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锡钢板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3865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板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镀锡钢板的制造方法。镀锡钢板的制造方法:对基板进行平整的步骤中,采用双机架平整,第一机架工作辊的表面粗糙度值Ra为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镀锡钢板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板制造的
,具体涉及一种镀锡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镀锡钢板是一种环保、安全的包装材料,广泛应用于制作饮料罐、食品罐、气雾罐的罐身和顶盖等。现有的镀锡钢板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基板进行碱洗、连续退火、平整、切边、涂油、卷取,然后对基板进行碱洗、酸洗、电镀、助熔、软熔、钝化、涂油、卷取获得镀锡钢板。
[0003]镀锡钢板制作的罐体往往需要在内外表面涂漆以提供保护和装饰效果,特别是对于食品罐、饮料罐对于涂料附着力的要求极高,通常至少需要达到2级。专利CN107904638B公开了一种高附着力电镀锡板的生产方法,通过控制优化镀锡钢板的钝化工艺来提高其附着力,使其附着力为1级。但是该方法限制了钝化膜组织结构中Cr(OH)3的质量含量,使其低于40%,虽然确保了附着力,但是随着Cr(OH)3的质量含量越低,获得的镀锡钢板的耐蚀性也越差,当工业批量生产时,其中部分批次存在耐蚀性不合格的隐患,影响镀锡钢板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镀锡钢板的耐蚀性和附着力难以同时满足使用要求的缺陷。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镀锡钢板的制造方法,对基板进行平整的步骤中,采用双机架平整,第一机架工作辊和第二机架工作辊的使用距离≤600km;第一机架工作辊的表面粗糙度值Ra为1.6

1.7μm、轧制力为5000
/>6000kN;第二机架工作辊的表面粗糙度值Ra为0.5

0.6μm、轧制力为3000

4000kN;对基板进行电镀的步骤中,电镀液的Sn
2+
浓度为14

19g/L;对基板进行钝化的步骤中,钝化液温度为41

43℃、pH值为4.4

4.6、浓度为16

18g/L,钝化电量密度为120

180C/m2;当所述基板的表面粗糙度值Ra和波峰数Rpc满足115≤100
×
Ra+Rpc<130时,120C/m2≤钝化电量密度<150C/m2;当所述基板的表面粗糙度值Ra和波峰数Rpc满足130≤100
×
Ra+Rpc≤155时,150C/m2≤钝化电量密度≤180C/m2;所述基板的表面粗糙度值Ra的单位为μm,所述基板的波峰数Rpc的单位为cm
‑1。
[0006]进一步地,所述平整步骤的平整延伸率为1

1.8%。
[0007]进一步地,所述平整步骤中:当第一机架工作辊使用距离≤50km时,5000kN≤第一机架工作辊的轧制力≤5100kN;
50km<当第一机架工作辊使用距离≤100km时,5100kN<第一机架工作辊的轧制力≤5200kN;100km<当第一机架工作辊使用距离≤500km时,5200kN<第一机架工作辊的轧制力≤5700kN;500km<当第一机架工作辊使用距离≤600km时,5700kN<第一机架工作辊的轧制力≤6000kN。
[0008]进一步地,所述平整步骤中:当第二机架工作辊使用距离≤50km时,3000kN≤第二机架工作辊的轧制力≤3200kN;50km<当第二机架工作辊使用距离≤100km时,3200<第二机架工作辊的轧制力≤3400kN;100km<当第二机架工作辊使用距离≤500km时,3400kN<第二机架工作辊的轧制力≤3800kN;500km<当第二机架工作辊使用距离≤600km时,3800kN<第二机架工作辊的轧制力≤4000kN。
[0009]进一步地,所述平整步骤结束后,基板的表面粗糙度值Ra为0.5

0.6μm、波峰数Rpc为65

95cm
‑1。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电镀步骤中电镀方式为甲基磺酸电镀工艺,电镀时基板以200

300m/min的速度通过电镀槽。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镀步骤中,电镀液温度为35

