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埚帮结构及热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02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埚帮结构及热场,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埚帮结构用于在热场中承载坩埚,包括拼接的埚帮本体和埚托;埚帮本体包括第一埚帮和第二埚帮;埚帮本体具有靠近埚帮结构开口侧的直壁结构以及与其相接的具有R角的侧壁结构;第一埚帮靠近第二埚帮的一端具有第一弯曲部,第一弯曲部与第二埚帮构成侧壁结构;侧壁结构内开设有导热槽,一端与埚帮结构外的热场连通,另一端不与埚帮结构内表面连通;第一弯曲部外侧的切线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取值范围为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埚帮结构及热场


[0001]本申请涉及光伏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埚帮结构及热场。

技术介绍

[0002]在单晶硅的大规模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设备为单晶炉。
[0003]在单晶炉的热场中,承装硅液和硅棒的石英坩埚外表面包裹着用于承载石英坩埚的承载物,又称埚帮结构。目前使用的埚帮结构包括埚托和埚帮两部分,埚帮多为一体式结构,因此整体较为笨重,拆清时需要拆清人员先用埚帮夹具取出埚帮,再协作取出埚托,单人拆清时操作比较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埚帮为一体式实心结构且埚帮壁厚均匀,不利于热量交换,导致坩埚内的纵向温度梯度无法有效形成,降氧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埚帮结构及热场,用于方便单人拆装,有利于坩埚和外界的热交换,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埚帮结构,用于在热场中承载坩埚,埚帮结构包括拼接而成的埚帮本体和埚托;埚托设于埚帮结构的底部,埚帮本体包括拼接而成的第一埚帮和第二埚帮,第一埚帮靠近埚帮结构的开口侧,第二埚帮靠近埚托,第一埚帮、第二埚帮和埚托用于相互配合承载坩埚;其中:
[0006]埚帮本体具有靠近埚帮结构开口侧的直壁结构以及与直壁结构相接的具有R角的侧壁结构,侧壁结构的厚度不均;第一埚帮靠近第二埚帮的一端具有第一弯曲部,第一弯曲部与第二埚帮构成侧壁结构;侧壁结构内开设有导热槽,导热槽的一端与埚帮结构外的热场连通,另一端不与埚帮结构的内表面连通;
[0007]第一弯曲部外侧的切线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第一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20
°
≤α≤90
°
,沿由埚托指向埚帮结构开口的方向,第一夹角α逐渐增大;
[0008]第二埚帮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倾斜环面,第一倾斜环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β,第二夹角β的取值范围为:15
°
≤α≤20
°
,在第二埚帮上沿靠近埚托的一侧指向靠近第一埚帮的一侧的方向,第一倾斜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竖直距离逐渐增大。
[0009]可选地,其中:
[0010]第一弯曲部与第二埚帮接触的一侧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盲孔,第二埚帮与第一弯曲部接触的一侧具有与盲孔一一对应的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每个盲孔通过开口端与相应通孔连通,构成导热槽。
[0011]可选地,其中:
[0012]盲孔具有与开口端相对的闭合端,闭合端与第一埚帮的内表面之间的水平距离L的取值范围为:6mm≤L≤15mm。
[0013]可选地,其中:
[0014]第一弯曲部与第二埚帮相接触的一侧具有相接的第二倾斜环面和第一水平环面,
盲孔的开口端位于第一水平环面;第二埚帮与第一弯曲部接触的一侧具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具有与第一弯曲部相接触的第二水平环面,通孔贯穿第一凸台,通孔的一侧开口位于第二水平环面;
[0015]第二埚帮与第一弯曲部相接触的一侧还具有与第二水平环面相接的第三倾斜环面,第二倾斜环面与第三倾斜环面平行抵接,第一水平环面与第二水平环面平行抵接。
[0016]可选地,其中:
[0017]至少一个盲孔的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和/或,至少一个通孔的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
[0018]可选地,其中:
[0019]盲孔与通孔的数量范围均为20个~50个,盲孔与通孔的直径Φ的取值范围均为:5mm≤Φ≤8mm;
[0020]当盲孔的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时,盲孔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d1的取值范围为:20mm≤d1≤50mm;当通孔的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时,通孔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d2的取值范围为:20mm≤d2≤50mm。
[0021]可选地,其中:
[0022]埚帮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倾斜环面外侧的多个辅助支撑部,辅助支撑部在第一倾斜环面外侧均匀分布。
[0023]可选地,其中:
[0024]当辅助支撑部包括长条形加强筋时,辅助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倾斜环面的母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0025]可选地,其中:
[0026]第二埚帮与埚托相接触的一侧具有相接的第四倾斜环面和第三水平环面,埚托与第二埚帮相接触的一侧具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具有与第二埚帮相接触的第四水平环面,埚托与第二埚帮相接触的一侧还具有与第四水平环面相接的第五倾斜环面,第四倾斜环面与第五倾斜环面平行抵接,第三水平环面与第四水平环面平行抵接。
