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温变色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686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温变色漆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按照重量比份包括:感温变色粉料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温变色漆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涂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温变色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感温变色是近些年流行起来的一种新趋势,温度不同可以使颜色发生变化,杯子的外表面喷涂感温变色漆用于感应杯内的水温变化或者外部室温的变化。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公开不少感温变色油漆的配比方案,如申请号为201710908659.0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其在
技术介绍
中对感温变色材料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包括以下组分和重量份含量:溶剂16

24份、分散助剂2

6份、感温变色粉10

16份、纤维素树脂34

46份、丙烯酸树脂18

26份、流平剂0.5

2份。这个配比需要用到的感温变色粉折合重量百分比要10%以上,用料较多;而且其制备的条件较为苛刻,其步骤(1)浸泡时间在12

16hr;步骤(2)采用高速分散机于800

1200rpm下搅拌20

40min,温度低于40℃;步骤(4)采用高速分散机于600

800rpm下搅拌20

40min,温度低于40℃。该方案的制备材料成本、设备投入和时间成本都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一种感温变色漆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效率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感温变色漆,其原料按照重量比份包括:感温变色粉料3

5份、透明清漆24

39份、稀释剂59

99份;其中,感温变色粉料,为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透明清漆,主要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丙烯酸树脂60%、氨基树脂25%、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4%、正丁醇4%、醋酸丁酯4%、流平剂1.5%、密着剂1.5%;稀释剂,主要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碳酸二甲酯26%、二异丁基酮16%、甲基异丁基酮17%、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2%、醋酸乙酯10%、异丁醇4%、乙二醇丁醚4%、密着剂1%。
[0006]作为优选,其原料按照重量比份包括:感温变色粉料3份、透明清漆24份、稀释剂59份。
[0007]作为优选,其原料按照重量比份包括:感温变色粉料3.5份、透明清漆27.5份、稀释剂69份。
[0008]作为优选,其原料按照重量比份包括:感温变色粉料5份、透明清漆39份、稀释剂99份。
[0009]一种感温变色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分散:在感温变色粉料中加入10

15份的稀释剂,搅拌均匀使感温变色粉料溶解分散;S2、融合:加入透明清漆,搅拌均匀直到充分融合;S3、稀释:加入剩余组份的稀释剂,搅拌均匀;S4、过滤:使用滤网进行过滤,得到感温变色漆。
[0010]作为优选,步骤S4中使用的滤网为200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的感温变色粉料重量占比约为3.5%,透明清漆和稀释剂的材料均很低;且制备的方法非常简单,不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也不需要特殊的温度和长时间的浸泡,效率高。步骤S4中的滤网采用200目的规格可以很好的过滤掉透明清漆和稀释剂中的杂质,也可以过滤掉未溶解分散的感温变色粉料,可以使最终得到的感温变色漆更加细腻,喷涂效果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4]实施例1。
[0015]一种感温变色漆,其原料按照重量比份包括:感温变色粉料3份、透明清漆24份、稀释剂59份;其中,感温变色粉料,为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透明清漆,主要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丙烯酸树脂60%、氨基树脂25%、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4%、正丁醇4%、醋酸丁酯4%、流平剂1.5%、密着剂1.5%;稀释剂,主要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碳酸二甲酯26%、二异丁基酮16%、甲基异丁基酮17%、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2%、醋酸乙酯10%、异丁醇4%、乙二醇丁醚4%、密着剂1%。
[0016]一种感温变色漆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预分散。在3份感温变色粉料中加入8份的稀释剂,搅拌均匀使感温变色粉料完全溶解分散直到没有粉末状的感温变色粉料,完成感温变色粉料的预分散。
[0017]S2:融合。加入24份透明清漆,搅拌均匀直到充分融合。
[0018]S3:稀释。加入剩余51份的稀释剂,搅拌均匀。
[0019]S4:过滤。使用200目滤网进行过滤,将未分散的感温变色粉料、透明清漆以及稀释剂中的杂质过滤后即可得到感温变色漆。
[0020]实施例2。
[0021]一种感温变色漆,其原料按照重量比份包括:感温变色粉料3.5份、透明清漆27.5份、稀释剂69份;其中,感温变色粉料,为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透明清漆,主要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丙烯酸树脂60%、氨基树脂25%、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4%、正丁醇4%、醋酸丁酯4%、流平剂1.5%、密着剂1.5%;稀释剂,主要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碳酸二甲酯26%、二异丁基酮16%、甲基异丁基酮17%、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2%、醋酸乙酯10%、异丁醇4%、乙二醇丁醚4%、密着剂1%。
[0022]一种感温变色漆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预分散。在3.5份感温变色粉料中加入12份的稀释剂,搅拌均匀使感温变色粉料完全溶解分散直到没有粉末状的感温变色粉料,完成感温变色粉料的预分散。
[0023]S2:融合。加入27.5份透明清漆,搅拌均匀直到充分融合。
[0024]S3:稀释。加入剩余57份的稀释剂,搅拌均匀。
[0025]S4:过滤。使用200目滤网进行过滤,将未分散的感温变色粉料、透明清漆以及稀释剂中的杂质过滤后即可得到感温变色漆。
[0026]实施例3。
[0027]一种感温变色漆,其原料按照重量比份包括:感温变色粉料5份、透明清漆39份、稀释剂99份;其中,感温变色粉料,为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透明清漆,主要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丙烯酸树脂60%、氨基树脂25%、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4%、正丁醇4%、醋酸丁酯4%、流平剂1.5%、密着剂1.5%;稀释剂,主要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碳酸二甲酯26%、二异丁基酮16%、甲基异丁基酮17%、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2%、醋酸乙酯10%、异丁醇4%、乙二醇丁醚4%、密着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温变色漆,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照重量比份包括:感温变色粉料3

5份、透明清漆24

39份、稀释剂59

99份;其中,感温变色粉料,为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透明清漆,主要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丙烯酸树脂60%、氨基树脂25%、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4%、正丁醇4%、醋酸丁酯4%、流平剂1.5%、密着剂1.5%;稀释剂,主要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碳酸二甲酯26%、二异丁基酮16%、甲基异丁基酮17%、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2%、醋酸乙酯10%、异丁醇4%、乙二醇丁醚4%、密着剂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温变色漆,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照重量比份包括:感温变色粉料3份、透明清漆24份、稀释剂59份。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旺吴献武夏海威包伟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