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上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051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特种车辆设备的一种折叠上掀门,包括货车本体,货车本体的后面设置有车厢,所述车厢的侧面设置有一组或若干组折叠上掀门,所述车厢的侧面包括上部边缘和下部边缘,所述折叠上掀门包括设置在上部边缘和下部边缘之间的主框架机构、配合主框架机构设置的多级折叠门组件、用于连接主框架机构与多级折叠门组件的支撑机构及配合多级折叠门组件设置的轨道组件;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定可靠,占用空间小,开启和关闭操作便捷省力,使用人员可以从货车车厢的两侧进入车厢内开展特种设备装车和卸车工作,提升了货车装卸特种设备的便利性。利性。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上掀门


[0001]本技术涉及特种车辆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折叠上掀门。

技术介绍

[0002]一些特种设备运输时需要用到厢式货车,现有的厢式货车一般在车厢尾部设置有对开门或侧开门,设备一般从车厢尾部的门进行装卸,但是在进行一些宽度较宽的特种设备运输时,若采用车厢尾部开门的普通箱式货车进行运输,可能存在由于尾部车厢门的限制而无法进行特种设备装卸或装卸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问题,该技术结构稳定可靠,占用空间小,操作便捷省力,使用人员可以从货车车厢的两侧进入车厢内开展特种设备装车和卸车工作,提升了货车装卸特种设备的便利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上掀门,包括货车本体,货车本体的后面设置有车厢,所述车厢的侧面设置有一组或若干组折叠上掀门,所述车厢的侧面包括上部边缘和下部边缘,所述折叠上掀门包括设置在上部边缘和下部边缘之间的主框架机构、配合主框架机构设置的多级折叠门组件、用于连接主框架机构与多级折叠门组件的支撑机构及配合多级折叠门组件设置的轨道组件。
[0005]本技术工作时,开启折叠门的步骤是:操作人员向外侧手动拉动舱门锁把手,舱门锁完成解锁,操作人员再向上推动折叠上掀门的下端舱门,下端舱门底部两侧的滚轮在纵向轨道内向上滑动,支撑机构的移动部的内部压缩气体向外膨胀推动上端舱门向上向外运动,上端舱门的顶部围绕着铰链做逆时针转动,下端舱门随着上端舱门一同向上外运动,直至滚轮滑动至限位机构处停止,此时支撑机构的移动部完全展开,支撑机构对上端舱门形成支撑。
[0006]关闭折叠门的步骤是:操作人员向下手动拉动舱门锁把手,克服支撑机构的移动部的内部压缩气体向外膨胀的力,支撑机构的移动部逐步向内压缩,下端舱门随着上端舱门在铰链以及滚轮的配合下向下向内运动,直至舱门关闭,操作人员松开舱门锁把手,舱门锁形成锁止。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对舱门进行开启和关闭操作;所述多级折叠门组件包括上端舱门、与上端舱门铰接设置的下端舱门,所述上端舱门与主框架机构的顶部进行铰接,所述下端舱门的底部通过轨道组件与主框架机构的两侧进行滑动连接设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对舱门进行密封;所述上端舱门的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下端舱门的顶部设置有凹槽,凹槽内配合设置有密封装置,当折叠上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装置填充在凸起和凹槽围成的矩形空间内形成密封。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对折叠后的舱门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机
构配合上端舱门设置并位于上端舱门的两边位置,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主框架机构的两侧铰接设置,所述移动部的一端与上端舱门的两边位置铰接设置;所述支撑机构为气动支撑装置。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更加省力地对舱门进行折叠,提升结构的稳固性;所述气动支撑装置的固定部与主框架机构的铰接处为第一铰接处,该第一铰接处靠近上端舱门的顶部设置并位于上端舱门的高度的25%

