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升压DC-DC的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58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改进升压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升压DC

DC的充电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锂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升压DC

DC的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锂电池充电中,因锂电芯特性要求,电路先恒流,后恒压,满电后关断充电,判满电条件有两个,满电电压值和截止电流值。要完成这些充电管理电路成本还是较高,而且升压型的锂电充电IC也很少。要实现降成本又能满足锂电充电条件,需要找到锂电保护IC和DCDC电路完美结合。目前各用户家中都会有多个5V适配器,如果能把升压DCDC很好地运用于锂充电中,就能很好地利用5V适配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升压DC

DC的充电电路,用以解决现有锂电池运用产品中多把充电管控和锂电保护分开,如此就需要另增一个充电管控,电路变复杂的问题。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改进升压DC

DC的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输入接口J1、电容C6、芯片U1、电感L1、电阻R5、二极管D2、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输入接口J1的1号端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芯片U1的5号端和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和芯片U1的1号端相连接,所述输入接口J1的2号端分别与电容C6的另一端和接地端相连接,所述芯片U1的4号端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0006]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1的e端和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接,
[0007]所述芯片U1的3号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c端和电容C4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3号端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和接地端相连接,
[0008]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1的b端和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c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b端与电阻R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e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接地端相连接;
[0009]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网络标识Vin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3的负极、网络标识B

端、电池包P1的3号端、电容C5的一端和芯片U2的VSS端;
[0010]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网络标识B+端、电阻R1的一端和电池包P1的1号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和芯片U2的VC1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芯片U2的VC2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池包中间电压VC端和电池包P1的3号端;
[0011]所述芯片U2的CO端与电阻R10的另一端相连接。
[0012]一种改进升压DC

DC的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升压变换电路、恒流控制电路和DC

DC电压反馈电路,所述升压变换电路分别与恒流控制电路和DC

DC电压反馈电路相连
接;
[0013]所述升压变换电路包括芯片U1、电感L1和二极管D2,对输入的电压升压;
[0014]所述DC

DC电压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4和电阻R7,对锂电恒压充电;
[0015]所述恒流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1、二极管D3、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对锂电恒流充电。
[0016]一种改进升压DC

DC的充电电路,所述电池包为单串的电池或多串的电池串联。
[0017]一种升压二极管D电容C的二极管D电容C的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入接口J1的1号端接入芯片芯片U1的5号端和网络标识Vin,输入接口J1的2号端接SGND,电容C6接在网络标识Vin和SGND2之间,电容L1接在芯片U1的5号端与1号端之间,L1的1号端接二极管D2的A端,二极管D2的K接电容C1+端,网络标识为Vout,电容C2接网络标识Vout和SGND1之间,二极管D1的K接电池包P1的正极,网络标识为B+,电池包负极接芯片U2的3号端,网络标识为B

,电池包P1的中间极V电容C通过电阻R3接到芯片U2的2号端,网络标识B+通过电阻R1接芯片U2的1号端,电容C3接在芯片U2的1号端和2号端之间,电容C5接在芯片U2的2号端和3号端之间,芯片U2的9号端通过电阻R10接到芯片U1的4号端,电阻R5接芯片U1的4号端与SGND之间,电阻R11接B

与SGND之间,二极管D3的K接网络标识B

,二极管D3的A端接电阻R9,电阻R9连接网络标识Vin,二极管D3的A通过电阻R8接三极管Q2的b端,三极管Q2的电容C通过电阻R6接到三极管Q1的b端,三极管Q1的电容C/e并连到电阻R4两端,电阻R2接在三极管Q1的b/e之间,电容C4接在三极管Q1的电容C和三极管Q2的电容C之间,电阻R7接芯片U1的3号端和SGND之间,电阻R4接芯片U1的3号端和网络标识Vout。
[0018]一种改进升压DC

DC的充电电路,所述芯片U1的型号为RY3715,所述芯片U2的型号为CM1022

BA。
[0019]一种改进升压DC

DC的充电电路,所述芯片U1的型号可替换为其它DCDC升压型号,所述芯片U2的型号可替换为其它锂电保护IC。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技术采用电流负反馈网络,实现对锂电恒流充电。
[0022]本技术升级升压DCDC在锂电产品中的运用。
[0023]本技术由二极管D1内阻的变化,控制截止电流值,在设计时改变Vout值可改变截止电流值。
[0024]本技术实现对锂电恒压充电。
[0025]本技术实现对锂电恒流充电。
[0026]本技术电路组成简单,根据实际场景修改简单,成本很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一种改进升压DC

DC的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输入接口J1、电容C6、芯片U1、电感L1、电阻R5、二极管D2、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输入接口J1的1号端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芯片U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升压DC

DC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升压变换电路、恒流控制电路和DC

DC电压反馈电路,所述升压变换电路分别与恒流控制电路和DC

DC电压反馈电路相连接;所述升压变换电路包括芯片U1、电感L1和二极管D2,对输入的电压升压;所述DC

DC电压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4和电阻R7,对锂电恒压充电;所述恒流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1、二极管D3、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对锂电恒流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进升压DC

DC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输入接口J1、电容C6、芯片U1、电感L1、电阻R5、二极管D2、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输入接口J1的1号端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芯片U1的5号端和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和芯片U1的1号端相连接,所述输入接口J1的2号端分别与电容C6的另一端和接地端相连接,所述芯片U1的4号端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1的e端和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芯片U1的3号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c端和电容C4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2号端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和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1的b端和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c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b端与电阻R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e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网络标识Vin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3的负极、网络标识B

端、电池包P1的3号端、电容C5的一端和芯片U2的VSS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网络标识B+端、电阻R1的一端和电池包P1的1号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和芯片U2的VC1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亦红
申请(专利权)人:飞毛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