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充放电保护IC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48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充放电保护IC电路。所述保护IC电路包括锂电池对负载的供电电路、锂电池的充放管理电路与双稳态电路;所述锂电池对负载的供电电路与锂电池的充放管理电路相连接,所述锂电池的充放管理电路与双稳态电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主控承当的开关电路功能转移到锂电保护电路中,实现开关机,当关机时,无电压输出,锂电保护电路也处于关状态,更低功耗和更好稳定性、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保护IC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充放电保护IC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带锂电池的电子产品中,因锂电芯特性要求,产品关断中要求极小的功耗,来确保锂电池安全和延长寿命。
[0003]现有锂电小型电子产品中多把开关控制部分(主控)和锂电保护部分分开,如此主控在开与关状态时,锂电保护电路还是开着,此部分也有功耗,并保持着电压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锂电池充放电保护IC电路,由主控承当的开关电路功能转移到锂电保护电路中,实现开关机,当关机时,无电压输出,锂电保护电路也处于关状态,更低功耗和更好稳定性、安全性。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锂电池充放电保护IC电路,所述保护IC电路包括锂电池对负载的供电电路、锂电池的充放管理电路与双稳态电路;
[0007]所述锂电池对负载的供电电路与锂电池的充放管理电路相连接,所述锂电池的充放管理电路与双稳态电路相连接。
[0008]一种锂电池充放电保护IC电路,所述锂电池对负载的供电电路包括电池包P2、电阻R12、电阻R14、电阻R15、稳压管ZD1、负载和场效应管Q3;
[0009]所述电池包P2的1号端分别与负载的一端和电池包正端B+端相连接,所述电池包P2的2号端与电池包中间电压VC端相连接;
[0010]所述电池包P2的3号端分别与网络标识B

和电阻R1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管ZD1的正极、电阻R14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3的S端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D端分别与负载的另一端和接地端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G端分别与稳压管ZD1的负极、电阻R14的另一端和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锂电池的充放管理电路和双稳态电路相连接。
[0011]一种锂电池充放电保护IC电路,所述锂电池的充放管理电路包括芯片U3、电容C8、电容C9、电阻R17、电阻R21、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14、电阻R15、三极管Q4、电容C11、电容C12、电阻R24和电阻R23;
[0012]所述芯片U3的1号端分别与电阻R17的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芯片U3的2号端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9的一端和双稳态电路相连接,所述芯片U3的3号端分别与电容C9的另一端和电池包负端B

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电池包中间电压VC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池包正端B+端相连接;
[0013]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双稳态电路相连接;
[0014]所述芯片U3的8号端与锂电池对负载的供电电路相连接;
[0015]所述芯片U3的10号端与电阻R1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9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三极管Q4的C端和芯片U3的7号端,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电池包正端B+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B端分别与电阻R24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和电阻R2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E端分别和电阻R24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和电池包正端B+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接地。
[0016]一种锂电池充放电保护IC电路,所述双稳态电路包括芯片U3、电容C13、电容C10、电容C14、电容C9、电阻R25、电阻R27、电阻R28、二极管D6、电阻R31、电阻R30、场效应管Q5、稳压管ZD2和按键J2;
[0017]所述芯片U3的7号端分别与电容C10的一端和电阻R2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5的另一端和电阻R2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7的另一端分别与按键J2的1号端、电阻R30的一端、二极管D6的正极和电容C10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6的正极和电阻R2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3的一端和电池包负端B

端相连接;
[0018]所述场效应管Q5的G端与锂电池对负载的供电电路相连接,
[0019]所述场效应管Q5的D端与电阻R29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电池包正端B+端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S端分别与电容C14的一端、电阻R31的一端、按键J2的2号端和稳压管ZD2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1的另一端和电池包负端B

端相连接;
[0020]所述稳压管ZD2的正极与锂电池的充放管理电路的电阻R23的另一端相连接。
[0021]一种锂电池充放电保护IC电路,所述芯片U3的型号是CM1022,所述芯片U3能替换成集成IC。
[0022]一种锂电池充放电保护IC电路,所述场效应管Q3、Q5替换成其它类型场效应管或三极管,三极管Q4替换成其它类型三极管或场效应管。
[0023]一种锂电池充放电保护IC电路,所述按键J2第一次按下导通电路,所述按键J2第二次按下断开电路。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技术在关机状态下,有更多器件处于截止,降压了功耗。
[0026]本技术的电路组成简单,根据实际场景修改简单,成本很低,有良好的经济性。
[0027]本技术利用保护IC内短路保护功能实现双稳态,控制开关机。
附图说明
[0028]图1的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一种锂电池充放电保护IC电路,所述保护IC电路包括锂电池对负载的供电电路、锂电池的充放管理电路与双稳态电路;
[0031]所述锂电池对负载的供电电路与锂电池的充放管理电路相连接,所述锂电池的充放管理电路与双稳态电路相连接。
[0032]一种锂电池充放电保护IC电路,所述锂电池对负载的供电电路包括电池包P2、电阻R12、电阻R14、电阻R15、稳压管ZD1、负载和场效应管Q3;
[0033]所述电池包P2的1号端分别与负载的一端和电池包正端B+端相连接,所述电池包P2的2号端与电池包中间电压VC端相连接;
[0034]所述电池包P2的3号端分别与网络标识B

和电阻R1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管ZD1的正极、电阻R14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3的S端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D端分别与负载的另一端和接地端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G端分别与稳压管ZD1的负极、电阻R1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充放电保护IC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IC电路包括锂电池对负载的供电电路、锂电池的充放管理电路与双稳态电路;所述锂电池对负载的供电电路与锂电池的充放管理电路相连接,所述锂电池的充放管理电路与双稳态电路相连接;所述锂电池对负载的供电电路包括电池包P2、电阻R12、电阻R14、电阻R15、稳压管ZD1、负载和场效应管Q3;所述电池包P2的1号端分别与负载的一端和电池包正端B+端相连接,所述电池包P2的2号端与电池包中间电压VC端相连接;所述电池包P2的3号端分别与网络标识B

和电阻R1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管ZD1的正极、电阻R14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3的S端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D端分别与负载的另一端和接地端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G端分别与稳压管ZD1的负极、电阻R14的另一端和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锂电池的充放管理电路和双稳态电路相连接;所述锂电池的充放管理电路包括芯片U3、电容C8、电容C9、电阻R17、电阻R21、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14、电阻R15、三极管Q4、电容C11、电容C12、电阻R24和电阻R23;所述芯片U3的1号端分别与电阻R17的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芯片U3的2号端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9的一端和双稳态电路相连接,所述芯片U3的3号端分别与电容C9的另一端和电池包负端B

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电池包中间电压VC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池包正端B+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双稳态电路相连接;所述芯片U3的8号端与锂电池对负载的供电电路相连接;所述芯片U3的10号端与电阻R1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9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三极管Q4的C端和芯片U3的7号端,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电池包正端B+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B端分别与电阻R24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和电阻R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亦红
申请(专利权)人:飞毛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