35%处;所述气动支撑装置的移动部与上端舱门的铰接处为第二铰接处,该第二铰接处靠近上端舱门的底部设置并位于上端舱门的高度的65%

75%处。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舱门折叠;所述轨道组件包括设置在主框架机构两边内侧位置的纵向轨道、设置在下端舱门两边底部位置的滚轮,所述滚轮在纵向轨道内竖向滑动并带动上端舱门和下端舱门折叠开启和关闭。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防止折叠门向上过度折叠,超出支撑机构的行程范围,对支撑机构造成损坏;所述纵向轨道的内侧配合滚轮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靠近纵向轨道的顶部设置并位于纵向轨道的高度的80%处。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结构稳定可靠,占用空间小,操作便捷省力,使用人员可以从货车车厢的两侧进入车厢内开展特种设备装车和卸车工作,提升了货车装卸特种设备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一。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示意图二。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断面示意图一(关闭状态)。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断面示意图二(开启状态)。
[0019]其中,1货车本体、2车厢、3折叠上掀门、4上部边缘、5下部边缘、6主框架机构、7多级折叠门组件、8支撑机构、9轨道组件、10上端舱门、11下端舱门、12凸起、13凹槽、14密封装置、15固定部、16移动部、17第一铰接处、18第二铰接处、19纵向轨道、20滚轮、21限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

4所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上掀门,包括货车本体1,货车本体1的后面设置有车厢2,所述车厢2的侧面设置有一组或若干组折叠上掀门3,所述车厢2的侧面包括上部边缘4和下部边缘5,所述折叠上掀门3包括设置在上部边缘4和下部边缘5之间的主框架机构6、配合主框架机构6设置的多级折叠门组件7、用于连接主框架机构6与多级折叠门组件7的支撑机构8及配合多级折叠门组件7设置的轨道组件9;所述多级折叠门组件7包括上端舱门10、与上端舱门10铰接设置的下端舱门11,所述上端舱门10与主框架机构6的顶部进行铰接,所述下端舱门11的底部通过轨道组件9与主框架机构6的两侧进行滑动连接设置;所述上端舱门10的底部设置有凸起12,所述下端舱门11的顶部设置有凹槽13,凹槽13内配合设置有密封装置14,当折叠上掀门3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装置14填充在凸起12和凹槽13围成的矩形空间内形成密封;所述支撑机构8配合上端舱门10
设置并位于上端舱门10的两边位置,所述支撑机构8包括固定部15和移动部16,所述固定部15的一端与主框架机构6的两侧铰接设置,所述移动部16的一端与上端舱门10的两边位置铰接设置;所述支撑机构8为气动支撑装置;所述气动支撑装置的固定部15与主框架机构6的铰接处为第一铰接处17,该第一铰接处17靠近上端舱门10的顶部设置并位于上端舱门10的高度的25%

35%处;所述气动支撑装置的移动部16与上端舱门10的铰接处为第二铰接处18,该第二铰接处18靠近上端舱门10的底部设置并位于上端舱门10的高度的65%

75%处;所述轨道组件9包括设置在主框架机构6两边内侧位置的纵向轨道19、设置在下端舱门11两边底部位置的滚轮20,所述滚轮20在纵向轨道19内竖向滑动并带动上端舱门10和下端舱门11折叠开启和关闭;所述纵向轨道19的内侧配合滚轮20设置有限位机构21,所述限位机构21靠近纵向轨道19的顶部设置并位于纵向轨道19的高度的80%处。
[0021]本技术工作时,开启折叠门的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上掀门,包括货车本体(1),货车本体(1)的后面设置有车厢(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2)的侧面设置有一组或若干组折叠上掀门(3),所述车厢(2)的侧面包括上部边缘(4)和下部边缘(5),所述折叠上掀门(3)包括设置在上部边缘(4)和下部边缘(5)之间的主框架机构(6)、配合主框架机构(6)设置的多级折叠门组件(7)、用于连接主框架机构(6)与多级折叠门组件(7)的支撑机构(8)及配合多级折叠门组件(7)设置的轨道组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上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折叠门组件(7)包括上端舱门(10)、与上端舱门(10)铰接设置的下端舱门(11),所述上端舱门(10)与主框架机构(6)的顶部进行铰接,所述下端舱门(11)的底部通过轨道组件(9)与主框架机构(6)的两侧进行滑动连接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上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舱门(10)的底部设置有凸起(12),所述下端舱门(11)的顶部设置有凹槽(13),凹槽(13)内配合设置有密封装置(14),当折叠上掀门(3)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装置(14)填充在凸起(12)和凹槽(13)围成的矩形空间内形成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上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8)配合上端舱门(10)设置并位于上端舱门(10)的两边位置,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军竺后凤李均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跃迈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