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大负载的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38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大负载的电磁继电器,包括设置于基座的磁路驱动组件、动触片结构、静触片结构和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可摆动设置于磁路驱动组件上的衔铁部件,以及可往复移动设置于基座上的滑块结构,动触片结构包括与滑块结构形成联动配合的簧片组件,衔铁部件通过倾斜延伸设置的驱动部于滑块结构相连,采用本技术方案的电磁继电器在现有结构基础上,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布局,通过滑块结构替代原有转动或架设安装的推杆方式,结构更加紧凑,这种滑块结构的安装结构简单,在基座上组装较为方便,自身体积也做得较小,配合传动可靠,提高装配效率,有利于将产品体积做得更小,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制造成本。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大负载的电磁继电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耐大负载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0003]现有的电磁继电器通常包括基座、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和设置在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之间的推杆,接触部分是由插装在基座上的动簧片和静簧片组成,推杆是受磁路部分中的衔铁所驱动,推杆的安装方式通常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其中一种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2062311U公开了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及设置在基座上的电磁组件、推片和接触部,电磁组件包括铁芯线圈、衔铁及用于安装衔铁的骨架,推片的下端转动安装在基座上,推片的一侧设有与衔铁相互作用的推板,另一侧设有与接触部相互作用的推杆,推杆为双组并列结构,这种推片的下端设置成圆形转轴,该推片结构复杂,体积做得较大,安装占用空间大,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发展。再有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07719106U公开了一种功率继电器,包括罩壳、基座、衔铁、轭铁、推杆、常闭静簧、常开静簧与动簧,衔铁与轭铁通过弹片连接在一起,其中,衔铁竖直段通过连接孔与推杆的衔铁连接端相连,推杆的动簧连接端与动簧的连接孔相连,推杆中部设有绝缘屏,即为推杆呈水平状架设在衔铁与动簧之间,这种推杆与衔铁之间易发生位置碰撞干涉现象,导致推杆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发生跌落现象,这种推杆安装结构复杂,增大安装难度,安装效率低,这样不利于产品的自动化生产。
[0004]综上可知,现有电磁继电器通常是采用上述这两种推杆的安装方式,由于受自身结构及空间的限制很难有较大改变,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以下问题:这种推杆的结构设置复杂,体积做得较大,以及安装在基座是也较为繁琐,安装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不利于控制生产成本,也加大了自动化生产的难度。为此,在满足继电器产品基本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现阶段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是需要开发一种安装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动作可靠性好,有利于自动化生产装配的电磁继电器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推杆结构设置复杂,体积做得较大,以及安装在基座上的过程较为繁琐,安装结构复杂,不利于控制生产成本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优化产品结构布局,安装结构简单,提高装配效率,有利于将产品体积做得更小,降低生产成本的电磁继电器。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大负载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和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磁路驱动组件、动触片结构、静触片结构,以及活动设置在所述磁路驱动组件与动触片结构之间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可摆动设置于所述磁路驱动组件上的衔铁部
件,以及可往复移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滑块结构,所述动触片结构包括与所述滑块结构形成联动配合的簧片组件,该簧片组件与静触片结构相对设置,所述衔铁部件具有朝向滑块结构一侧倾斜延伸设定长度的驱动部,所述滑块结构与驱动部之间通过限位结构相连;所述衔铁部件被磁路驱动组件吸合摆动时推动所述滑块结构移动,使滑块结构带动所述簧片组件与静触片结构相接触。
[0007]上述的电磁继电器中,所述基座上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安装滑槽,所述滑块结构可移动的容纳在所述安装滑槽中,所述安装滑槽与所述滑块结构之间设置有引导所述滑块结构沿所述基座长度方向移动的导向结构。
[0008]上述的电磁继电器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与安装滑槽同向延伸设置在所述安装滑槽中的导向凹槽,和设置在所述滑块结构底部且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凹槽的导向凸块,该导向凹槽伸出所述安装滑槽的一端并延伸至所述静触片结构处。
[0009]上述的电磁继电器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块结构上的限位插槽,所述驱动部的一端插入在所述限位插槽中。
[0010]上述的电磁继电器中,所述磁路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线圈和轭铁,所述衔铁部件呈L形状摆动连接在所述轭铁的上端,并与轭铁之间设有弹片结构;所述驱动部由衔铁部件一端缩小宽度后向下延伸成型的斜板结构。
