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法竖向掘进地铁活塞风井布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653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械法竖向掘进地铁活塞风井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制管片,并将预制管片组装形成圆形管片;S2、采用机械法进行竖向掘进,并根据掘进情况逐步向下拼装组装好的圆形管片,直至掘进及拼装至设计深度,形成圆形管筒;S3、进行横向通道施工,采用机械法施工或暗挖法施工,利用横向通道将S2中拼装完成后的圆形管筒与地铁区间连通;S4、在圆形管筒内由下至上逐层完成活塞风井内部结构施工;S5、完成机电及室外恢复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机械法进行竖向掘进,无需设置围护,施工速度快,可有效缩短工期,活塞风井设置灵活,不受车站站位限制,适应性强,可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工程投资。投资。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法竖向掘进地铁活塞风井布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车站土建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机械法竖向掘进地铁活塞风井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

2013第13.2.1节的规定,“区间隧道正常通风应采用活塞通风。当活塞通风不能满足排除余热要求或布置活塞风道有困难时,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0003]地铁车站一般在车站两端设置活塞风井,常规布置为车站两侧均布置双活塞井,活塞风井间距不小于5m。当车站埋深浅、周边控制因素较少时,活塞风井布置较便利;当车站埋深较深、周边条件复杂时,活塞风井布置受影响较大,需要进行明挖施工,周边限制因素较多,如车站周边有建构筑物、重大管线、穿越火车站、穿越机场、穿越湖泊,车站施工进度慢,协调难度大,会导致施工工期长、施工效率低等问题,影响整体工期,另外活塞风对周边敏感建筑环评影响范围为15m,现实操作中经常因为环评间距问题,调整车站站位或增加车站主体长度,存在拆迁、迁改费用高,工程投资大的问题;在标准车站内部布置活塞风井时,活塞风为平铺,从站内引出至室外风道长度约40m,且需分为主体、附属施工,活塞风设备水平布置,车站附属规模大,占用用地多;区间风井一般埋深较深,常规采用明挖法施工,先施工围护,开挖后施工主体,施工工期长,对全线制约较大。
[0004]公开号为CN109139079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地铁隧道通风系统,包括车站隧道通风装置;所述车站隧道通风装置包括分别设于车站两端的第一排风井和第二排风井、分别设于车站隧道两边的第一轨顶排热风道和第二轨顶排热风道、连通第一排风井与第一轨顶排热风道的第一排风道、连通第二排风井与第二轨顶排热风道的第二排风道以及安装在车站站台的排风室;所述排风室与所述第一轨顶排热风道或所述第二轨顶排热风道连通。该地铁隧道通风系统在保证通风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控制调节简单,但是该方案同样为在车站两侧布置活塞风井,该种布置方式在地铁周边环境复杂、制约因素较多时施工受限,施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采用机械法进行竖向掘进,无需设置围护,施工速度快,可有效缩短工期,活塞风井设置灵活,不受车站站位限制,适应性强,降低施工难度的机械法竖向掘进地铁活塞风井布置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机械法竖向掘进地铁活塞风井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预制管片,并将预制管片组装形成圆形管片;
[0009]S2、采用机械法进行竖向掘进,并根据掘进情况逐步向下拼装组装好的圆形管片,直至掘进及拼装至设计深度,形成圆形管筒;
[0010]S3、进行横向通道施工,采用机械法施工或暗挖法施工,利用横向通道将S2中拼装完成后的圆形管筒与地铁区间连通;
[0011]S4、在圆形管筒内由下至上逐层完成活塞风井内部结构施工;
[0012]S5、完成机电及室外恢复工作。
[0013]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所述内部结构包括一地面层和若干地下层,其中所述地面层包括绿化区和高出地面的活塞风井,所述地下层至少包括由上至下分布并连通的活塞风孔和机械风孔层、风机设备支撑层、风机风阀支撑层和风道层,所述风道层通过横向通道连接至地铁区间,所述地面层和若干地下层均设置上下配合的疏散楼梯且所述地面层结合该层的疏散楼梯设置地面风机房。独立设置活塞风井,设置位置灵活,不受车站站位限制,适应性强,使得车站主体及附属规模减小,同时合理利用埋深,将活塞风设备竖向布置,整体用地面积占用少,有利于集约化,提高土地利用率,且适用于区间风井需求,解决区间风井施工难的问题,满足区间的紧急通风需求,地面层通过绿化区与活塞风井结合,可快速回复地面景观及道路,降低设置活塞风井对周边景观环境造成的影响。
[0014]进一步地,所述活塞风孔和机械风孔层包括第一活塞风孔、第二活塞风孔、第一机械风孔和第二机械风孔,其中所述第一活塞风孔和第一机械风孔为A组风道,第二活塞风孔和第二机械风孔为B组风道,所述A、B两组风道分处于两个半圆且各自合并为一个风口并连通至地面层的活塞风井。A组风道和B组风道根据布置条件不同而所处方向不同,当两线区间线路间距较大时,A、B组风道各连接一个地铁区间,即活塞风井采用竖向单圆方式布置,当两线区间线路间距较小时,A、B组风道共同连接同一个地铁区间,即活塞风井采用竖向双圆方式布置,设置灵活,不受车站站位限制,适应性强,可适用于实施区间风井,有效降低协调难度、拆迁费用,保证施工工期,可结合区间选择不受环评影响区域设置活塞风井,降低工程投资。
