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覆喷油器及涂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498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涂覆喷油器及涂覆装置,属于光缆制造技术领域,其包括:控制器、喷油组件以及至少一个供油单元;供油单元包括供油组件以及与供油组件连接的第一驱动器;供油组件与第一驱动器连接的位置设有压力传感器,所有供油组件与喷油组件连通;控制器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第一驱动器通信连接。涂覆装置采用上述喷油器,喷油组件与待涂覆金属带同步运动,喷油组件喷出线状油膏,以波形涂覆在金属板上,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全涂覆,大大减少了用油量,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间隙喷涂,确保了阻水效果。水效果。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涂覆喷油器及涂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缆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涂覆喷油器及涂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缆(optical fiber cable)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国内生产的光缆大部分都采用的是以金属带纵包外护层的结构,其中光缆的渗水是检验成品光缆是否合格的一项重要指标。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阻水效果,一般在搭接处采用全涂覆的方式填充光缆阻水油膏,虽然此种连续涂覆方式可以能保证不会渗水,但这种方式的油膏使用量大、成本高,还导致金属带的剥离强度降低。为了降低成本一般会采用间歇喷涂的方式(喷一段,停一段),形成多个阻水环,间歇喷涂的方式,喷涂的时间越短,在单位长度中形成的阻水环就会越多,阻水效果相对会越好,但限制于目前的硬件运动控制水平,基本上在高速生产时(100米/min),一米只有5个间歇,再进一步提高喷涂频率会造成硬件损坏或设备成本与控制难度的大幅上升,而且现有间歇喷涂的方式不能有效精准的控制出油量,难以适配不同光缆产品结构,造成有些结构浪费大,有些结构用油不足,导致边缘位置无阻水油膏,光缆易渗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覆喷油器及涂覆装置,以解决现有光缆阻水油膏涂覆装置无法兼顾涂覆质量和材料成本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涂覆喷油器,包括:
[0007]控制器;
[0008]喷油组件,用于将油膏以线状喷出;
[0009]以及至少一个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供油单元,用于向所述喷油组件(10)提供油膏。
[0010]本技术通过供油单元向喷油组件供油,油膏从喷油组件以线状的方式连续不断地被挤出,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全涂覆,大大减少了用油量;同时,线状的油膏在金属带上能够形成连续不断的图形,如呈波形等,油膏在金属带上形成多个阻水腔室,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间隙喷涂,阻水腔室的数量大大增加,确保了阻水效果。
[0011]进一步地,上述供油单元包括供油组件以及与供油组件连接的第一驱动器;供油组件与第一驱动器连接的位置设有压力传感器,所有供油组件与喷油组件连通;控制器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第一驱动器通信连接。
[0012]本技术通过压力传感器捕捉对油膏的挤压力,从而通过控制器调整第一驱动器的运动,因此,在油膏具有气泡时,通过压力传感器可以辅助修整油压,避免气泡的存在
导致油线的中断,从而使油膏的出油稳定,确保涂覆在金属带上的油膏均匀,提高涂覆质量
[0013]进一步地,上述供油组件包括筒体和活塞,筒体包括出油端和驱动端,所有筒体的出油端与喷油组件连通;活塞的一端与第一驱动器连接,活塞的另一端从驱动端伸入到筒体内并与筒体的侧壁密封且滑动配合;压力传感器位于活塞与第一驱动器连接的位置。
[0014]进一步地,上述供油组件还包括注油组件;筒体包括靠近出油端的下限位段以及靠近驱动端的上限位段;注油组件与下限位段连通,并且注油组件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0015]本技术筒体中的活塞被推动至下限位段时,表明油膏的量较少,需要对筒体中的油膏进行注油操作,通过控制器控制注油组件向下限位段进行注油,从而对筒体中的油膏进行补充。
[0016]供油单元的数量为1时,控制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注油组件的注油压力来调节第一驱动器的运动,确保在注油过程中保证出油稳定,在注油过程中提高金属带的涂覆质量。
[0017]供油单元的数量为至少2个时,在其中一个供油单元工作时,其余供油单元不工作,在工作的供油单元需要注油时,停止此供油单元的出油工作(可采用电动阀门控制或电动喷嘴等方式实现停止出油工作),其余的供油单元替代出油操作,实现连续稳定的出油。
[0018]而在没有注油组件时,可以采用人工观察和人工注油的方式进行注油操作。
[0019]进一步地,上述注油组件包括油膏推进装置和油膏桶;油膏推进装置分别与下限位段和油膏桶连通,油膏推进装置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0020]进一步地,上述油膏推进装置为泵。
[0021]进一步地,上述注油组件为集中供油装置。
