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90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其包括:恒温水箱,所述恒温水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料阀,所述恒温水箱的外部设置有换热筒,所述换热筒与恒温水箱之间固定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与换热筒的拐弯处设置有热流腔,所述恒温水箱与换热筒之间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上端螺距小于下端螺距的换热管增加换热管上端与热流腔的接触面积,增加加热效果,在通过回流管实现恒温水箱与换热筒之间的热水回流。当需要对恒温水箱和换热筒内的污垢取出时,通过第一出料阀和第二出料阀分别对恒温水箱和换热筒内的污垢取出,防止污垢减少热水循环的速度,影响后续热交换的效果。影响后续热交换的效果。影响后续热交换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热风循环烘箱
,特别涉及一种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热风循环烘箱的空气循环系统采用风机循环送风方式,风循环均匀高效,风源由循环送风电机(采用无触点开关)带动风轮经由加热器,而将热风送出,再经由风道至烘箱内室,再将使用后的空气吸入风道成为风源再度循环,加热使用。
[0003]经检索,申请号:CN202220321209.8提供的“一种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恒温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恒温机构,恒温机构包括隔板、导流管、电磁阀、电加热管以及温度传感器,恒温水箱右侧中心处的上方安装有回流管,回流管的右端安装有换热筒,换热筒包括换热筒、换热管、进液管以及输送泵,通过设置恒温水箱、恒温机构以及换热筒,解决了目前一般都是使用蒸汽对风源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蒸汽容易泄露,安全性较低的问题,但是存在下述问题:
[0004]1、恒温水箱采用电加热管的加热,电加热管的表面容易附着污垢,类似于太阳能,恒温机构长时间的使用,污垢减少热水循环的速度,影响后续热交换的效果。
[0005]2、由于热胀冷缩,热水的密度比冷水要小一些,这样的话热水重量轻于冷水就到上面,故换热筒的上端温度高,而对比文件中换热筒的上端与热水的接触面积与下端相同,影响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通过上端螺距小于下端螺距的换热管增加换热管上端与热流腔的接触面积,增加加热效果,当需要对恒温水箱和换热筒内的污垢取出时,通过第一出料阀和第二出料阀分别对恒温水箱和换热筒内的污垢取出,防止污垢减少热水循环的速度,影响后续热交换的效果。
[0007]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包括:恒温水箱,所述恒温水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料阀,所述恒温水箱的外部设置有换热筒,所述换热筒与恒温水箱之间固定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与换热筒的拐弯处设置有热流腔,所述恒温水箱与换热筒之间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输送泵,所述进液管位于恒温水箱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滤网,所述换热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料阀;
[0009]所述换热筒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状,且上端螺距小于下端螺距,所述换热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出风管和进风管,所述出风管和进风管均与换热筒固定连接,且贯穿换热筒。
[0010]根据所述的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所述恒温水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
水斗。通过进水斗朝向恒温水箱内添加清水。
[0011]根据所述的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所述恒温水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管。通过电加热管对恒温水箱内的清水进行加热。
[0012]根据所述的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所述凸块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
[0013]根据所述的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所述第一出料阀的上端位于凸块与恒温水箱的侧壁之间。便于恒温水箱内落下的污垢导向凸块的下端。
[0014]根据所述的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所述进液管位于换热筒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
[0015]根据所述的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所述第二出料阀的上端位于第二滤网与换热筒的侧壁之间。便于换热筒内落下的污垢导向凸块的下端。
[0016]根据所述的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所述恒温水箱和换热筒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架。支撑架起到支撑作用。
[0017]上述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进水斗向恒温水箱内添加清水,电加热管对恒温水箱内的清水加热,输送泵将恒温水箱内加热后的清水通过进液管排至换热筒内,热水留置在热流腔内,通过上端螺距小于下端螺距的换热管增加换热管上端与热流腔的接触面积,增加加热效果,在通过回流管实现恒温水箱与换热筒之间的热水回流。
[0018]当需要对恒温水箱和换热筒内的污垢取出时,通过第一出料阀和第二出料阀分别对恒温水箱和换热筒内的污垢取出,防止污垢减少热水循环的速度,影响后续热交换的效果。
[001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的结构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种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的剖视图;
[0023]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4]图例说明:
[0025]1、恒温水箱;2、进水斗;3、回流管;4、出风管;5、换热筒;6、进风管;7、输送泵;8、进液管;9、电加热管;10、凸块;11、第一出料阀;12、第一滤网;13、热流腔;14、换热管;15、第二滤网;16、第二出料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7]参照图1

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其包括:恒温水箱1,恒温水箱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斗2,进水斗2用于向恒温水箱1内添加清水,恒
温水箱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凸块10,凸块10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凸块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管9,电加热管9的电源端与外界电源连接,电加热管9启动,用于对恒温水箱1的内部进行加热,凸块10用于将电加热管9加热后落下的污垢流动至恒温水箱1的底部,恒温水箱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料阀11,第一出料阀11的上端位于凸块10与恒温水箱1的侧壁之间,第一出料阀11开启后,用于对恒温水箱1内的流动的污垢排出。
[0028]恒温水箱1的外部设置有换热筒5,换热筒5与恒温水箱1之间固定连接有回流管3,回流管3与换热筒5的拐弯处设置有热流腔13,热流腔13用于将循环后的热水流动至热流腔13,增加热量的囤积,恒温水箱1与换热筒5之间固定连接有进液管8,进液管8上设置有输送泵7,输送泵7的电源端与外界连接,输送泵7启动,输送泵7将恒温水箱1内的加热后的液体慢慢抽入至换热筒5内,在通过回流管3实现恒温水箱1内的热水进行循环,进液管8位于恒温水箱1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滤网12,进液管8位于换热筒5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15,第一滤网12对恒温水箱1内的污垢进行遮挡,第二滤网15用于对换热管14上的污垢进行遮挡,第二滤网15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换热筒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料阀16,第二出料阀16的上端位于第二滤网15与换热筒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包括:恒温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水箱(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料阀(11),所述恒温水箱(1)的外部设置有换热筒(5),所述换热筒(5)与恒温水箱(1)之间固定连接有回流管(3),所述回流管(3)与换热筒(5)的拐弯处设置有热流腔(13),所述恒温水箱(1)与换热筒(5)之间固定连接有进液管(8),所述进液管(8)上设置有输送泵(7),所述进液管(8)位于恒温水箱(1)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滤网(12),所述换热筒(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料阀(16);所述换热筒(5)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14),所述换热管(14)呈螺旋状,且上端螺距小于下端螺距,所述换热管(14)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出风管(4)和进风管(6),所述出风管(4)和进风管(6)均与换热筒(5)固定连接,且贯穿换热筒(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循环烘箱的恒温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水箱(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辉李溢文李浩薄福丽金磊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兴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