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端保护的BMS的充电器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234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端保护的BMS的充电器检测电路。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B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C极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工作电压VCC,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和MCU的检测识别端口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E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端保护的BMS的充电器检测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的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负端保护的BMS的充电器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需要BMS来进行电压、电流、温度的相应的保护,超规格使用会引起锂电池的安全问题,因此BMS对于锂电池是相当重要的。BMS控制着电池的充放电功能。BMS有多种架构,如正端保护、负端保护等。负端保护方案是众多方案中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方案。
[0003]一般来说我们希望锂电池在未接入设备时保持输出关闭,来确保转移和运输时候的安全,以及降低接入时的打火。同时希望锂电池在充电器未接入时保持充电的关闭,来防止充电器意外接入时的打火。提高产品使用安全,用户体验。
[0004]负端保护方案由于保护时负端被断开,BMS难以检测到输出端的信号,因此大部分BMS都选择充电MOS在未保护时常导通的状态,但这样子容易造成充电器接入时,就马上进入充电状态,会造成瞬间接入打火。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负端保护的BMS的充电器检测电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接入打火的现象。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负端保护的BMS的充电器检测电路,所述充电器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3、电阻R2、三极管Q1;
[0008]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B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即电池包的B

),所述三极管Q1的C极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工作电压VCC,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和MCU的检测识别端口(CHGERDET)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E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C

端相连接。
[0009]一种负端保护的BMS的充电器检测电路,所述充电器的一端与P+相连接,所述充电器的另一端与P

/C

相连接;所述P+与熔断器F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熔断器F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池BX的一端和AFE的一端相连接,X个电池B串联,所述电池B1的一端分别与AFE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3的S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G极与AFE模块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D极与三极管Q4的S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G极与AFE模块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D极与P

/C

相连接,所述AFE与MCU相连接,所述MCU的CHGERDET端与充电器检测电路的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
[0010]一种负端保护的BMS的充电器检测电路,所述二极管D1为整流二极管;所述二极管D2为整流二极管、所述电阻R3为MCU上拉电阻、所述电阻R2为MCU信号的下拉电阻、所述三极管Q1为信号三极管。
[0011]一种负端保护的BMS的充电器检测电路,所述工作电压VCC为MCU的电源VCC。
[0012]一种负端保护的BMS的充电器检测电路,充电器未接入时GND和C

没有正向的压差,三极管Q1不导通,CHGE电阻R_二极管DET信号由电阻电阻R3拉高;
[0013]当充电器接入时,同时电池未满电时,GND和C

之间有压差超过三极管Q1的VBE导通电压与二极管D1的正向导通电压时三极管Q1导通,将三极管Q1的C端的电压拉低到C

与二极管D1的正向导通电压。
[0014]一种负端保护的BMS的充电器检测电路,所述MCU的型号为S

80930CNMC。
[0015]一种负端保护的BMS的充电器检测电路,所述三极管Q1的型号为MMBT5551。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实现在负端保护的BMS能进行充电检测,待充电器正常接入后被正常识别后才打开充电MOS进行充电,避免出现接入打火的现象。
[0018]本技术在充电器未接入时充电MOS常关闭有利于降低BMS的功耗,延长存储时间。
附图说明
[0019]附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图。
[0020]附图2是本技术充电器检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一种负端保护的BMS的充电器检测电路,电阻R1、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3、电阻R2、三极管Q1组成的充电器接入识别电路;
[0023]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B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即电池包的B

),所述三极管Q1的C极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工作电压VCC,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和MCU的检测识别端口(CHGERDET)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E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C

端相连接。
[0024]一种负端保护的BMS的充电器检测电路,所述充电器的一端与P+相连接,所述充电器的另一端与P

/C

相连接;所述P+与熔断器F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熔断器F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池BX的一端和AFE的一端相连接,X个电池B串联,所述电池B1的一端分别与AFE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3的S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G极与AFE模块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D极与三极管Q4的S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G极与AFE模块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D极与P

/C

相连接,所述AFE与MCU相连接,所述MCU的CHGERDET端与充电器检测电路的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
[0025]一种负端保护的BMS的充电器检测电路,所述二极管D1为整流二极管;所述二极管D2为整流二极管、所述电阻R3为MCU上拉电阻、所述电阻R2为MCU信号的下拉电阻、所述三极
管Q1为信号三极管也可为其他类型信号开关管如MOSFET。
[0026]R1为普通电阻,可根据系统功耗的需求选择电阻阻值,确保在极限电池低压和充电器高压时电阻以及Q1的BE不会过功率,D1和D2为普通整流二极管,D1应确保耐压足够,防止C

信号为高压时也不会反向击穿。R3为一般上MCU上拉电阻,阻值可取10k~100k之间,R2为MCU信号的下拉电阻,阻值一般取R3的10倍以上,防止CHGER_DET信号被电阻分压而导致MCU识别错误的高电平,R3为降低功耗一般可取1M以上。Q1为普通信号三极管,但由于其CE两端可能会存在高电压(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端保护的BMS的充电器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3、电阻R2、三极管Q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B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C极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工作电压VCC,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和MCU的检测识别端口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E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C

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负端保护的BMS的充电器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充电器的一端与P+相连接,充电器的另一端与P

/C

相连接;所述P+与熔断器F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熔断器F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池BX的一端和AFE的一端相连接,X个电池B串联,所述电池B1的一端分别与AFE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3的S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G极与AFE模块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D极与三极管Q4的S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G极与AFE模块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D极与P

/C

相连接,所述AFE与MCU相连接,所述MC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麒麟俞峰杨庆宏邓通杭
申请(专利权)人:飞毛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