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其在住宅领域需求量大,市场范围广,属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重点关注和研发的领域。在住宅领域中,目前的研发方向还是以结构体系为主,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尽量便于室内美观和施工便捷,很少对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发。
2、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依靠自身钢结构的特性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但抗震效果一般且现有钢结构建筑不能实现自然资源的整合利用,节能环保效果较差,难以满足市场要求,在北方或气温较低的地区,钢结构容易脆性断裂,从而影响建筑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抗震效果较好、节能环保,资源利用效率较高、避免钢结构在低温下发生的脆性断裂,安全性更好的效果。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包括:
3、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404)包括加热棒(408)、第一水泵(409)及控制器(410),所述控制器(410)设在所述蓄电池组(304)与所述加热棒(408)之间,所述加热棒(408)数量为多组设在所述存水箱(406)内以对水体加热,所述第一水泵(409)设在所述存水箱(406)一侧以与所述加热管道(40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架(103)上设有弧形夹装槽(108)及固定件(109),所述加热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404)包括加热棒(408)、第一水泵(409)及控制器(410),所述控制器(410)设在所述蓄电池组(304)与所述加热棒(408)之间,所述加热棒(408)数量为多组设在所述存水箱(406)内以对水体加热,所述第一水泵(409)设在所述存水箱(406)一侧以与所述加热管道(40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架(103)上设有弧形夹装槽(108)及固定件(109),所述加热管道(405)数量为多组,包括主水管(411)及蒸汽分支管(412),所述弧形夹装槽(108)可对所述主水管(411)进行夹装,所述蒸汽分支管(412)设在位于建筑底部的所述主水管(411)上,所述蒸汽分支管(412)顶部连接有排气结构(4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回收装置(407)与位于建筑底部的所述主水管(411)连接,两者之间还设有抽水结构(414)、电磁阀(415)及收集箱(416),所述电磁阀(415)设在所述抽水结构(414)与所述主水管(411)之间,所述收集箱(416)与所述存水箱(406)连接,两者之间设有输水管(417)及第二水泵(4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台(1)顶部设有第一浅槽(110)以与所述下座板(202)耦合,所述底座(101)设有第二浅槽(111)与所述上座板(201)耦合,所述下座板(202)两端设有凸起结构(206)以对所述滚动结构(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涵,马明,秦宝通,王猛猛,杨晓萌,李海峰,李莹,袁帅,孙明,邢崇恒,陈泽松,张家亮,冀建成,王亚朋,张景杰,赵鑫,陈鹏,胡玉双,岳拓,马洪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