[0015]进一步地,当两线区间线路间距较大时,所述圆形管筒位于两侧地铁区间之间,两侧地铁区间各通过一个所述横向通道连通至该圆形管筒的风道层,所述风道层中部设置带双向开启防火门的隔墙,所述隔墙向上贯穿若干地下层且其两侧分别对应A组风道和B组风道,所述A组风道和B组风道活塞风各直接连通一侧地铁区间,机械风在靠近圆心处各设置一个风室并在两个风室之间墙体设置双向风阀,满足机械风互为备用需求。当两线区间线路间距较大时,采用竖向单圆地铁活塞风井布置方案,A、B组风道各自连接一个地铁区间,活塞风井的布置不受车站站位及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可在地铁区间选择合适场地条件设置双活塞风井,用地紧凑,经济性好,布置灵活,施工难度低。
[0016]进一步地,所述地面层的活塞风井包括两组,两组所述活塞风井在靠近圆形管片的边缘对称布置,所述绿化区夹于两组活塞风井之间,所述疏散楼梯与两组活塞风井和绿化区呈左右分布,所述第一活塞风孔和第二活塞风孔对称布置且二者均各自包括一小半圆形风口和一梯形风口,所述第一机械风孔和第二机械风孔均为与小半圆形风口和梯形风口嵌合的方形风口,所述A、B两组风道之间设置检修通道,所述隔墙在该层穿过检修通道且设置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通道连通至该层的疏散楼梯,该层的所述疏散楼梯在整体埋深超10m,设置前室,所述A、B两组风道在该层各自合并为一个风口并分别连通至两组活塞风井。
[0017]进一步地,当两线区间线路间距较小时,两侧地铁区间两侧各设置一所述圆形管筒,两侧地铁区间分别通过一个所述横向通道连接至对应侧的圆形管筒,所述A组风道和B
组风道活塞风均连通至该侧地铁区间。当两线区间线路间距较小时,采用竖向双圆地铁活塞风井布置方案,一个圆形管筒内的A、B组风道均连接同一个地铁区间,活塞风井的布置不受车站站位及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可在地铁区间选择合适场地条件设置两个圆形管筒来实施两线区间活塞风,位置灵活,适应性强,施工难度低。
[0018]进一步地,所述地面层的绿化区呈圆环状布置,所述活塞风井布置于圆环状的绿化区内圈,所述疏散楼梯布置于活塞风井内边缘处,所述第一机械风孔和第二机械风孔分处于相邻两个四分之一圆内且二者均为方形风口,所述第一活塞风孔和第二活塞风孔分别对应处于剩余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法竖向掘进地铁活塞风井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制管片,并将预制管片组装形成圆形管片(1);S2、采用机械法进行竖向掘进,并根据掘进情况逐步向下拼装组装好的圆形管片(1),直至掘进及拼装至设计深度,形成圆形管筒;S3、进行横向通道(2)施工,利用横向通道(2)将S2中拼装完成后的圆形管筒与地铁区间(3)连通;S4、在圆形管筒内由下至上逐层完成活塞风井内部结构施工;S5、完成机电及室外恢复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法竖向掘进地铁活塞风井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内部结构包括一地面层(4)和若干地下层,其中所述地面层(4)包括绿化区(41)和高出地面的活塞风井(42),所述地下层至少包括由上至下分布并连通的活塞风孔和机械风孔层(5)、风机设备支撑层(6)、风机风阀支撑层(7)和风道层(8),所述风道层(8)通过横向通道(2)连接至地铁区间(3),所述地面层(4)和若干地下层均设置上下配合的疏散楼梯(9)且所述地面层(4)结合该层的疏散楼梯(9)设置地面风机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法竖向掘进地铁活塞风井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风孔和机械风孔层(5)包括第一活塞风孔(51)、第二活塞风孔(52)、第一机械风孔(53)和第二机械风孔(54),其中所述第一活塞风孔(51)和第一机械风孔(53)为A组风道,第二活塞风孔(52)和第二机械风孔(54)为B组风道,所述A、B两组风道分处于两个半圆且各自合并为一个风口并连通至地面层(4)的活塞风井(4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法竖向掘进地铁活塞风井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两线区间线路间距较大时,所述圆形管筒位于两侧地铁区间(3)之间,两侧地铁区间(3)各通过一个所述横向通道(2)连通至该圆形管筒,所述风道层(8)中部设置带双向开启防火门的隔墙(81),所述隔墙(81)向上贯穿若干地下层且其两侧分别对应A组风道和B组风道,所述A组风道和B组风道活塞风各直接连通一侧地铁区间(3),机械风在靠近圆心处各设置一个风室并在两个风室之间墙体设置双向风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法竖向掘进地铁活塞风井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层(4)的活塞风井(42)包括两组,两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涛刘学军沈学军黄伟张扬杨亚周会武梁田贠毓王明文范宏宇马云良韩东升安晓晓黄健羽蔡崇庆刘国宝朱跃豆海涛李文彪李震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