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线路雷电分布式监测终端多源供电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981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线路雷电分布式监测终端多源供电方法与系统,包括随动机构,其包括俯仰件,设置于所述俯仰件底部的旋转件,设置于所述旋转件底部的底座,设置于所述俯仰件一侧的俯仰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底部的旋转电机,配电机构,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俯仰件顶部的太阳能板,对称分配在所述太阳能板顶部四个角落的第一光照传感器、第二光照传感器、第三光照传感器和第四光照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座底部的雷电监测终端,能实现向雷电监测终端进行长期稳定的供电,具有供电稳定,寿命长等优势,能使雷电监测终端长期工作于野外环境,对提高电网的智能化具有重要作用。对提高电网的智能化具有重要作用。对提高电网的智能化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线路雷电分布式监测终端多源供电方法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力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线路雷电分布式监测终端多源供电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雷电监测终端是电网配电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配电线路中起着雷电监测及预警的作用,因此雷电的实时状态监测对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要求雷电监测终端能实现长时间的监测工作。终端供电的方式通常有太阳能、电池、CT取能等,但目前大部分监测终端采取单一供电方式,存在终端无法进行长时间稳定工作的缺点。本专利采用多元供电方式,将太阳能、电池、CT取能三种供电方式结合,构建多元供电系统,实现雷电监测终端长时间的稳定工作。
[0003]并且现有雷电监测终端的配电线路无法根据太阳光角度的变化而自由调整,严重影响光电转换的效率;
[0004]而且现有的雷电监测终端的配电线路也无法自由调节供电方式,无法满足雷电监测终端的长时间工作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6]鉴于上述现有一种配电线路雷电分布式监测终端多源供电结构存在供电方式单一并且工作时间短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电线路雷电分布式监测终端多源供电结构,其目的在于:构建多元供电系统,实现雷电监测终端长时间的稳定工作。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随动机构,其包括俯仰件,设置于所述俯仰件底部的旋转件,设置于所述旋转件底部的底座,设置于所述俯仰件一侧的俯仰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底部的旋转电机。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配电线路雷电分布式监测终端多源供电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配电机构,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俯仰件顶部的太阳能板,对称分配在所述太阳能板顶部四个角落的第一光照传感器、第二光照传感器、第三光照传感器和第四光照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座底部的雷电监测终端。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配电线路雷电分布式监测终端多源供电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雷电监测终端还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电池和STM32控制中心,贯穿所述雷电监测终端设置的导线,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线外表面的CT取能装置。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随动机构可以调节太阳能板的角度,通过设置的配电机构提供了多种供电方式,满足雷电监测终端的长期使用。
[0012]鉴于上述现有雷电监测终端无法跟随太阳光线角度自由调整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13]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一种自动跟随调节系统,其目的在于:实现跟随太阳光线角度自由调整的功能。
[00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通过太阳能板上的4个光照传感器确定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阈值,则进行太阳能供电。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自动跟随调节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通过随动机构,使太阳能板始终保持面向光照强度充足的方向。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自动跟随调节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STM32控制中心判断第一光照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的数值是否大于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若是,STM32控制中心控制俯仰电机正转;若否,STM32控制中心控制俯仰电机反转。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自动跟随调节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STM32控制中心然后判断第一光照传感器和第二光照传感器的数值是否大于第三光照传感器和第四光照传感器;若是,STM32控制中心控制旋转电机正转;若否,STM32控制中心控制旋转电机反转。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有益效果:首先通过所述太阳能板上的4个光照传感器确定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阈值,则进行太阳能供电,通过所述随动机构,使所述太阳能板始终保持面向光照强度充足的方向。
[0019]鉴于上述现有雷电监测终端的配电线路无法自由切换供电方式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20]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切换式供电系统,其目的在于:实现自由切换供电方式的功能。
[002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利用光照传感器判断光照强度,光照强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太阳能板,光照传感器、所述随动机构组成的太阳能供电模块向所述雷电监测终端进行供电。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切换式供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当所述太阳能供电模块向所述雷电监测终端进行供电时,库仑计判断电池电量是否低于20%,低于则开启所述CT取能装置对电池充电;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切换式供电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光照弱的情况下,采用CT取能和电池两种方式结合向终端供电,并使用库仑计实时显示电池电量。
[002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有益效果:光照强的情况下,利用太阳能板,光照传感器、随动转向机构组成的太阳能供电模块向雷电监测终端进行供电,此时库仑计判断电池电量是否低于20%,低于则开启CT取能装置对电池充电;光照弱的情况下,采用CT取能和电池两种方式结合向终端供电,并使用库仑计实时显示电池电量。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配电线路雷电分布式监测终端多源供电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配电线路雷电分布式监测终端多源供电结构的正视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配电线路雷电分布式监测终端多源供电结构的正视剖视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跟随调节系统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切换式供电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3]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34]再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线路雷电分布式监测终端多源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随动机构(100),其包括俯仰件(101),设置于所述俯仰件(101)底部的旋转件(102),设置于所述旋转件(102)底部的底座(103),设置于所述俯仰件(101)一侧的俯仰电机(104),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103)底部的旋转电机(1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线路雷电分布式监测终端多源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电机构(200),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俯仰件(101)顶部的太阳能板(201),对称分配在所述太阳能板(201)顶部四个角落的第一光照传感器(202)、第二光照传感器(203)、第三光照传感器(204)和第四光照传感器(205),设置于所述底座(103)底部的雷电监测终端(2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线路雷电分布式监测终端多源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电监测终端(206)还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电池(206a)和STM32控制中心(206b),贯穿所述雷电监测终端(206)设置的导线(206d),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线(206d)外表面的CT取能装置(206c)。4.一种自动跟随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电线路雷电分布式监测终端多源供电结构,还包括,通过所述太阳能板(201)上的4个光照传感器确定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阈值,则进行太阳能供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跟随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随动机构(100),使所述太阳能板(201)始终保持面向光照强度充足的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跃肖小兵蔡永翔付宇刘安茳郝树青何肖蒙王扬李华鹏王颖舒高正浩张洋郑友卓龙秋风陈诚苗宇何心怡李新皓张恒荣宋子宏班诗雪金庆远李前敏王卓月孔祥伦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