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立式涂覆的溢流胶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702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立式涂覆的溢流胶槽,包括浸胶槽体和位于浸胶槽体周边的溢流导流槽,所述浸胶槽体和溢流导流槽之间设有用以分隔两槽体的溢流挡板,所述溢流挡板设有用以连通两槽体的溢流口;具备至少一个下方进料口以及至少一个上方进料口,所述上方进料口和下方进料口上下分处于浸胶槽体;具备至少一个侧方冲击进料口,所述侧方冲击进料口的胶液出口朝向利于胶液经溢流口流向溢流导流槽的方向。该溢流胶槽能有效防止浸胶槽体内出现流动死区,同时还能尽可能消除胶液表面的气泡。同时还能尽可能消除胶液表面的气泡。同时还能尽可能消除胶液表面的气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立式涂覆的溢流胶槽


[0001]本技术属于橡胶、高分子加工领域,涉及帘布、玻纤布的立式浸胶涂覆技术,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立式涂覆的溢流胶槽。

技术介绍

[0002]立式涂覆是一种高分子加工成型技术,是将高分子乳液连续地涂覆在支撑材料的单面或双面,经过加热、烘干、固化、定型后形成的由高分子聚合物及其支撑材料构成的片料或卷料。由于其中的高分子乳液选择、以及支撑材料选择的不同,其产品可应用于工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用于防水阻隔的PVC帆布、用于汽车轮胎增强、传送带制造的浸胶锦纶帘布、涤纶帘布等。而在电子产业链中,立式涂覆广泛地应用于覆铜板制造,尤其是半固化片制造当中。其中,胶槽是立式涂覆机设备中的重要部件。
[0003]目前,现有的覆铜板生产厂家,普遍采取了溢流胶槽的结构。其特点是,通过不断向胶槽里补充新的胶料,而将胶槽中旧的胶料从溢流口中排出,从而控制胶槽内胶液的均一性和粘度稳定性,来确保生产出的半固化片厚度精度可控。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现有技术方案往往只从胶槽下部分向内补充,存在流动死区,因此会出现局部粘度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导致半固化片树脂含量在横向与纵向上的不均匀;另一方面,由于胶液不断循环,因此在胶槽中时常出现气泡聚集的情况,如果大量气泡黏附于基布表面则会对涂布质量产生影响。专利CN203803746U设计了多个溢流阀门的结构来控制胶液的流向和流动性,同时实现对胶槽液位的调节,同时消除表面聚集气泡。但是,上述设计并未能改善胶槽中玻纤布之间胶液流动死区的状况;同时多个阀门控制,给胶槽的结构设计和实际生产中参数调整,增加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立式涂覆的溢流胶槽,解决立式涂胶槽内的流动死区问题,同时尽可能消除胶液表面的气泡。
[0005]本技术的构思是:通过合理分布胶液的出口位置,控制关键位置胶液的出口速度,使胶液的循环更加充分,消除立式涂胶运行过程中内部存在的流动死区。同时,通过上述方法控制表层胶液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使气泡向溢流口方向聚集,带走绝大多数浮于胶液表面的气泡。
[0006]为达到上述构思,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立式涂覆的溢流胶槽,其结构包含:浸胶槽体,下方进料口、上方进料口,侧方冲击进料口,溢流挡板、溢流导流槽、溢流收集槽。其中,溢流导流槽位于浸胶槽体的周围,溢流挡板位于浸胶槽体与溢流导流槽之间用以间隔两槽体。其中,所述上方进料口和下方进料口上下分处于浸胶槽体,所述溢流挡板设有用以连通两槽体的溢流口,且该溢流口为高度可调节式溢流口。
[0008]所述下方进料口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下方进料口偏向于所述浸胶槽体底部设
置,优选地则设置于浸胶槽体底部。所述下方进料口若只有一个,则偏向于所述浸胶槽体底部的中心处设置,优选地则在浸胶槽体底部中心处设置;若数量大于一个,则偏向于沿浸胶槽体长度方向的底部居中均匀间隔设置。
[0009]所述上方进料口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上方进料口偏向于浸胶槽体上部设置。所述上方进料口若只有一个,则偏向于所述浸胶槽体上部的中心处设置;若数量大于一个,则偏向于沿浸胶槽体长度方向的上部居中均匀间隔设置。通过上方进料口,可以使立式上胶过程中基布之间的胶液也能够参与胶液整体的循环,减小了胶液局部的不均匀性。
[0010]所述的溢流挡板,包含至少一个固定挡板和一个移动溢流挡板。所述固定挡板与所述移动溢流挡板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溢流挡板的位置可上下调节,以形成高度可调节的溢流口。
[0011]所述移动溢流挡板顶部为锯齿结构或网孔结构。锯齿结构或网孔结构有助于消除溢流胶液中的气泡。
[0012]所述侧方冲击进料口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侧方冲击进料口设于溢流胶槽的侧边上,所述侧方冲击进料口的胶液出口朝向立式上胶的基布布面或侧边;所述侧方冲击进料口的胶液出口朝向利于胶液经溢流口流向溢流导流槽的方向。
[0013]其中,所述侧方冲击进料口的高度位置不高于所述溢流口的最低高度位置。
[0014]优选地,所述侧方冲击进料口的高度位于溢流口最低高度以下10MM至30MM处。
