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坑的填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39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露天坑的填充结构,包括:隔水层,铺设并覆盖在露天坑的坑底,隔水层内填充有第一填充浆料;第一填充结构,设置在隔水层的上方,第一填充结构与具有破碎岩体的边坡相邻设置,第一填充结构包括填充有第二填充浆料的多个第一填充层,隔水层的强度大于第一填充结构的强度;第二填充结构,占据露天坑中隔水层上方除第一填充结构以外的区域,第二填充结构包括填充有第三填充浆料的多个第二填充层,第一填充结构的强度大于第二填充结构的强度;修复结构,设置在第一填充结构和第二填充结构的上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露天开采破坏矿山的地质条件及生态环境使得露天坑容易发生灾害事故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露天坑的填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露天坑的填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露天坑的填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许多金属矿山同时采用露天和地下开采方式,矿产开发造成了矿山周围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尤其是金属矿硫化物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与雨水、氧气发生反应,在露天坑坑底形成酸性积液,导致矿坑植被难以生存。
[0003]此外,露天坑汇集的大气降水直接侵入地下生产系统,特别是露天坑及其周围植被遭到破坏,径流系数大,汇集暴雨水量大,短历时洪峰流量大,坑内涌水量在短时间急剧增加,达到正常涌水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容易造成滑塌、洪水、泥沙下灌及突水等灾害性事故,对地下开采构成严重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露天坑的填充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露天开采破坏矿山的地质条件及生态环境使得露天坑容易发生灾害事故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露天坑的填充结构,包括:隔水层,铺设并覆盖在露天坑的坑底,隔水层内填充有第一填充浆料;第一填充结构,设置在隔水层的上方,第一填充结构与具有破碎岩体的边坡相邻设置,第一填充结构包括填充有第二填充浆料的多个第一填充层,隔水层的强度大于第一填充结构的强度;第二填充结构,占据露天坑中隔水层上方除第一填充结构以外的区域,第二填充结构包括填充有第三填充浆料的多个第二填充层,第一填充结构的强度大于第二填充结构的强度;修复结构,设置在第一填充结构和第二填充结构的上方。
[0006]进一步地,第二填充结构包括沿远离工作区域至靠近工作区域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填充区域。
[0007]进一步地,第一填充结构和第二填充结构之间设置有挡墙和排水管,排水管穿设于挡墙。
[0008]进一步地,排水管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管段以及连接在第一管段下方并沿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二管段,第一管段位于挡墙靠近第一填充结构的一侧,第二管段穿设于挡墙。
[0009]进一步地,填充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填充结构和第二填充结构的上方并位于修复结构下方的第三填充结构,第三填充结构的底部平齐于或者高于破碎岩体的最高点,第三填充结构包括多个填充有第四填充浆料的第三填充层,第一填充结构的强度大于第三填充结构的强度。
[0010]进一步地,第三填充结构包括沿远离工作区域至靠近工作区域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二填充区域。
[0011]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第一填充层中位于上方的第一填充层的内侧边相对于位于
下方的第一填充层的内侧边远离露天坑的中心。
[0012]进一步地,第一填充层和/或第二填充层和/或第三填充层的高度在3.0m至3.5m之间。
[0013]进一步地,修复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矿土混合层、消酸层和基质层。
[0014]进一步地,矿土混合层的高度在10cm至20cm之间;和/或,消酸层包括熟石灰,熟石灰的施用量为1.5至2.0kg/m2;和/或,基质层包括农家肥和发酵稻壳组成的混合物,混合物的施用量为3.5至7.5kg/m2。
[001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露天坑的坑底使用第一填充浆料填充形成隔水层,隔水层的强度较大,能够有效地起到封堵露天坑与地下开采系统之间的水力通道的作用,避免大气降水等下渗威胁地下开采,同时能够防止坑底金属硫化物酸性、污染物和积水上返。在隔水层上方与具有破碎岩体的边坡相邻处设置强度略弱于隔水层的第一填充结构、并在隔水层上方远离具有破碎岩体的边坡处设置强度略弱于第一填充结构的第二填充结构,在保证填充强度、防水效果的情况下,降低了施工成本。上述的隔水层、第一填充结构和第二填充结构能够有效地对露天坑内岩体进行固定。此外,第一填充结构包括多个填充有第二填充浆料的第一填充层,第二填充结构包括多个填充有第三填充浆料的第二填充层,即将高度较大的第一填充结构和第二填充结构进行分层填充,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难度,并能够加快脱水。进一步地,在第一填充结构和第二填充结构的上方设置修复结构,修复结构具有较好的肥力,以便于在露天坑的顶部种植植被进而对露天坑上方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进而能够有效地避免滑塌、洪水、泥沙下灌及突水等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露天开采破坏矿山的地质条件及生态环境使得露天坑容易发生灾害事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露天坑的填充结构的实施例的横向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图1的填充结构的竖向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图2的填充结构的A处的放大图;以及
[0020]图4示出了图2的填充结构的B处的放大图。
[002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2]10、隔水层;20、第一填充结构;21、第一填充层;30、第二填充结构;31、第二填充层;32、第一填充区域;33、泵站区域;40、修复结构;41、矿土混合层;42、消酸层;43、基质层;50、工作区域;61、挡墙;62、排水管;621、第一管段;622、第二管段;70、第三填充结构;71、第二填充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5]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26]如图1至图4所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露天坑的填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水层(10),铺设并覆盖在所述露天坑的坑底,所述隔水层(10)内填充有第一填充浆料;第一填充结构(20),设置在所述隔水层(10)的上方,所述第一填充结构(20)与具有破碎岩体的边坡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填充结构(20)包括填充有第二填充浆料的多个第一填充层(21),所述隔水层(10)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填充结构(20)的强度;第二填充结构(30),占据所述露天坑中所述隔水层(10)上方除所述第一填充结构(20)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二填充结构(30)包括填充有第三填充浆料的多个第二填充层(31),所述第一填充结构(20)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填充结构(30)的强度;修复结构(40),设置在所述第一填充结构(20)和所述第二填充结构(30)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坑的填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充结构(30)包括沿远离工作区域(50)至靠近所述工作区域(50)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填充区域(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坑的填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结构(20)和所述第二填充结构(30)之间设置有挡墙(61)和排水管(62),所述排水管(62)穿设于所述挡墙(6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露天坑的填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62)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一管段(62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管段(621)下方并沿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二管段(622),所述第一管段(621)位于所述挡墙(61)靠近所述第一填充结构(20)的一侧,所述第二管段(622)穿设于所述挡墙(6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育明何新春张建锋杨志国谢金亮付建勋朱柱杜贵文董子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