[0027]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热场,热场包括第一方面所描述的埚帮结构。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埚帮结构及热场,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9]与现有技术中由两部分组成的埚帮结构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埚帮结构包括第一埚帮、第二埚帮和埚托三部分,将现有技术中体积和重量较大的两部分拆分成了三个体积和重量都较小的部件,不仅结构简单,还有利于单人执行拆装操作,加快了埚帮结构的拆装速率;同时可以根据不同部分的损耗情况更换相应部件,节约了成本。现有技术中的埚帮在R角位置处较厚,本申请将现有技术中埚帮的R角及埚托结构的一部分划分为第二埚帮,并增大了第一弯曲部的外侧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一夹角α及第一倾斜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二夹角β,通过第一夹角α的增大来减薄第一弯曲部的厚度,且在第一弯曲部靠近直壁结构的位置处减薄效果更加明显,通过第二夹角β的增大来减薄第二埚帮,且在第二埚帮靠近第一埚帮的位置处减薄程度更加明显,由于具有R角的侧壁结构由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埚帮构成,随着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埚帮的分别减薄,侧壁结构也实现了厚度减薄,且R角位置处的减薄程度及效果更加明显,不仅实现了埚帮结构重量的减轻,更加便于单人拆装,进一步加快了埚帮结构的拆装速率,同时还可以加快埚帮结构外部热场与埚帮结构内部热场之间的传热
速率;埚帮结构所具有的侧壁结构上开设有导热槽,导热槽的一端连通埚帮结构外的热场,另一端不与埚帮结构的内表面连通,进一步加快了埚帮结构外部热场合与埚帮结构内部热场之间的传热速率。此外,在现有的埚帮中,由于埚帮厚度均匀,整体厚度均较厚,减薄时一般为整体减薄,而本申请所提供的埚帮结构分为了三部分,可以仅对第一弯曲部及第一倾斜环面所在的位置进行局部减薄来降低R角位置处的厚度,降低了减薄难度及成本。
[0030]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0031]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32]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33]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埚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埚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埚帮结构的剖面图;
[0036]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埚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埚帮结构,用于在热场中承载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埚帮结构包括拼接而成的埚帮本体和埚托;所述埚托设于所述埚帮结构的底部,所述埚帮本体包括拼接而成的第一埚帮和第二埚帮,所述第一埚帮靠近所述埚帮结构的开口侧,所述第二埚帮靠近所述埚托,所述第一埚帮、所述第二埚帮和所述埚托用于相互配合承载所述坩埚;其中:所述埚帮本体具有靠近所述埚帮结构开口侧的直壁结构以及与所述直壁结构相接的具有R角的侧壁结构,所述侧壁结构的厚度不均;所述第一埚帮靠近所述第二埚帮的一端具有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埚帮构成所述侧壁结构;所述侧壁结构内开设有导热槽,所述导热槽的一端与所述埚帮结构外的热场连通,另一端不与所述埚帮结构的内表面连通;所述第一弯曲部外侧的切线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所述第一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20
°
≤α≤90
°
,沿由所述埚托指向所述埚帮结构开口的方向,所述第一夹角α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埚帮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倾斜环面,所述第一倾斜环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β,所述第二夹角β的取值范围为:15
°
≤α≤20
°
,在所述第二埚帮上沿靠近所述埚托的一侧指向靠近所述第一埚帮的一侧的方向,所述第一倾斜环面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竖直距离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埚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埚帮接触的一侧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盲孔,所述第二埚帮与所述第一弯曲部接触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盲孔一一对应的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每个所述盲孔通过开口端与相应所述通孔连通,构成所述导热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埚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具有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闭合端,所述闭合端与所述第一埚帮的内表面之间的水平距离L的取值范围为:6mm≤L≤15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埚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埚帮相接触的一侧具有相接的第二倾斜环面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鹏李旭帆苏春声
申请(专利权)人: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