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等离子共振的尿液D
‑
二聚体定量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检测
,以D
‑
二聚体(D
‑
Dimer)为例利用酶标仪及纳米金颗粒来进行定量检测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分子相互作用动力学的测量在药物发现,遗传筛查和临床诊断中越来越重要,因为动态结合信息可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可以为治疗提供新思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如商业Biacore SPR生物传感器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动力学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无需标记,不受大量背景的影响。由于商业Biacore SPR生物传感器系统属于传统SPR设备,所以其需要特制的设备,专人的操作,使得购买或使用该生物传感器系统需要大量的金钱。
[0003]以D
‑
二聚体作为示例蛋白是D
‑
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D
‑
二聚体的临床检测主要应用在静脉血栓栓塞(VT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等离子共振的尿液D
‑
二聚体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准备无底孔板以及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第二步骤:制备纳米金颗粒,用于放大检测信号;第三步骤:将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覆盖D
‑
二聚体捕获抗体,用来特异性检测D
‑
二聚体的量;第四步骤:配制D
‑
二聚体浓度标准样品,用于测量样品中的D
‑
二聚体浓度;第五步骤:D
‑
二聚体标记抗体标记纳米金颗粒,D
‑
二聚体捕获抗体与标记抗体互为配对抗体;第六步骤:向标记好的纳米金颗粒中加入D
‑
二聚体标准尿液样品或尿液待测样品,制备成混合溶液;第七步骤:向待测无底孔板中加入混合溶液,完成D
‑
二聚体与标记纳米金颗粒复合物的捕获;第八步骤:通过检测加样前后580nm波长下的OD差值,实现D
‑
二聚体定量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等离子共振的尿液D
‑
二聚体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采用复制成形工艺,其中利用激光干涉光刻在石英基板上制作锥形纳米柱图案,然后将紫外光固化聚合物NOA
‑
61均匀散布在模具上,顶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支撑;用紫外光进行3分钟固化处理,然后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连同周期性纳米孔道图案从模具上仔细剥除;通过电子束蒸发沉积形成一个钛粘附层和一个黄金层,以实现等离激元器件成形,然后利用射频等离子体溅射沉积二氧化钛谐振腔层,而后通过16nm钛粘附层和顶部黄金层的电子束蒸发形成纳米谐振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等离子共振的尿液D
‑
二聚体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黏附层、黄金层和二氧化钛谐振腔层的厚度分别是16nm、220nm和18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等离子共振的尿液D
‑
二聚体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粒径为13~15nm纳米金颗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等离子共振的尿液D
‑
二聚体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纳米金颗粒的方法如下,在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ml 1%氯金酸溶液,加热至沸腾,然后再加入4mL 1%柠檬酸三钠溶液,继续加热并采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溶液颜色会由黑色变至橙红色,待溶液颜色恒定,再加热15分钟后停止加热;静置,冷却至室温,得到Au纳米颗粒分散溶液,即最终的纳米金颗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等离子共振的尿液D
‑
二聚体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覆盖D
‑
二聚体捕获抗体的方法如下,在室温条件下将纳米光学传感器芯片置于1mM 11
‑
巯基十一烷酸溶液中12小时,用70%乙醇清洗后以氮气吹干;加入400
×
10
‑
3M 1
‑
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君,刘钢,许浩,黄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量准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