[0015]所述侧方冲击进料口胶液出口流量大小可调节,为胶液出口流量可调节的料口。
[0016]对侧方进料口流量大小的调节和溢流口高度的调节能够控制胶槽内胶液表面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使得胶液表面的气泡朝向所述溢流口聚集,从而消除气泡。
[0017]所述溢流导流槽底部朝着溢流收集槽方向倾斜,所述倾斜角度为1
°
至10
°
。所述溢流口位于所述溢流导流槽底部较高的一侧。所述溢流口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浸胶槽体长度的1/2。
[0018]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溢流导流槽顶部还设有可分离的盖板。
[0019]所述的溢流收集槽配备液面高度检测装置、阀门、和阀门控制系统,阀门的开启闭合由控制系统根据液面高度进行控制,防止将空气混入回流胶液中形成微小气泡。
[0020]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合理分布进料口的位置,控制进料速度,进而控制胶槽内流体的流动方向和表面流动速度,从而有效减少了胶槽内流动滞留区造成的粘度不均和气泡聚集的问题。保证了半固化片在立式涂覆生产中的厚度均一性和表观质量。
[0021]结合附图,从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技术的这些及其他示例性实施例、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0022]图1A、图1B、图1C分别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后视示意图、俯视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高度可调节的溢流口设计示意图(包括固定挡板和移动溢流挡板)。
[0024]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方进料口的设计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溢流导流槽、溢流口及其侧方冲击进料口的
设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请参见图1A—C和图2,描述了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2描述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溢流口的设计结构的示意图。
[0027]图1A是一种溢流胶槽与立式涂胶机底部转向辊、基布的组合示意图。其中,浸胶槽体1的底部布置三个下方进料口2。浸胶槽体1上部的中心位置布置有上方进料口3,上方进料口3位于上行玻纤布(未标记)与下行玻纤布(未标记)之间。浸胶槽体1的一侧设有一个溢流导流槽4,溢流导流槽4的底部向一侧倾斜。浸胶槽体1与溢流倒流槽4之间被溢流挡板5隔开。溢流挡板5的一侧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溢流口6,溢流口6上方为锯齿结构。浸胶槽体1的侧边设置第一侧方冲击进料口7和第二侧方冲击进料口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结构由不锈钢制成,内表面具有聚四氟乙烯内衬。在立式涂覆运行过程中,粘度和组分恒定的胶液通过上方进料口3不断进入浸胶槽体1,一部分胶液涂覆在玻纤布上,剩余胶液通过溢流口6进入溢流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立式涂覆的溢流胶槽,包括浸胶槽体和位于浸胶槽体周边的溢流导流槽,所述浸胶槽体和溢流导流槽之间设有用以分隔两槽体的溢流挡板,所述溢流挡板设有用以连通两槽体的溢流口,其特征在于:具备至少一个下方进料口以及至少一个上方进料口,所述上方进料口和下方进料口上下分处于浸胶槽体;具备至少一个侧方冲击进料口,所述侧方冲击进料口的胶液出口朝向利于胶液经溢流口流向溢流导流槽的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胶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方进料口若只有一个,则偏向于浸胶槽体上部中心设置;若数量大于一个,则偏向于沿浸胶槽体长度方向的上部居中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溢流胶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进料口若只有一个,则偏向于浸胶槽体底部中心设置;若数量大于一个,则偏向于沿浸胶槽体长度方向的底部居中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胶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为高度可调节式溢流口,所述溢流挡板包括固定挡板和移动溢流挡板,所述固定挡板与所述移动溢流挡板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溢流挡板位置上下调节,以形成高度可调的溢流口。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磊张少斐何博阳范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湍流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