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原有斜外框柱改造为新竖向外框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684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将原有斜外框柱改造为新竖向外框柱的方法属于建筑改造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留原有斜外框柱,确保原结构安全的同时,先分段散拼安装、焊接新竖向外框柱,待新竖向外框柱与原有结构连接后,将原有斜外框柱拆除,此时新竖向外框柱可以承受上方荷载,有效保证安全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新竖向外框柱为分段安装,并且与原有斜外框柱碰撞的一段新竖向外框柱采用散拼的方式,从而保证在不拆除原有斜外框柱的情况下,也能够安装新竖向外框柱。新竖向外框柱的散拼件加工灵活,塔吊高空吊装方便,风险小,拼装过程中使用倒链吊装,可操作性强,在确保原有结构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快速有序地进行结构改造施工。行结构改造施工。行结构改造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将原有斜外框柱改造为新竖向外框柱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改造
,具体为一种将原有斜外框柱改造为新竖向外框柱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改造过程中,可能会需要将倾斜柱改为竖向柱。通常是在倾斜柱所在的楼板与顶板之间支设临时支撑结构,然后将倾斜柱拆除,最后将竖向柱安装在该层楼板与顶板之间。但是这种做法仅适用于倾斜柱上方承受荷载不大的情况,而如果倾斜柱为外框柱,倾斜柱所承受的荷载很大时,这种做法则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原有斜外框柱改造为新竖向外框柱的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将原有斜外框柱改造为新竖向外框柱的方法,原有斜外框柱连接在本层楼板与上层顶板之间,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待安装的新竖向外框柱左右两侧的本层楼板与本层顶板之间安装支顶结构,将待安装的新竖向外框柱左右两侧与支顶结构之间的本层顶板及其下方的本层梁拆除,为安装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提供操作空间;S2、将组装新竖向外框柱用的钢板的焊接位置进行打磨,确保焊接位置洁净,将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的两侧翼板吊装就位后临时固定;S3、分块拼装两侧翼板之间的腹板,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的腹板与原有斜外框柱碰撞;S4、在两侧翼板与本层顶板下方的本层梁之间安装牛腿;S5、在新竖向外框柱内侧的本层顶板与上层顶板之间安装支顶结构,将待安装的新竖向外框柱内侧与支顶结构之间的上层顶板及其下方的上层梁拆除,为安装上层的新竖向外框柱提供操作空间;S6、将上层的新竖向外框柱吊装至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顶部并焊接;S7、将上层的新竖向外框柱与上层顶板下方的上层梁之间、上层的新竖向外框柱与原有斜外框柱顶部之间焊接钢梁;S8、在新竖向外框柱内侧的本层楼板与本层顶板之间安装支顶结构,拆除新竖向外框柱内侧与支顶结构之间的本层顶板及其下方的本层梁;S9、拆除原有斜外框柱;S10、使用钢板嵌补拆除原有斜外框柱后的新竖向外框柱上的孔洞;S11、在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的腹板与本层顶板下方的本层梁之间安装牛腿;
S12、重复步骤S1

S11,间隔更换原有斜外框柱;S13、拆除支顶结构。
[0006]优选地,S2中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的两侧翼板的内外两侧沿其高度方向通长连接有加强板。
[0007]优选地,S13中还将本层顶板上方和下方的加强板拆除,并将焊口位置打磨平整。
[0008]优选地,S2中将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的两侧翼板吊装至下层的新竖向外框柱的顶部,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的两侧翼板的顶部高出本层顶板的顶部。
[0009]优选地,S2中利用吊装装置将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的两侧翼板吊装至下层的新竖向外框柱的顶部,吊装装置包括焊接在上层顶板下方的上层梁之间的猫头吊轨道、安装在猫头吊轨道上的猫头吊、以及安装在猫头吊上的倒链,方法为:将两侧翼板运输至新竖向外框柱周围的本层楼板上,将两侧翼板与倒链临时固定,然后吊装两侧翼板至下层的新竖向外框柱顶部。
[0010]优选地,S3中分块拼装两侧翼板之间的腹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1、在原有斜外框柱下方、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的两侧翼板外侧下部之间拼装外侧下部腹板;S32、在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的两侧翼板底部之间拼装底部筋板;S33、在原有斜外框柱下方、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的两侧翼板内侧下部之间拼装内侧下部腹板;S34、在原有斜外框柱上方、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的两侧翼板内侧上部之间拼装内侧上部腹板;S35、在原有斜外框柱上方、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的两侧翼板外侧上部之间拼装外侧上部腹板;S36、在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的两侧翼板顶部之间拼装顶部筋板。
[0011]优选地,S4中的牛腿焊接在两侧翼板的两块加强板之间。
[0012]优选地,S6中利用吊装装置将上层的新竖向外框柱整体吊装至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顶部,吊装装置包括焊接在上层顶板下方的上层梁之间的猫头吊轨道、安装在猫头吊轨道上的猫头吊、以及安装在猫头吊上的倒链,方法为:将上层的新竖向外框柱运输至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周围的本层顶板上,将上层的新竖向外框柱与倒链临时固定,然后吊装上层的新竖向外框柱至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顶部。
[0013]优选地,S10中使用钢板嵌补拆除原有斜外框柱后的新竖向外框柱上的孔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在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内、本层顶板下方的本层梁的上翼缘位置焊接上翼缘隔板;S102、将外侧腹板填补板嵌补在外侧的腹板的孔洞中;S103、将内侧腹板填补板嵌补在内侧的腹板的孔洞中。
[0014]优选地,S103中将内侧腹板填补板嵌补在内侧的腹板的孔洞中包括以下步骤:S1031、将内侧腹板填补板分为内侧腹板上填补板和内侧腹板下填补板,先将内侧腹板下填补板嵌补在内侧的腹板的下部分孔洞中;S1032、在嵌补完成的内侧下部分腹板顶部之间、两侧翼板之间焊接隔板;
S1033、最后将内侧腹板上填补板嵌补在内侧的腹板的上部分孔洞中。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在保留原有斜外框柱,确保原结构安全的同时,先分段散拼安装、焊接新竖向外框柱,待新竖向外框柱与原有结构连接后,将原有斜外框柱拆除,此时新竖向外框柱可以承受上方荷载,有效保证安全性能。
[0016](2)本专利技术中的新竖向外框柱为分段安装,并且与原有斜外框柱碰撞的一段新竖向外框柱采用散拼的方式,从而保证在不拆除原有斜外框柱的情况下,也能够安装新竖向外框柱。
[0017](3)本专利技术中的新竖向外框柱的散拼件加工灵活,塔吊高空吊装方便,风险小,拼装过程中使用倒链吊装,可操作性强,在确保原有结构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快速有序地进行结构改造施工。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原有斜外框柱编号布置图;图2为S1完成时的示意图;图3为S2完成时的示意图;图4为S31完成时的示意图;图5为S32完成时的示意图;图6为S33完成时的示意图;图7为S34完成时的示意图;图8为S35完成时的示意图;图9为S36完成时的示意图;图10为S4完成时的示意图;图11为S5完成时的示意图;图12为S6完成时的示意图;图13为S7完成时的示意图;图14为S8完成时的示意图;图15为S9完成时的示意图;图16为S101完成时的示意图;图17为S102完成时的示意图;图18为S1031完成时的示意图;图19为S1032完成时的示意图;图20为S1033完成时的示意图;图21为S11完成时的示意图;图22为S13完成时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注:1

