压电线进行高空输电。按照塔形一般分为酒杯型、猫头型、上字型、干字型和桶型五种,按照用途分为耐张塔、直线塔、转角塔、换位塔、终端塔和跨越塔等,他们的结构特点均是属于空间桁架结构。
[0003]但是由于高压输电塔的作业空间都处于高空,为此对高压输电塔基础的要求就比较高。现有的高压输电塔为了提高稳定性基本上都是采用对其基础增大浇筑体积,在实施这种方法时,不仅需要更多的材料,而且需要花费更多的工作时间,从而提高了建筑成本,并且现有的浇筑基础基本上都是采用长方体作为基础,其抗震效果不是很好,容易被纵向和横向的扭曲力撕裂,从而导致输电塔崩坏。
[0004]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公开号为CN206616576U的中国专利,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压输电塔抗震基础结构,包括电塔支撑杆、辅助铰接立柱和连接钢筋,所述电塔支撑杆下端外表面砌筑有条形墩基和半球形墩基,且条形墩基和半球形墩基下端通过混凝土与浅埋混泥土层浇筑连接,所述主侧架通过辅助连接架与深埋横槽钢相连接,所述深埋横槽钢外侧连接锚固侧架,且深埋横槽钢通过向内倾斜的主侧架与底端连接槽钢相连接,所述主侧架中间穿插安装有辅助铰接立柱,且辅助铰接立柱通过连接钢筋与立柱相连接。该高压输电塔抗震基础结构采用棱锥形的立体结构对输电塔进行固定,不仅能够抵抗地震而形成的纵、横向的扭曲力,还能够抵抗高空的风力,大大提高了输电塔的稳定性,而且浇筑面积相对较小,降低了建筑成本。该装置虽然采用棱锥形的立体结构对输电塔进行固定,不仅能够抵抗地震而形成的纵、横向的扭曲力,还能够抵抗高空的风力,大大提高了输电塔的稳定性,但是结构整体无法对地震冲击进行缓冲和消除,使得地震冲击过后,结构连接受到不可逆的损伤,降低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压输电塔基础的抗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压输电塔基础的抗震装置,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包括安装承载单元、减震单元和基座承载单元。
[0007]所述安装承载单元、减震单元和基座承载单元自上而下依次排列。
[0008]所述安装承载单元包括安装架板、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所述减震单元包括减震底板和位于所述安装架板下方的减震组件,所述基座承载单元包括支撑基座和位于所述减震底板下方的中心承接盘。
[000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架板的上表面中心处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板的一侧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器,所述安装架板的
另一侧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阻尼器,所述安装架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十字加固板,所述安装架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垫片,所述缓冲垫片的底面与所述减震底板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的底端与所述减震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利用安装架板底面安装的缓冲垫片,使其与减震底板表面接触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同时配合两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的阻尼效果,增强了安装架板和减震底板两者连接的结构强度。
[001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中心弹簧杆,所述中心弹簧杆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滑杆,所述中心弹簧杆的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滑杆,所述第一导向滑杆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减震滑动环,所述减震滑动环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缓冲斜杆,所述缓冲斜杆远离所述减震滑动环的一端与所述中心弹簧杆的顶端外壁转动连接,所述减震滑动环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滑动环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弹簧。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利用两组第一导向滑杆和第二导向滑杆、两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以及多组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配合使用,将安装架板上接收的竖向振动冲击进行分散抵消,同时利用中心承接盘、第一减震弹片和第二减震弹片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安装架板上高压输电塔的任意方向上的减震需求,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抗震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滑杆远离所述中心弹簧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贴合安装块,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导向滑杆的内壁活动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减震底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承接底板,所述减震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安装板,所述承接底板的底面与所述中心承接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心承接盘的底面与所述支撑基座的内壁底面滑动连接,所述中心承接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辅助连接块,所述辅助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弹片,所述第二减震弹片的底面与所述支撑基座的内壁底面滑动连接,所述中心承接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片,所述第一减震弹片的两端与所述支撑基座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利用第一减震弹片和第二减震弹片处于相邻状态,而且中心承接盘是为圆柱形,使得中心承接盘无论向那个方向移动都会受到第一减震弹片和第二减震弹片的共同进行减震作用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支撑基座的减震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减震弹片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紧固扣环,所述第二减震弹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片安装基板。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紧固扣环用以加固第二减震弹片的结构。
[001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减震弹片和所述第一减震弹片的数量各位两组。
[002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1]1、本专利技术提供高压输电塔基础的抗震装置,利用两组第一导向滑杆和第二导向滑杆、两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以及多组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配合使用,将安
装架板上接收的竖向振动冲击进行分散抵消,同时利用中心承接盘、第一减震弹片和第二减震弹片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安装架板上高压输电塔的任意方向上的减震需求,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抗震效果。
[0022]2、本专利技术提供高压输电塔基础的抗震装置,利用第一减震弹片和第二减震弹片处于相邻状态,而且中心承接盘是为圆柱形,使得中心承接盘无论向那个方向移动都会受到第一减震弹片和第二减震弹片的共同进行减震作用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支撑基座的减震效果。
[0023]3、本专利技术提供高压输电塔基础的抗震装置,利用安装架板底面安装的缓冲垫片,使其与减震底板表面接触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同时配合两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的阻尼效果,增强了安装架板和减震底板两者连接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装置拆解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压输电塔基础的抗震装置,包括主体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装置(1)包括安装承载单元、减震单元和基座承载单元;所述安装承载单元、减震单元和基座承载单元自上而下依次排列;所述安装承载单元包括安装架板(4)、第一支撑块(8)和第二支撑块(9),所述减震单元包括减震底板(3)和位于所述安装架板(4)下方的减震组件(5),所述基座承载单元包括支撑基座(2)和位于所述减震底板(3)下方的中心承接盘(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输电塔基础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板(4)的上表面中心处与所述第二支撑块(9)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板(4)的一侧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器(6),所述安装架板(4)的另一侧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阻尼器(7),所述安装架板(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十字加固板(10),所述安装架板(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垫片(11),所述缓冲垫片(11)的底面与所述减震底板(3)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6)的底端与所述减震底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输电塔基础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5)包括中心弹簧杆(12),所述中心弹簧杆(12)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滑杆(15),所述中心弹簧杆(12)的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滑杆(16),所述第一导向滑杆(15)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减震滑动环(14),所述减震滑动环(14)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缓冲斜杆(13),所述缓冲斜杆(13)远离所述减震滑动环(14)的一端与所述中心弹簧杆(12)的顶端外壁转动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俊熊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孙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