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桩式配水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499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桩式配水井,包括:矩形底板和矩形围墙,矩形围墙包括第一至第四墙壁,第一墙壁上设置有第一和第二给水孔,第二墙壁、第三墙壁、配水堰所围的配水出流区底部设置有N个分别与相应的反应沉淀池相连的配水孔;第一和第二给水干管,第一给水干管与第一给水孔相连,第二给水干管与第二给水孔相连;溢流堰,溢流堰设置在靠近第四墙壁一侧,溢流堰分别与第一墙壁和第二墙壁相连,溢流堰的高度小于第一墙壁的高度,第四墙壁、第一墙壁、第二墙壁与溢流堰所围的溢流区底部设置有溢流孔;溢流管,与溢流孔相连;配水堰,设置在靠近第二墙壁一侧,配水堰分别与第三墙壁和溢流堰相连。能够有效地调节进入反应沉淀池的水量均匀性。量均匀性。量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桩式配水井


[0001]本技术涉及配水
,具体涉及一种高桩式配水井。

技术介绍

[0002]在地表水原水预处理系统中,反应沉淀池一般数量成对设置,以应对变水量运行工况,进而调节补充水量。
[0003]相关技术中,多组反应沉淀池的流量分配一般采用进口侧总给水干管至沉淀池支管的分配方式。由于多组反应沉淀池进口与干管距离有一定差异,各进口支管水阻有差异,进而各反应沉淀池进口流量有明显差异,容易出现流量分配不均匀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桩式配水井,通过在配水井内设置溢流堰和配水堰,能够有效地调节进入反应沉淀池的水量均匀性。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高桩式配水井,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底板和矩形围墙,所述矩形围墙包括第一至第四墙壁,所述第一至第四墙壁对应固定设置在所述矩形底板的四个边上,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墙壁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墙壁和所述第二墙壁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墙壁和所述第四墙壁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墙壁上设置有第一给水孔和第二给水孔,所述第二墙壁、所述第三墙壁、所述配水堰所围的配水出流区底部设置有N个配水孔,且所述N个配水孔分别通过相应的配水管道与相应的反应沉淀池相连,其中,N为偶数;第一给水干管和第二给水干管,所述第一给水干管与所述第一给水孔相连,所述第二给水干管与所述第二给水孔相连;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设置在靠近所述第四墙壁一侧,所述溢流堰分别与所述第一墙壁和所述第二墙壁相连,所述溢流堰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墙壁的高度,其中,所述第四墙壁、所述第一墙壁、所述第二墙壁与所述溢流堰所围的溢流区底部设置有溢流孔;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与所述溢流孔相连;配水堰,所述配水堰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墙壁一侧,所述配水堰分别与所述第三墙壁和所述溢流堰相连,所述配水堰小于所述溢流堰的高度。
[0007]具体地,高桩式配水井还包括:水流缓冲堰,所述水流缓冲堰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墙壁一侧,所述水流缓冲堰分别与所述第三墙壁和所述溢流堰相连,所述水流缓冲堰的高度小于所述配水堰的高度。
[0008]具体地,高桩式配水井还包括:N

