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管承口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522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管承口干燥装置,涉及铸管干燥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传统的铸管烘干时内壁烘干不彻底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侧安装有升降构件,所述升降构件上侧安装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内安装有烘干结构。通过升降构件将烘干结构滑动至与铸管管口匹配的位置,将环形管推入至铸管内,转动转盘,通过一组弧形卡板将干燥结构固定在铸管口一端,固定干燥结构的位置,便于固定在不同孔径的铸管内壁,启动环形电热丝及风扇,风扇的风吹过发热的环形电热丝产生热风,通过热风加速对铸管内壁进行水分烘干,便于后续对铸管进行刷漆。便于后续对铸管进行刷漆。便于后续对铸管进行刷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管承口干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铸管干燥的
,具体是一种铸管承口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铸管外防腐常规的方法就是管身和承口部位涂刷沥青漆,只有在铸管管身和承口部位平整光洁情况下才能保证外部漆膜的平整光滑。热模法生产离心铸管的工艺对各工序的操作质量要求很高,如果有的工序操作不到位,就会对铸管的管身和承口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铸管在喷漆前会经过水压工序、涂衬养生工序、水磨工序,这些工序会使水分充分进入渣孔和气孔,虽然还有烘干加热工序,但是由于时间较短,对铸管外壁很容易进行烘干,但是对于铸管内壁烘干效果较差,渣孔和气孔中的水分不能除净,承口刷漆以后,渣孔和气孔中的水分受到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形成水气,将漆膜鼓起形成气泡,对铸管外观和防腐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即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铸管承口干燥装置,其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侧安装有升降构件,所述升降构件上侧安装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内安装有烘干结构;
[0004]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立板、丝杠、环形圈、转盘、一组连杆、一组支杆、一组滑杆、一组弧形卡板、一组支撑杆、圆盘、一对导杆及环形管;
[0005]所述升降构件上侧固定连接所述立板,所述丝杠一端轴承连接并穿过所述立板,所述丝杠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盘,所述丝杠另一端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环形圈内圈,所述丝杠另一端轴承连接所述圆盘一侧,所述圆盘外侧固定连接一组均匀排布的所述支撑杆一端,一组所述支撑杆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环形管内壁,所述环形圈外侧活动连接一组均匀排布的所述连杆,一组所述连杆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对应的所述支杆一端,一组所述支杆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滑杆一端,一组所述滑杆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环形管一端,一组所述滑杆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弧形卡板,所述立板一侧上部固定连接对称的所述导杆,一对所述导杆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环形圈。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烘干结构包括风扇及环形电热丝;
[0007]所述圆盘另一侧安装有所述风扇,所述环形管内另一端安装有所述环形电热丝,所述环形电热丝两接电端固接并穿过所述环形管。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构件为连杆交叉升降构件。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一组所述滑杆与一组所述支撑杆交错分布。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体一侧安装有把手。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铸管直径在500

800mm之间。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一组所述弧形卡板相距最近时的直径距离小于450mm。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一组所述滑杆的滑动间距在25

180mm之间。
[0014]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升降构件将烘干结构滑动至与铸管管口匹配的位置,将环形管推入至铸管内,转动转盘,通过一组弧形卡板将干燥结构固定在铸管口一端,固定干燥结构的位置,便于固定在不同孔径的铸管内壁,启动环形电热丝及风扇,风扇的风吹过发热的环形电热丝产生热风,通过热风加速对铸管内壁进行水分烘干,便于后续对铸管进行刷漆。
附图说明
[0015]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6]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0018]附图标记1、铸管,2、环形管,3、滑杆,4、连杆,5、丝杠,6、环形圈, 7、升降构件,8、车体,9、风扇,10、环形电热丝,11、圆盘,12、弧形卡板,1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参照附图1

图3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铸管承口干燥装置,在使用前,本装置处于最低位置,一组弧形卡板12处于相对距离最近的位置,在使用本装置时,将铸管夹紧固定,手持把手推动车体8,将车体8推动至铸管一端后,将环形电热丝10两接电端电性连接外接电源,启动升降构件7,将环形管2的圆心与铸管1的圆心处于同心的位置后,关闭升降构件7,再次推动车体8,将环形管2推入至铸管 1内,将一组弧形卡板12一侧与铸管1一端对齐,转动转盘,转盘带动丝杠5 旋转,丝杠5带动环形圈6沿着一对导杆向靠近圆盘11的方向滑动,环形圈6 带动一组连杆4向上摆动,一组连杆4通过对应的支杆带动对应的滑杆3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一组滑杆3带动对应的弧形卡板1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当一组弧形卡板12外侧紧密贴合铸管1内壁时,停止转动转盘,通过一组弧形卡板12将环形管2及烘干结构固定在铸管1的管口处,便于固定在不同孔径的铸管内壁,启动外接电源及风扇9,环形电热丝10发热,风扇9的风吹过发热的环形电热丝10产生热风对铸管1内壁进行热风烘干,通过热风加速对铸管1 内壁渣孔和气孔中的水分进行烘干,便于后续对铸管进行刷漆,在烘干结束后,关闭外接电源及风扇9,反向转动转盘将一组弧形卡板12恢复至初始位置后,推走本装置,对下一个铸管1内壁进行烘干,在使用结束后,推走本装置,将装置恢复至初始状态。
[0021]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
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0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管承口干燥装置,包括车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8)上侧安装有升降构件(7),所述升降构件(7)上侧安装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内安装有烘干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立板、丝杠(5)、环形圈(6)、转盘、一组连杆(4)、一组支杆、一组滑杆(3)、一组弧形卡板(12)、一组支撑杆(13)、圆盘(11)、一对导杆及环形管(2);所述升降构件(7)上侧固定连接所述立板,所述丝杠(5)一端轴承连接并穿过所述立板,所述丝杠(5)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盘,所述丝杠(5)另一端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环形圈(6)内圈,所述丝杠(5)另一端轴承连接所述圆盘(11)一侧,所述圆盘(11)外侧固定连接一组均匀排布的所述支撑杆(13)一端,一组所述支撑杆(13)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环形管(2)内壁,所述环形圈(6)外侧活动连接一组均匀排布的所述连杆(4),一组所述连杆(4)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对应的所述支杆一端,一组所述支杆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天宇刘建伟郭继伟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联通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