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79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板组件和第二模板组件,所述第一模板组件具有第一模芯;所述第二模板组件具有第二模芯,所述第一模芯和所述第二模芯限定出用于成型注塑件的型腔,所述第二模芯位于所述第一模芯的内侧,其中,所述第二模芯向内可收缩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成型的注塑件没有外观缺陷,用户的使用体验好。用户的使用体验好。用户的使用体验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地,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一种可以利用注塑、吹塑、挤出、冶炼或者冲压等方法得到特定形状以及尺寸的产品的装置。对于无拔模斜度的产品,在脱模过程中与模具内壁之间摩擦,会在产品侧壁沿脱出方向留下拖伤。相关技术中的无拔模斜度的注塑模具产品脱模时不会出现拖伤,但是利用相关技术的模具成型的产品的外观面上出现分型线段,从而造成产品的整体性较差,使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成型的注塑件没有外观缺陷,用户的使用体验好。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板组件,所述第一模板组件具有第一模芯;和第二模板组件,所述第二模板组件具有第二模芯,所述第一模芯和所述第二模芯限定出用于成型注塑件的型腔,所述第二模芯位于所述第一模芯的内侧,其中,所述第二模芯向内可收缩地设置。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塑模具可以利用第二模芯向内收缩使注塑件的外周面与第一模芯的内周面脱离,从而保证注塑件从第一模芯脱出时,第一模芯不会损伤注塑件的外表面。第一模芯可以没有间隙,因此注塑件的外周面不会出现分型线段,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7]由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塑模具成型的注塑件没有外观缺陷,用户的使用体验好。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板组件还包括:动模板和推板;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和第一拉杆;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推板和所述动模板中的一者上;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设置于所述推板和所述动模板中的另一者上;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在限位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二模芯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第一拉杆与位于所述限位位置的所述限位部配合以便所述限位部阻止所述第二模芯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避让位置的所述限位部避让所述第一拉杆以便所述第二模芯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模板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推板和所述第一模板组件之间,且所述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二模芯与所述推板相连以便所述推板带动所述第二模芯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移动。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芯为伸缩柯,所述伸缩柯包括:中心柯,所述第一模板组件和所述第二模板组件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中心柯的横截面面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模板组件的方向减小;行位,所述行位沿内外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行位与所述中心柯配合。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心柯沿所述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所述行位具有初始位置、第一收缩位置和第二收缩位置;其中所述中心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行位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中心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行位处于所述第一收缩位置;所述中心柯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行位处于所述第二收缩位置。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沿第二方向在所述限位位置与所述避让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进一步包括推动部,所述推动部在第一推移位置与第二推移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且所述推动部与所述限位部相连以便带动所述限位部从所述限位位置移动到所述避让位置,其中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第一推移位置,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位置,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第二推移位置,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避让位置。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板组件,所述第二拉杆与位于所述第一推移位置的所述推动部配合以便将所述推动部从所述第一推移位置推到所述第二推移位置。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沿第二方向在所述限位位置与所述避让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推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推移位置与所述第二推移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推动部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部包括第一推动斜面,所述第二拉杆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推动斜面远离所述第一模板组件,所述第二拉杆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推动斜面配合以便将所述推动部从所述第一推移位置推到所述第二推移位置。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部包括第二推动斜面,所述第二推动斜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推动斜面邻近所述第一模板组件,所述第二拉杆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斜面配合以便将所述推动部从所述第一推移位置推到所述第二推移位置。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一凸台,所述限位部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推动部之间,所述限位部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模板组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凸台与位于所述限位位置的所述限位部的所述第一端面配合以便所述限位部阻止所述第二模芯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避让位置的所述限位部的所述第一端面避让所述第一凸台以便所述第二模芯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拉杆包括第二杆体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二杆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推动部之间,所述第二凸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推动斜面远离所述第一模板组件,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一推动斜面和所述第二推动斜面中的每一者配合以便将所述推动部从所述第一推移位置推到所述第二推移位置,其中
所述第一推动斜面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第一边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边沿邻近所述第一模板组件,所述第一边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边沿邻近所述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推动斜面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三边沿和第四边沿,所述第三边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所述第四边沿远离所述第一模板组件,所述第三边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所述第四边沿邻近所述第二杆体。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本体、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推动部,所述本体设置于所述推板和所述动模板中的所述一者,所述限位部在所述限位位置与所述避让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推动部在所述第一推移位置与所述第二推移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本体。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容纳槽,所述限位部在所述限位位置与所述避让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推动部在所述第一推移位置与所述第二推移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其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限位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板组件,所述第一模板组件具有第一模芯;和第二模板组件,所述第二模板组件具有第二模芯,所述第一模芯和所述第二模芯限定出用于成型注塑件的型腔,所述第二模芯位于所述第一模芯的内侧,其中,所述第二模芯向内可收缩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板组件还包括:动模板和推板;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和第一拉杆;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推板和所述动模板中的一者上;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设置于所述推板和所述动模板中的另一者上;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在限位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二模芯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第一拉杆与位于所述限位位置的所述限位部配合以便所述限位部阻止所述第二模芯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避让位置的所述限位部避让所述第一拉杆以便所述第二模芯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推板和所述第一模板组件之间,且所述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二模芯与所述推板相连以便所述推板带动所述第二模芯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芯为伸缩柯,所述伸缩柯包括:中心柯,所述第一模板组件和所述第二模板组件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中心柯的横截面面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模板组件的方向减小;行位,所述行位沿内外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行位与所述中心柯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柯沿所述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所述行位具有初始位置、第一收缩位置和第二收缩位置;其中所述中心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行位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中心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行位处于所述第一收缩位置;所述中心柯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行位处于所述第二收缩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沿第二方向在所述限位位置与所述避让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进一步包括推动部,所述推动部在第一推移位置与第二推移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且所述推动部与所述限位部相连以便带动所述限位部从所述限位位置移动到所述避让位置,其中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第一推移位置,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位置,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第二推移位置,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避让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板组件,所述第二拉杆与位于所述第一推移位置的所述推动部配合以便将所述推动部从所述第一推移位置推到所述第二推移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沿第二方向在所述限位位
置与所述避让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推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推移位置与所述第二推移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伟荣朱勇温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