原有斜外框柱、2

本层梁、3

上层梁、4

新竖向外框柱、41

两侧翼板、42

腹板、421

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将原有斜外框柱改造为新竖向外框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有斜外框柱(1)连接在本层楼板与上层顶板之间,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待安装的新竖向外框柱(4)左右两侧的本层楼板与本层顶板之间安装支顶结构(6),将待安装的新竖向外框柱(4)左右两侧与支顶结构(6)之间的本层顶板及其下方的本层梁(2)拆除,为安装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4)提供操作空间;S2、将组装新竖向外框柱(4)用的钢板的焊接位置进行打磨,确保焊接位置洁净,将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4)的两侧翼板(41)吊装就位后临时固定;S3、分块拼装两侧翼板(41)之间的腹板(42),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4)的腹板(42)与原有斜外框柱(1)碰撞;S4、在两侧翼板(41)与本层顶板下方的本层梁(2)之间安装牛腿(7);S5、在新竖向外框柱(4)内侧的本层顶板与上层顶板之间安装支顶结构(6),将待安装的新竖向外框柱(4)内侧与支顶结构(6)之间的上层顶板及其下方的上层梁(3)拆除,为安装上层的新竖向外框柱(4)提供操作空间;S6、将上层的新竖向外框柱(4)吊装至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4)顶部并焊接;S7、将上层的新竖向外框柱(4)与上层顶板下方的上层梁(3)之间、上层的新竖向外框柱(4)与原有斜外框柱(1)顶部之间焊接钢梁;S8、在新竖向外框柱(4)内侧的本层楼板与本层顶板之间安装支顶结构(6),拆除新竖向外框柱(4)内侧与支顶结构(6)之间的本层顶板及其下方的本层梁(2);S9、拆除原有斜外框柱(1);S10、使用钢板嵌补拆除原有斜外框柱(1)后的新竖向外框柱(4)上的孔洞;S11、在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4)的腹板(42)与本层顶板下方的本层梁(2)之间安装牛腿(7);S12、重复步骤S1

S11,间隔更换原有斜外框柱(1);S13、拆除支顶结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原有斜外框柱改造为新竖向外框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4)的两侧翼板(41)的内外两侧沿其高度方向通长连接有加强板(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将原有斜外框柱改造为新竖向外框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3中还将本层顶板上方和下方的加强板(8)拆除,并将焊口位置打磨平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原有斜外框柱改造为新竖向外框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将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4)的两侧翼板(41)吊装至下层的新竖向外框柱(4)的顶部,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4)的两侧翼板(41)的顶部高出本层顶板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将原有斜外框柱改造为新竖向外框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利用吊装装置将本层的新竖向外框柱(4)的两侧翼板(41)吊装至下层的新竖向外框柱(4)的顶部,吊装装置包括焊接在上层顶板下方的上层梁(3)之间的猫头吊轨道、安装在猫头吊轨道上的猫头吊、以及安装在猫头吊上的倒链,方法为:将两侧翼板(41)运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煊郭峰翟伟徐岩候雪丽张晓迎李明李德辉刘杨马贻庚李沐禹时文倩景桂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