55℃。
[0012]进一步地,所述电镀步骤中,电镀液中游离酸浓度为28

38mL/L。
[0013]和/或,电镀单面总电流为5.3

11.6KA,电流阴极效率为80

90%。
[0014]进一步地,所述钝化步骤后基板表面形成Cr(OH)3/Cr2O3钝化膜;所述钝化膜中Cr(OH)3和Cr2O3的质量含量比为1

1.5。
[0015]进一步地,在平整之前还包括连续退火步骤,所述连续退火步骤后基板的抗拉强度为385

485MPa。
[001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镀锡钢板的制造方法,对平整步骤中机架工作辊的表面粗糙度值和轧制力进行限定、对电镀步骤中电镀液进行调整并且对钝化步骤的钝化液及钝化电量密度进行限定,通过各工艺参数的协同作用,提高了镀锡钢板的附着力,并且保证了镀锡钢板的耐蚀性能,使其耐蚀性和附着力能够同时满足使用要求。
[0017]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镀锡钢板的制造方法,充分考虑了工作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面粗糙度的衰减,工作辊表面粗糙度的衰减会对平整后的基板的表面粗糙度值产生直接影响,本专利技术结合工作辊使用公里数,制定平整的配辊方案及轧制力分配方案,赋予基板合适的表面粗糙度值Ra和波峰数Rpc,使基板具有适合的表面状态,为高附着力的镀锡钢板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0018]3.现有的镀锡钢板制造方法中,钝化膜主要含Cr(OH)3和Cr2O3,此外还有极少量金属Cr和Cr
6+
,钝化膜中Cr(OH)3的质量含量降低能够有效提升附着力,而Cr(OH)3的质量含量过低则会导致镀锡钢板的耐蚀性变差,本专利技术通过平整、电镀及钝化工艺的特定工艺参数,
兼顾了镀锡钢板的附着力和耐蚀性,使其耐蚀性和附着力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提供下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所述最佳实施方式,不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和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任何人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或是将本专利技术与其他现有技术的特征进行组合而得出的任何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0]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步骤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常规实验步骤的操作或条件即可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试剂产品。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镀锡钢板的制造方法中,协调了平整步骤的配辊方案并根据工作辊使用公里数制定轧制方案,优化了电镀及钝化工艺,除此之外的制备步骤均为本行业人员的公知技术。
[0022]本专利技术中各实施例使用的低碳冷轧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镀锡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基板进行平整的步骤中,采用双机架平整,第一机架工作辊和第二机架工作辊的使用距离≤600km;第一机架工作辊的表面粗糙度值Ra为1.6

1.7μm、轧制力为5000

6000kN;第二机架工作辊的表面粗糙度值Ra为0.5

0.6μm、轧制力为3000

4000kN;对基板进行电镀的步骤中,电镀液的Sn
2+
浓度为14

19g/L;对基板进行钝化的步骤中,钝化液温度为41

43℃、pH值为4.4

4.6、浓度为16

18g/L,钝化电量密度为120

180C/m2;当所述基板的表面粗糙度值Ra和波峰数Rpc满足115≤100
×
Ra+Rpc<130时,120C/m2≤钝化电量密度<150C/m2;当所述基板的表面粗糙度值Ra和波峰数Rpc满足130≤100
×
Ra+Rpc≤155时,150C/m2≤钝化电量密度≤180C/m2;所述基板的表面粗糙度值Ra的单位为μm,所述基板的波峰数Rpc的单位为c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镀锡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整步骤的平整延伸率为1

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镀锡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整步骤中:当第一机架工作辊使用距离≤50km时,5000kN≤第一机架工作辊的轧制力≤5100kN;50km<当第一机架工作辊使用距离≤100km时,5100kN<第一机架工作辊的轧制力≤5200kN;100km<当第一机架工作辊使用距离≤500km时,5200kN<第一机架工作辊的轧制力≤5700kN;500km<当第一机架工作辊使用距离≤600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昊天宋乙峰徐晓涵岳重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