[0022]本技术的注油组件不但可以采用油膏推进装置和油膏桶进行注油,还可以通过现有的集中供油装置进行注油,采用集中供油装置时,不但能控制向筒体内注油的压力,而且等效于无限油膏,确保供油顺畅。
[0023]进一步地,上述下限位段和上限位段分别设有下限位油位传感器和上限位油位传感器;下限位油位传感器和上限位油位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通信连接,通过下限位油位传感器和上限位油位传感器对油位的感应,控制注油组件的开、关。
[0024]进一步地,上述下限位油位传感器位于注油组件和下限位段连通的位置与上限位油位传感器之间。
[0025]本技术的下限位油位传感器位于注油组件和下限位段连通的位置与上限位油位传感器之间,能确保油膏注入到活塞与出油端之间。
[0026]进一步地,上述供油组件的数量为2,2个供油组件交替供油。
[0027]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驱动器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或气缸或液压缸。
[0028]进一步地,上述喷油组件为喷嘴,喷嘴的出油口与待涂覆金属带之间具有间隙S。
[0029]进一步地,上述喷油组件包括具有内腔的安装块和出油嘴;出油嘴设置在安装块的底部,述安装块分别与供油组件和出油嘴连通;出油嘴的出油口与待涂覆金属带之间具有间隙S。
[0030]进一步地,上述间隙S小于等于10mm。
[0031]进一步地,上述出油嘴与安装块螺纹配合,并且出油嘴通过备紧螺母与安装块固定连接。
[0032]本技术的出油嘴通过备紧螺母与安装块固定连接,因此,可以调节出油嘴旋
入安装块内的长度,从而调节出油嘴与待涂覆金属带之间的距离。此外,还便于更换不同规格的出油嘴。
[0033]进一步地,上述安装块的底部还设有用于检测金属带是否存在的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与出油嘴并排设置,并且光纤传感器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0034]本技术的光纤传感器用于检测待涂覆金属带是否存在,当光纤传感器运动到待涂覆金属带外侧边缘时给出反馈信号,确保油膏能精确涂覆到金属带的两外侧边缘,从而确保防止渗水。
[0035]一种涂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涂覆组件;涂覆组件包括滑板、第二驱动器以及至少一个上述涂覆喷油器;滑板设置在待涂覆金属带的顶部,第二驱动器设置在滑板上,喷油组件滑动设置在滑板的顶部并与第二驱动器连接,使喷油组件的滑动方向与待涂覆金属带的运动方向交叉,并且第二驱动器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0036]本技术的喷油组件在第二驱动器的带动下在滑板上进行往复滑动,滑动方向与金属带传送方向的传送方向交叉,待涂覆的金属带在运动时,喷油组件喷出的油膏涂覆到待涂覆金属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覆喷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喷油组件(10),用于将油膏以线状喷出;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的供油单元(20),用于向所述喷油组件(10)提供油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单元(20)包括供油组件(30)以及与所述供油组件(30)连接的第一驱动器(50);所述供油组件(30)与所述第一驱动器(50)连接的位置设有压力传感器(40),所有所述供油组件(30)与所述喷油组件(10)连通;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40)和所述第一驱动器(50)通信连接;所述供油组件(30)包括筒体(31)和活塞(32),所述筒体(31)包括出油端(33)和驱动端(34),所有筒体(31)的出油端(33)与喷油组件(10)连通;所述活塞(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器(50)连接,所述活塞(32)的另一端从所述驱动端(34)伸入到所述筒体(31)内并与所述筒体(31)的侧壁密封且滑动配合;所述压力传感器(40)位于所述活塞(32)与所述第一驱动器(50)连接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覆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组件(30)还包括注油组件(80);所述筒体(31)包括靠近所述出油端(33)的下限位段(35)以及靠近所述驱动端(34)的上限位段(36);所述注油组件(80)与所述下限位段(35)连通,并且所述注油组件(80)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覆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组件(80)为集中供油装置;或者所述注油组件(80)包括油膏推进装置(81)和油膏桶(82);所述油膏推进装置(81)分别与所述下限位段(35)和所述油膏桶(82)连通,所述油膏推进装置(81)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覆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段(35)和所述上限位段(36)分别设有下限位油位传感器(37)和上限位油位传感器(38);所述下限位油位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又维肖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乐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