[0011]上述的电磁继电器中,所述基座包括成型在所述安装滑槽两侧的两个安装凸台,所述动触片结构包括架设在两个安装凸台之上的导电支架,所述簧片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导电支架上的两个动簧片,两个所述动簧片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导电支架,其另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导电支架下方与所述滑块结构通过定位结构联动设置。
[0012]上述的电磁继电器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块结构前端两侧的两个定位卡钩,和设置在两个定位卡钩上的两个卡钩槽,两个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分别定位插接在两个卡钩槽中。
[0013]上述的电磁继电器中,所述导电支架包括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动簧片的两个竖板部,和成型在两个竖板部之间并延伸至导电支架顶部的中间隔槽,以及连接在两个竖板部底部的连接部,两个所述安装凸台上设置有两个安装槽,所述连接部的底边折弯成型有分别插接在两个安装槽中的两个安装卡脚,两个所述动簧片之间形成经过两个竖板部和连接部的U形电流通路。
[0014]上述的电磁继电器中,所述静触片结构包括对应两个动簧片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两个静导电片,两个静导电片和两个动簧片分别相对的设置有两对动触点和静触点,两个所述静导电片的底部折弯成型有贯穿至基座底部的导脚端。
[0015]上述的电磁继电器中,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阻挡在所述安装滑槽另一端的安装隔板,所述磁路驱动组件和滑块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隔板两侧;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基座上的罩壳,所述罩壳内设置有抵挡在两个安装凸台之间用于将所述衔铁部件与导电支架隔开的绝缘挡板。
[001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耐大负载电磁继电器中,通过在基座上设置可往复移动的滑块结构,然后在装配衔铁部件和动触片结构时,使衔铁部件通过倾斜延伸的驱动部与滑块结构相连,以及使动触片结构通过簧片组件与滑块结构形成联动配合,从而利用往复移动设计
的滑块结构在衔铁部件与簧片组件之间传递运动和力,当磁路驱动组件通电产生电磁力时会吸合衔铁部件摆动,使滑块结构在衔铁部件的推动下带动簧片组件与静触片结构接触,以及当磁路驱动组件断电时,该滑块部件又会在簧片组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复位移动,本技术方案的继电器在现有结构基础上,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布局,采用滑块结构替代原有转动或架设安装的推杆方式,结构更加紧凑,易于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装配,这种滑块结构的安装结构简单,方便在基座上快速完成组装,自身体积也做得较小,配合传动可靠,提高装配效率,有利于将产品体积做得更小,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0018]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耐大负载电磁继电器中,根据在基座上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安装滑槽,滑块结构通过导向结构可往复移动设置在安装滑槽,这种结构设置,通过安装滑槽和导向结构的设计对滑块结构在基座起到安装导向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大负载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1),和设置于所述基座(1)的磁路驱动组件(8)、动触片结构(3)、静触片结构(2),以及活动设置在所述磁路驱动组件(8)与动触片结构(3)之间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可摆动设置于所述磁路驱动组件(8)上的衔铁部件(7),以及可往复移动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的滑块结构(4),所述动触片结构(3)包括与所述滑块结构(4)形成联动配合的簧片组件(31),该簧片组件(31)与静触片结构(2)相对设置,所述衔铁部件(7)具有朝向滑块结构(4)一侧倾斜延伸设定长度的驱动部(71),所述滑块结构(4)与驱动部(71)之间通过限位结构相连;所述衔铁部件(7)被磁路驱动组件(8)吸合摆动时推动所述滑块结构(4)移动,使滑块结构(4)带动所述簧片组件与静触片结构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大负载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安装滑槽(11),所述滑块结构(4)可移动的容纳在所述安装滑槽(11)中,所述安装滑槽(11)与所述滑块结构(4)之间设置有引导所述滑块结构(4)沿所述基座长度方向移动的导向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耐大负载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与安装滑槽(11)同向延伸设置在所述安装滑槽(11)中的导向凹槽(12),和设置在所述滑块结构(4)底部且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凹槽(12)的导向凸块(41),该导向凹槽(12)伸出所述安装滑槽(11)的一端并延伸至所述静触片结构(2)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耐大负载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块结构上的限位插槽,所述驱动部的一端插入在所述限位插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耐大负载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驱动组件(8)包括驱动线圈(81)和轭铁,所述衔铁部件(7)呈L形状摆动连接在所述轭铁(82)的上端,并与轭铁(82)之间设有弹片结构;所述驱动部(71)由衔铁部件(7)一端缩小宽度后向下延伸成型的斜板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耐大负载的电磁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碧辉虞彭鑫林煜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硕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