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杆组件及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96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推动杆组件及继电器,推动杆组件包括底座、可动构件、弹性件和限位结构,可动构件可移动地连接于底座;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底座,另一端抵接于可动构件,弹性件提供弹性力,以使可动构件具有向继电器的静触点引出端移动的趋势;限位结构连接于底座和可动构件,用于限制可动构件相对于底座的移动范围;限位结构包括相配合的限位孔和限位部,限位部可移动地设置于限位孔内。限位部可移动地设置于限位孔内。限位部可移动地设置于限位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推动杆组件及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元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推动杆组件及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元件,通过环形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驱动内部可动构件运动,以使动、静触点闭合来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
[0003]推动杆组件包括底座和可动构件,可动构件相对于底座可移动,以使当可动构件与静触点接触后,继电器完成超行程过程。
[0004]然而,在相关技术中,为了适应超行程过程,可动构件的装配并不简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推动杆组件及继电器,以简化可动构件的装配。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推动杆组件,应用于继电器,所述推动杆组件包括底座、可动构件、弹性件和限位结构,可动构件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可动构件,所述弹性件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可动构件具有向所述继电器的静触点引出端移动的趋势;限位结构连接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可动构件,用于限制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底座的移动范围;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相配合的限位孔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孔内。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限位孔包括沿所述可动构件的运动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端的孔径;其中,在所述可动构件与所述静触点引出端分离时,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孔的所述第一端。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由所述限位孔的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限位孔的孔径逐渐增大。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限位孔的孔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平面的两端,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平面的两端。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限位部具有第一弧形表面,所述第一弧形表面用于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孔的所述第一端时,与所述限位孔实现限位。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可动构件上设有所述限位部,所述底座设有所述限位孔。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可动构件包括动簧片和与所述动簧片固定连接的第二导磁体;所述第二导磁体设有所述限位部。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导磁体包括:
[0014]底部;
[0015]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沿着所述动簧片的宽度方向分别连接于所述底部的两端;
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动簧片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相对的侧边;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均设有所述限位部;
[0016]所述底座包括基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基部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开设有所述限位孔。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一侧部的一侧表面以及所述第二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二侧部的一侧表面包括第二弧形表面。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
[0019]所述第一侧部背离所述第二侧部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侧部背离所述第一侧部的一侧均一体凸设有所述限位部。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限位部为冲苞结构。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限位部为铆钉,所述铆钉铆接于所述第二导磁体。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导磁体包括:
[0023]底部,所述底部设有所述限位部;
[0024]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沿着所述动簧片的宽度方向分别连接于所述底部的两端;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动簧片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相对的侧边。
[002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可动构件包括:
[0026]动簧片;
[0027]第二导磁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动簧片;以及
[0028]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磁体,所述固定件具有所述限位部。
[002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固定件具有穿孔,所述弹性件穿设于所述穿孔,且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导磁体。
[003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具有所述限位部;所述可动构件包括动簧片、第二导磁体和固定件,第二导磁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动簧片;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磁体,所述固定件具有所述限位孔。
[0031]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推动杆组件。
[003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继电器还包括:
[0033]接触容器,所述推动杆组件相对于所述接触容器可移动;以及
[0034]第一导磁体,设置于所述接触容器内,且相对于所述接触容器固定设置;
[0035]其中,所述第一导磁体用于与所述推动杆组件的第二导磁体形成导磁回路。
[0036]上述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37]本技术实施例的推动杆组件,可动构件与底座通过限位结构连接,使得可动构件相对于底座的移动范围被限制。限位结构包括相配合的限位孔和限位部,使得推动杆组件的结构更加简单,且更方便装配。
附图说明
[0038]图1示出的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推动杆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0039]图2示出的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0040]图3示出的是图1中X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1]图4示出的是图1中B

B的剖视图。
[0042]图5示出的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推动杆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43]图6示出的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推动杆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44]图7示出的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推动杆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45]图8示出的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推动杆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46]图9示出的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推动杆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47]图10示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的俯视示意图。
[0048]图11示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在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
[0049]图12示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
[0050]图13示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外壳。
[0051]图14示出的是图13中A

A的剖视图。
[0052]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53]10、接触容器;101、接触腔室;11a、绝缘罩;11、陶瓷罩;12、框片;13、轭铁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动杆组件,应用于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组件包括:底座;可动构件,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可动构件,所述弹性件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可动构件具有向所述继电器的静触点引出端移动的趋势;以及限位结构,连接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可动构件,用于限制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底座的移动范围;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相配合的限位孔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包括沿所述可动构件的运动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端的孔径;其中,在所述可动构件与所述静触点引出端分离时,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孔的所述第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由所述限位孔的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限位孔的孔径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的孔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平面的两端,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平面的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具有第一弧形表面,所述第一弧形表面用于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孔的所述第一端时,与所述限位孔实现限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上设有所述限位部,所述底座设有所述限位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推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包括动簧片和与所述动簧片固定连接的第二导磁体;所述第二导磁体设有所述限位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体包括:底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沿着所述动簧片的宽度方向分别连接于所述底部的两端;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动簧片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相对的侧边;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均设有所述限位部;所述底座包括基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基部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叔明傅大鹏代文广陈松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