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纳米等离子共振检测的芯片试纸条、检测卡和分子检测分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685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纳米等离子共振检测的芯片试纸条、检测卡和分子检测分析系统,涉及等离子共振检测技术领域,芯片试纸条是将NanoSPR生物芯片粘附在基板上,第一亲水纸和NC膜分别粘附在NanoSPR生物芯片的两端;金垫粘附在第一亲水纸的另一端,样品垫粘附在金垫的另一端,吸水垫粘附在NC膜的另一端;亲水膜位于NanoSPR生物芯片的上方,亲水膜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亲水纸和NC膜接触;亲水膜的两端分别粘附有不湿胶,其中1块不湿胶粘附在第一亲水纸、金垫的上方以及样品垫的一端,另1块不湿胶粘附在NC膜的上方以及吸水垫的一端。相应的检测卡是将芯片试纸条固定放置在盖体和盒体内部。这种芯片试纸条和检测卡,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适应小型便携式的NanoSPR检测仪的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纳米等离子共振检测的芯片试纸条、检测卡和分子检测分析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等离子共振检测
,特别涉及用于纳米等离子共振检测的芯片试纸条及其检测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磺胺类、抗体类、沙星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类等化合物的主流检测方法包括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等。然而,胶体金方法虽然简单快捷,但是检出限较高,灵敏度偏低,且只能定性分析。酶联免疫法虽然灵敏度较高,但是实验周期较长,普遍在2h左右,给前期快筛也带来很多不方便。因此,这些检测方法都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的现场快检所需的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的要求。
[0003]微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NanoSPR)被普遍应用于各种生物化学检测方法中。SPR技术对样品无需外源性的标记,还能用于测量生物化学反应动力学,从而得知亲和力和热动力学参数。目前,大多数基于微流控流动池的SPR系统的工作检测原理是:使用自动采样器,通过注入或拉动方法将样本输送至流动池,与流动池中的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反应,然后放入酶标仪等仪器中进行检测。这种NanoSPR生物检测芯片检测卡,一般是将生产制备好的NanoSPR生物芯片装载在底板上,同时底板上还设有微流道和废液池,用于检测液体的流动,引导其与NanoSPR生物芯片上结合的化合物结合反应NanoSPR检测仪器,只需要将检测卡插入。为了加快NanoSPR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公司生产了小型便携式的,即插即用的NanoSPR检测仪。上述这种检测卡结构复杂,只能一次性使用,生产成本较高;体积较大,不能适应小型便携式的NanoSPR检测仪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纳米等离子共振检测的芯片试纸条、检测卡和分子检测分析系统,这种芯片试纸条整合了NanoSPR生物芯片,制作成了结构简单、便携,检测灵敏的芯片试纸条,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用于纳米等离子共振检测的芯片试纸条,包括基板、样品垫、吸水垫、NanoSPR生物芯片、第一亲水纸、亲水膜、金垫、NC膜和不湿胶,所述NanoSPR生物芯片粘附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亲水纸和NC膜分别粘附在所述NanoSPR生物芯片的两端;所述金垫粘附在所述第一亲水纸的另一端,所述样品垫粘附在所述金垫的另一端,所述吸水垫粘附在所述NC膜的另一端;所述亲水膜位于所述NanoSPR生物芯片的上方,所述亲水膜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亲水纸和NC膜接触;所述亲水膜的两端分别粘附有所述不湿胶,其中1块所述不湿胶粘附在所述第一亲水纸、金垫的上方以及样品垫的一端,另1块不湿胶粘附在所述NC膜的上方以及所述吸水垫的一端。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上述芯片试纸条,在金垫上吸附了标记有抗体的金颗粒,用于
放大反映信号;NanoSPR生物芯片可以选用市面上容易买到的NanoSPR生物芯片,也可以自行设计生产,NanoSPR生物芯片上一般负载固定了抗原、蛋白,能够与样品中的目标物特异性结合或竞争结合金颗粒表面的抗体;第一亲水纸的作用是吸水(液态样品)和引导液态样品在毛细作用下,朝金垫、NanoSPR生物芯片和吸水垫方向运动,可以选用超细纤维亲水材料制备而成;亲水膜的作用同样是引导液态样品运动,可以选用PET膜等亲水膜材制备而成;不湿胶的作用是将亲水膜压合在试纸条的其他结构的上方,保证亲水膜的基本功能。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亲水纸、亲水膜等结构的厚度很薄,因此亲水膜和NanoSPR生物芯片之间的间距非常小,可以满足液态样品的微量滴加使用和亲水膜的吸水需求。
[0007]本技术提供的上述芯片试纸条的具体使用方法是:将液态的样品滴加在样品垫上,样品被样品垫吸收并朝金垫扩散,并最终转移到金垫上与金垫上的标记有抗体的金颗粒反应并结合;反应后的样品随后在亲水纸和亲水膜的毛细作用下,进一步转移到NanoSPR生物芯片上,与NanoSPR生物芯片上的抗原/蛋白例如沙星类、氯霉素等小分子抗原)反应结合,剩余的液体在NC膜的作用下最终被吸收至吸水垫中。NC膜设置在NanoSPR生物芯片和吸水垫之间,可以调节控制液态样品的流动速率,延长液态样品在金垫和NanoSPR生物芯片上的反应时间,使最终的检测效果更好。