1个隔墙,所述N

1个隔墙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墙壁上相邻的两个配水孔之间,其中,所述N

1个隔墙分别与所述第二墙壁和所述配水堰相连,所述N

1个隔墙的高度大于所述溢流堰。
[0009]具体地,高桩式配水井还包括:钢闸门槽,所述钢闸门槽设置在所述矩形底板的中间位置,且所述钢闸门槽与所述第三墙壁平行设置。
[0010]具体地,高桩式配水井还包括:N个测流装置,所述N个测流装置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配水孔的上方,且所述N个测流装置均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墙壁对应所述配水出流区内靠
近所述配水堰的单侧隔墙上,所述测流装置用于实时检测对应区域的水位,并根据所述对应区域的水位以及配水堰的高度计算相应的配水孔的配水流量。
[0011]具体地,高桩式配水井还包括:检修平台,所述检修平台分别与所述第一墙壁和所述第二墙壁相连,且所述检修平台的设置高度大于所述溢流堰的高度。
[0012]具体地,高桩式配水井还包括:四个支撑柱,所述四个支撑柱分别与所述矩形底板固定相连,用于支撑所述高桩式配水井。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在配水井内设置溢流堰和配水堰,能够有效地调节进入反应沉淀池的水量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高桩式配水井的平面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高桩式配水井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高桩式配水井的平面图。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高桩式配水井可包括:矩形底板(即井底,图中未具体示出)、矩形围墙100、第一给水干管200、第二给水干管300、溢流堰400、溢流管500和配水堰600。
[0020]其中,矩形围墙100包括第一至第四墙壁,第一至第四墙壁对应固定设置在矩形底板的四个边上,其中,第一至第四墙壁的高度相同,第一墙壁和第二墙壁的长度相同,第三墙壁和第四墙壁的长度相同,也就是说,可通过四块墙壁,即第一至第四墙壁组成矩形围墙100(图1中,右侧为第一墙壁,左侧为第二墙壁,上侧为第三墙壁,下侧为第四墙壁),其中,如图1所示,矩形围墙100的内环和外环上均设置保护围栏(图1中的实心圆点所示),矩形围墙100的内环和外环之间为人行通道,保护围栏用于保护行人安全。第一墙壁上设置有第一给水孔110和第二给水孔120,第二墙壁、第三墙壁、配水堰600所围的配水出流区底部设置有N个配水孔130(图1中仅示出4个配水孔130),且N个配水孔130分别通过相应的配水管道与相应的反应沉淀池相连,其中,N为偶数。N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如图1所示,可设置有四个配水孔130,其中,第一个配水孔130可通过相应的配水管道连接至1号反应沉淀池,第二个配水孔130可通过相应的配水管道连接至2号反应沉淀池,第三个配水孔130可通过相应的配水管道连接至3号反应沉淀池,第四个配水孔130可通过相应的配水管道连接至4号反应沉淀池。第一给水干管200与第一给水孔110相连,第二给水干管300与第二给水孔120相连;溢流堰400设置在靠近第四墙壁一侧,溢流堰400分别与第一墙壁和第二墙壁相连,溢流堰400的高度小于第一墙壁的高度,其中,第四墙壁、第一墙壁、第二墙壁与溢流堰400所围的溢流区底部设置有溢流孔140;溢流管500与溢流孔140相连;配水堰600设置在靠
近第二墙壁一侧,配水堰600分别与第三墙壁和溢流堰400相连,配水堰600小于溢流堰400的高度。
[0021]具体而言,当地表水原水从第一给水干管200和第二给水干管300流入高桩式配水井后,首先可进入由配水堰600、溢流堰400、第一墙壁和第三墙壁组成的进水缓冲区中,当进水缓冲区中地表水原水的水位高度大于配水堰600的高度时,地表水原水可流入配水出流区。此时,可通过N个配水孔130以及相应的配水管道分别将配水出流区内的地表水原水配送到相应的反应沉淀池中。其中,为了防止因配水出流区和进水缓冲区中积存的地表水原水过多而导致N个配水孔130出水的速度过快,当配水出流区和进水缓冲区中地表水原水的水位高度大于溢流堰400的高度时,地表水原水可流入溢流区,并通过溢流管500就近排入雨水下水道中。
[0022]由此,通过在配水井内设置溢流堰和配水堰,能够有效地调节进入反应沉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桩式配水井,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底板和矩形围墙,所述矩形围墙包括第一至第四墙壁,所述第一至第四墙壁对应固定设置在所述矩形底板的四个边上,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墙壁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墙壁和所述第二墙壁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墙壁和所述第四墙壁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墙壁上设置有第一给水孔和第二给水孔,所述第二墙壁、所述第三墙壁、配水堰所围的配水出流区底部设置有N个配水孔,且所述N个配水孔分别通过相应的配水管道与相应的反应沉淀池相连,其中,N为偶数;第一给水干管和第二给水干管,所述第一给水干管与所述第一给水孔相连,所述第二给水干管与所述第二给水孔相连;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设置在靠近所述第四墙壁一侧,所述溢流堰分别与所述第一墙壁和所述第二墙壁相连,所述溢流堰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墙壁的高度,其中,所述第四墙壁、所述第一墙壁、所述第二墙壁与所述溢流堰所围的溢流区底部设置有溢流孔;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与所述溢流孔相连;配水堰,所述配水堰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墙壁一侧,所述配水堰分别与所述第三墙壁和所述溢流堰相连,所述配水堰小于所述溢流堰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桩式配水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流缓冲堰,所述水流缓冲堰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墙壁一侧,所述水流缓冲堰分别与所述第三墙壁和所述溢流堰相连,所述水流缓冲堰的高度小于所述配水堰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成春储剑锋吴金茂郑培钢王明韧施刚夜罗建松单云驰王起陈常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