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变径楼层的水平刚性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845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危险或被损坏的房屋或建筑部分的加支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变径楼层的水平刚性支撑结构,用于在建筑中段变径改造后抵抗建筑变径位置横截面方向上的力。包括绕柱顶楼层与柱底楼层改造前的轮廓一周设置的边圈梁、设置在柱顶楼层相邻斜柱之间并将各斜柱刚性连接为一体的连柱圈梁、以及设置在柱顶楼层的原有梁之间和柱底楼层的原有梁之间的抗拉压斜梁。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网格状的抗拉压斜梁,并调整抗拉压斜梁以及原有梁的样式,显著减小了柱顶楼层的原有梁所受到的沿原有梁轴向的压力,压力由抗拉压斜梁承受,避免柱顶楼层的原有梁同时抗压抗弯;同时分散了柱底楼层的原有梁承受的大部分拉力,确保原有梁上的楼板不会被原有梁拉裂。上的楼板不会被原有梁拉裂。上的楼板不会被原有梁拉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变径楼层的水平刚性支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危险或被损坏的房屋或建筑部分的加支撑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变径楼层的水平刚性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出于美观考虑、特定的展示目的、或者建筑用途发生了变动,现代的一些高层建筑中的上半部分有时候需要改造为其它样式。对于以钢筋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承力构件的建筑而言,这意味着必须将上半部分拆掉重建。但对于以钢梁钢柱为主要的承力构件的建筑而言,理论上可以保留建筑上半部分的大部分构件,通过类似于桁架换撑的方式,将原有的荷载转移到新的支撑结构上,然后拆掉原支撑结构。
[0003]建筑的变径改造是一种可尽可能保留原有构件的建筑改造方式。比如,横截面百米见方的建筑,改造成上半部分80米见方,下半部分百米见方(上半部分不能大于下半部分,否则改造后下半部分撑不住),上下两部分之间通过斜柱等支撑构件相连。
[0004]但这样给建筑的变径位置的楼层带来了承重方面的新问题。以本申请涉及的北京北四环某建筑改造项目为例,变径改造后,建筑外周的直柱改成了上端向内倾斜的斜柱,导致斜柱顶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变径楼层的水平刚性支撑结构,用于在建筑中段变径改造后抵抗建筑变径位置横截面方向上的力,建筑变径位置外周间隔设置的支撑柱的上端向建筑内侧倾斜形成斜柱(1),斜柱(1)上端所顶撑的楼层记作柱顶楼层(8),顶撑着斜柱(1)下端的楼层记作柱底楼层(9);建筑变径位置的楼层的原有梁(2)垂直于建筑变径改造前与原有梁(2)端部相邻的外墙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刚性支撑结构包括绕柱顶楼层(8)与柱底楼层(9)改造前的轮廓一周设置的边圈梁(4)、设置在柱顶楼层(8)相邻斜柱(1)之间并将各斜柱(1)刚性连接为一体的连柱圈梁(5)、以及设置在柱顶楼层(8)的原有梁(2)之间和柱底楼层(9)的原有梁(2)之间的抗拉压斜梁(61);所述斜柱(1)上端穿透柱顶楼层(8)的原有梁(2)设置,所述柱顶楼层(8)中的连柱圈梁(5)穿透原有梁(2)设置,所述柱顶楼层(8)中的边圈梁(4)与连柱圈梁(5)刚性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双层环,并记住作先期受力环,所述先期受力环与建筑横截面中心之间的原有梁(2)与先期受力环通过铰接节点连接,所述斜柱(1)与先期受力环通过刚接节点连接;所述抗拉压斜梁(61)两端分别与同一楼层中相邻且相平行的两根原有梁(2)通过刚接节点连接,同一楼层的各抗拉压斜梁(61)围合成网格状结构,网格状结构的平面图形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网格状结构的单个网格为菱形,所述原有梁(2)位于菱形网格的对角线上,所述斜柱(1)位于菱形网格的顶点上并与顶点位置的抗拉压斜梁(61)端部通过刚接节点连接;所述抗拉压斜梁(61)的上表面低于同一层的原有梁(2)的上表面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径楼层的水平刚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顶楼层(8)与柱底楼层(9)之间还夹有至少一层用于减少斜柱(1)所需倾斜角度的柱中楼层,所述水平刚性支撑结构还包括绕柱中楼层改造前的轮廓一周设置的边圈梁(4)、以及设置在柱中楼层相邻斜柱(1)之间并将各斜柱(1)连为一体的连柱圈梁(5);所述原有梁(2)最外端与柱中楼层中的边圈梁(4)通过刚接节点连接;所述斜柱(1)插设在柱中楼层的原有梁(2)内、与斜柱(1)外侧的原有梁(2)通过刚接节点连接、且与斜柱(1)内侧的原有梁(2)通过铰接节点连接;所述柱中楼层中的连柱圈梁(5)穿透原有梁(2)设置、与连柱圈梁(5)外侧的原有梁(2)连接、且与连柱圈梁(5)内侧的原有梁(2)通过铰接节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变径楼层的水平刚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底楼层(9)与其上方相邻的柱中楼层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冯有忠巫振弘李锡明吴金旭刘继宇张越肖慧鹏刘志祥张应杰张霄李旭李德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隅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