[0008]最终反应完的芯片试纸条,将光纤探头对准NanoSPR生物芯片,就能够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原理接收到反射光信号,最终获得结合动力曲线和解离动力曲线等实验数据。
[0009]优选地,所述基板为中部断开或设有通孔的结构,所述基板断开的部位与所述NanoSPR生物芯片的宽度匹配,或者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NanoSPR生物芯片的形状匹配。将基板设置成中部断开或者带通孔的结构,不仅能够接收NanoSPR生物芯片经光纤探头的入射光照射后产生的反射光,由于芯片很薄,因此还能在试纸条下方另设1个光纤探头,接收透射光。这样就既能利用反射原理,又能利用透射原理,获得分子检测数据。同时,由于试纸条设置有多层不同的结构,为了避免中间凸两边低,提高试纸条稳定性,可以将基板做成中部断开的结构。不过,不论是断开还是开设通孔,两者都能达到检测目的。接受透射光或反射光,两者的检测精度和准确度是相当的,均能获得良好的检测效果。基板为中部断开部位与NanoSPR生物芯片的宽度匹配,此处的匹配并非是指与NanoSPR生物芯片的宽度相同,为了保证NanoSPR生物芯片的牢固粘附,NanoSPR生物芯片的两端是分别搭接在基板上的。
[0010]优选地,所述NanoSPR生物芯片和所述NC膜的粘附部位的上方也粘附有第二亲水纸,所述第二亲水纸粘附在所述亲水膜的下方。第二亲水纸的作用与第一亲水纸相同,它能够辅助引导反应后的剩余液体流过NC膜进入吸水垫。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纳米等离子共振检测的芯片检测卡,包括盒体、盖体和上述本技术提供的任一种芯片试纸条,所述盒体和盖体的四周均弯折成直角边缘;所述盖体或盒体的内部沿所述直角边缘设有若干个柱体,所述盒体或盖体的内部沿着所述直角边缘相应地设有若干个凹口,所述柱体和所述凹口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柱体插入所述凹口内,使所述盒体和盖体拼合并在内部形成容纳所述芯片试纸条的空间;所述盖体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加样孔、第一透光孔和透气孔;所述盒体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用于夹持芯片试纸条的夹持件;所述加样孔的位置与所述样品垫匹配,所述第一透光孔的位置、形状与所述NanoSPR生物芯片匹配,所述透气孔与所述吸水垫对应。
[0012]上述这种芯片检测卡,是专用适配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芯片试纸条,芯片检测卡上的
第一透光孔用于光纤探头发射光线至NanoSPR生物芯片上,并接收NanoSPR生物芯片的反射光线。夹持件用于将芯片试纸条夹持固定在检测卡内部;柱体和凹口用于将盒体和盖体拼合在一起;加样孔用于加样,透气孔能够一定程度促进样品液体流动,以及观察吸水垫情况。使用时,作为其中一种操作方式,将芯片试纸条放入芯片检测卡内部,在加样孔处滴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纳米等离子共振检测的芯片试纸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样品垫、吸水垫、NanoSPR生物芯片、第一亲水纸、亲水膜、金垫、NC膜和不湿胶,所述NanoSPR生物芯片粘附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亲水纸和NC膜分别粘附在所述NanoSPR生物芯片的两端;所述金垫粘附在所述第一亲水纸的另一端,所述样品垫粘附在所述金垫的另一端,所述吸水垫粘附在所述NC膜的另一端;所述亲水膜位于所述NanoSPR生物芯片的上方,所述亲水膜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亲水纸和NC膜接触;所述亲水膜的两端分别粘附有所述不湿胶,其中1块所述不湿胶粘附在所述第一亲水纸、金垫的上方以及样品垫的一端,另1块不湿胶粘附在所述NC膜的上方以及所述吸水垫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纳米等离子共振检测的芯片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中部断开或设有通孔的结构,所述基板断开的部位与所述NanoSPR生物芯片的宽度匹配,或者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NanoSPR生物芯片的形状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纳米等离子共振检测的芯片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NanoSPR生物芯片和所述NC膜的粘附部位的上方也粘附有第二亲水纸,所述第二亲水纸粘附在所述亲水膜的下方。4.用于纳米等离子共振检测的芯片检测卡,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盖体和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芯片试纸条,所述盒体和盖体的四周均弯折成直角边缘;所述盖体或盒体的内部沿所述直角边缘设有若干个柱体,所述盒体或盖体的内部沿着所述直角边缘相应地设有若干个凹口,所述柱体和所述凹口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柱体插入所述凹口内,使所述盒体和盖体拼合并在内部形成容纳所述芯片试纸条的空间;所述盖体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加样孔、第一透光孔和透气孔;所述盒体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丽萍樊洪利覃宇刘钢曾少奇王易
申请(专利权)人:量准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