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桥面光伏的智能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532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桥面光伏的智能充电系统,包括桥面光伏阵列、汇流箱和智能光伏充电桩,桥面光伏阵列通过光伏电缆与汇流箱电性连接,汇流箱与智能光伏充电桩连接,智能光伏充电桩具有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输出接口以及接入市电网络的市电接入口,智能光伏充电光可通过汇流箱输出的直流电或市电网络输出的交流电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白天主要采用桥面光伏供电、市电补充,夜晚采用市电供电,充分利用电网系统的峰电谷电,有效节约成本;不充电时段,光伏发电直接接入市电网络,有效提供能源;桥面光伏所发直流电可直接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减少交直流转换过程,充电效率较高。充电效率较高。充电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桥面光伏的智能充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行业新能源
,尤其是一种基于桥面光伏的智能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储能产业链的进一步高效发展,“光+充”一体化即“光伏+汽车充电”正在成为交通行业双碳布局的关键,也是推动交通从“低碳”向“零碳”发展的重要举措。
[0003]目前市面上的光伏系统,一般采用接入市电后再通过常规充电桩进行新能源汽车充电。一方面接采用市电,光伏系统发电无法直接利用,存在一定的损耗,另外无法错峰充电,峰电的电价高于谷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桥面光伏的智能充电系统,通过桥面光伏阵列为智能光伏充电桩提供直流充电,并将智能光伏充电桩接入市电以提供交流充电,从而实现由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进行组合的智能充电,同时可优先利用光伏直流电给新能源汽车充电。
[0005]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6]一种基于桥面光伏的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桥面光伏阵列、汇流箱和智能光伏充电桩,所述桥面光伏阵列通过光伏电缆与所述汇流箱电性连接,所述汇流箱与所述智能光伏充电桩连接,所述智能光伏充电桩具有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输出接口以及接入市电网络的市电接入口,所述智能光伏充电光可通过所述汇流箱输出的直流电或所述市电网络输出的交流电为新能源汽车充电。
[0007]所述智能光伏充电桩设置有人机交互系统、电源接入系统、逆变系统和智能控制充电系统,所述电源接入系统连接所述汇流箱以及所述市电网络,所述逆变系统用于将所述汇流箱接入的直流电上传至所述市电网络,所述智能控制充电系统控制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汇入,所述人机交互系统连接控制所述电源接入系统和所述智能控制充电系统。
[0008]所述智能控制充电系统电源切换器,所述电源切换器用于使所述智能光伏充电桩的充电输出在所述市电网络的交流电与所述汇流箱的直流电之间切换。
[0009]所述桥面光伏阵列包括光伏声屏障、光伏隔声墙、光伏路面以及光伏防眩板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0010]所述智能光伏充电桩设置在布置有所述桥面光伏阵列的市政桥下或道路两侧空间。
[0011]本技术的优点是:白天主要采用桥面光伏供电、市电补充,夜晚采用市电供电,充分利用电网系统的峰电谷电,有效节约成本;不充电时段,光伏发电直接接入市电网络,有效提供能源;桥面光伏所发直流电可直接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减少交直流转换过
程,充电效率较高;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应用场景多,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架构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0015]如图1

2所示,图中标记1

5分别表示为:桥面光伏系统1、汇流箱2、智能光伏充电桩3、桥下停车场4、光伏电缆5。
[0016]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是应用于市政高架桥处,在该市政高架桥上有车辆行驶,在车辆行驶的车道之间以及高架桥的两侧边缘位置通过设置作为桥面光伏系统1的光伏声屏障,该光伏声屏障起到隔断以及吸隔声作用,避免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向外扩散。市政高架桥包括梁体及支撑在下方的墩柱,该墩柱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作为桥下停车场4。
[0017]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智能充电系统包括桥面光伏阵列,该桥面光伏阵列由顺桥向布置在市政高架桥上的若干桥面光伏系统1构成,若干桥面光伏系统1可在吸隔声的同时将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若干桥面光伏系统1通过光伏电缆5与位于桥下的汇流箱2电性连接,该汇流箱2用于汇集若干桥面光伏系统1转换而来的直流电。智能光伏充电桩3设置在墩柱之间的桥下停车场4处,其与汇流箱2以及市电网络连接,可智能切换汇流箱2传输的直流电或市电的交流电,用于为新能源汽车充电。
[0018]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光伏充电桩3设置有人机交互系统、电源接入系统、逆变系统和智能控制充电系统,其中电源接入系统具备从汇流箱2接入直流电的能力以及从市电网络接入交流电的能力;智能控制充电系统与电源接入系统连接并控制智能光伏充电桩3的输出接口的输出种类,即控制向新能源汽车输出直流电或交流电,优先采用直流电供电,当光伏发电功能不足的情况发生时,可由市电网络进行补充;人机交互系统则连接控制电源接入系统和智能控制充电系统。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人机交互系统主要用于在利用智能光伏充电桩3进行充电时,使用者与智能光伏充电桩3之间的交互,例如选择充电时长、付费等功能;该人机交互系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触摸屏等方式实现。智能控制充电系统则根据使用者选择的充电时长及当前时间以及光伏发电量等因素来控制充电桩向新能源汽车充电。一般而言,由于白天光照较好,因此在白天时主要采用桥面光伏系统1所转化产生的直流电进行供电,市电的交流电作为补充,减少交直流转换过程,充电效率较高;而在夜晚时,采用市电的交流电供电,充分利用电网系统的峰电谷电,节约成本。
[0020]此时,在智能控制充电系统内设置有电源切换器,该电源切换器用于使智能光伏充电桩3输出的直流电与交流电之间的切换。
[0021]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桥面光伏阵列可包括交通行业所使用的各种类型的光伏声屏障、光伏隔声墙、光伏路面以及光伏防眩板等各种光伏部件。
[0022]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技术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桥面光伏的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桥面光伏阵列、汇流箱和智能光伏充电桩,所述桥面光伏阵列通过光伏电缆与所述汇流箱电性连接,所述汇流箱与所述智能光伏充电桩连接,所述智能光伏充电桩具有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输出接口以及接入市电网络的市电接入口,所述智能光伏充电光可通过所述汇流箱输出的直流电或所述市电网络输出的交流电为新能源汽车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桥面光伏的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光伏充电桩设置有人机交互系统、电源接入系统、逆变系统和智能控制充电系统,所述电源接入系统连接所述汇流箱以及所述市电网络,所述逆变系统用于将所述汇流箱接入的直流电上传至所述市电网络,所述智能控制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翔范军琳王晨卜聃万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