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333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流装置,包括热交换室,热交换室开口端固定连接有顶盖,热交换室内底部和顶盖下表面均等距安装有多个用于分隔热交换室内部空间的隔板,热交换室内底部的隔板和顶盖下表面的隔板交替布置,热交换室内底部的隔板与顶盖之间和顶盖下表面的隔板与热交换室内底部均存在间隙,热交换室内设有用于通入热流体介质的热交换管,热交换管的两端均贯穿顶盖并延伸至顶盖上侧,热交换管的拐弯部位穿过间隙,隔板两个相平行的侧面上均从上至下等距安装有多个与冷却水流动方向相反方向倾斜的挡水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使进入热交换容器中的冷流体方向多变,提高冷流体与热流体的热交换效率。高冷流体与热流体的热交换效率。高冷流体与热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流装置


[0001]本技术是一种折流装置,属于换热器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换热器中的冷流体流过热交换容器内时,其流动方向一般是从热交换容器的进口流向热交换器出口,此种方式致使冷流体与热流体的热交换效率较低,热交换效率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折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进入热交换容器中的冷流体方向多变,提高冷流体与热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折流装置,包括热交换室,所述热交换室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热交换室上端为开口状,所述热交换室开口端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热交换室一侧面上部位置安装有用于连接冷却水系统的进水管,所述热交换室背离进水管的一面上部位置安装有用于连接冷却水系统的出水管,所述热交换室内底部和顶盖下表面均等距安装有多个用于分隔热交换室内部空间的隔板,所述热交换室内底部的隔板和顶盖下表面的隔板交替布置,所述热交换室内底部的隔板与顶盖之间和顶盖下表面的隔板与热交换室内底部均存在间隙,所述热交换室内设有用于通入热流体介质的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呈S形,所述热交换管的两端均贯穿顶盖并延伸至顶盖上侧,所述热交换管的拐弯部位穿过间隙,所述隔板两个相平行的侧面上均从上至下等距安装有多个与冷却水流动方向相反方向倾斜的挡水板。
[0005]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室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板,两个所述支板相背面下部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用于穿插螺栓的固定孔。
[0006]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板之间设有两个与支板平行布置的垫板,所述垫板高度大于支板的高度,所述垫板上端固定在热交换室底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垫板一侧面开设有多个竖向布置的条形口,多个所述条形口在水平方向上等距布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圆孔,所述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圆孔,所述热交换管处于圆孔内的部位固定在圆孔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室底部安装有排水阀,所述排水阀与热交换室内部空间相通。
[0010]进一步地,向上倾斜的所述挡水板与隔板相连接的一端均匀开设有多个用于排出冷却水的缺口。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使S形的热交换管交替绕过热交换室和顶盖形成空间内的多个隔板,并在隔板两个相平行的侧面上均从上至下等距安装有多个与冷却水流动方向相反方向倾斜的挡水板,一方面在多个隔板的作用下,使流入到热交换室内的冷却水呈S形流动,另一方面在挡水板的作用下,使冷却水产生扰动,实现冷却水多方向流动,达到搅动流入热交换室内冷却水的作用,使冷却水与热交换管内的热流体介质充分接触,提高热交换效率。
[0013]2、利用螺栓将支板上的底板安装在支撑载体上时,在两个垫板的支撑下,使底板与支撑载体之间产生一定的间距,即固定底板的螺栓的一部分处于裸露状态,便于利用底板与支撑载体之间的间距锯断锈蚀的固定底板的螺栓,降低热交换室的拆卸难度。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折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折流装置中热交换管、隔板、挡水板、顶盖和热交换室的装配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折流装置中顶盖的立体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折流装置中挡水板的剖面图;
[0019]图中:1

热交换室、2

进水管、3

顶盖、4

热交换管、5

出水管、6

支板、7

底板、8

固定孔、9

排水阀、10

垫板、11

条形口、12

隔板、13

挡水板、14

圆孔、15

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折流装置,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热交换室1,在热交换室1上端固定顶盖3,实现利用顶盖3封堵热交换室1的开口端,此时热交换室1和顶盖3共同形成用于通入冷却水的空间,使热交换室1一侧面上部位置安装的进水管2与冷却水系统相连接,并使热交换室1背离进水管2的一面上部位置安装的出水管5与冷却水系统相连接,进而冷却水系统中的冷却水通过进水管2流入热交换室1和顶盖3形成的空间内,随后冷却水通过出水管5回流至冷却水系统中。
[0022]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热交换室1内底部和顶盖3下表面均等距安装有多个用于分隔热交换室1内部空间的隔板12,热交换室1内底部的隔板12和顶盖3下表面的隔板12交替布置,热交换室1内底部的隔板12与顶盖3之间和顶盖3下表面的隔板12与热交换室1内底部均存在间隙,热交换室1内设有呈S形的热交换管4,热交换管4的两端分别贯穿顶盖3上表面的两个圆孔14并延伸至顶盖3上侧,使热交换管4处于圆孔14内的部位固定在圆孔14内,防止冷却水通过圆孔14流出,热交换管4的拐弯部位穿过间隙,间隙一方面为热交换管4提供安装空间,另一方面便于冷却水的流通,使S形的热交换管4交替绕过热交换室1和顶盖3形成空间内的多个隔板12,并在隔板12两个相平行的侧面上均从上至下等距安装有多个与冷却水流动方向相反方向倾斜的挡水板13,一方面在多个隔板12的作用下,使流入到热交换室1内的冷却水呈S形流动,另一方面在挡水板13的作用下,使冷却水产生扰动,实现冷却
水多方向流动,达到搅动流入热交换室1内冷却水的作用,使冷却水与热交换管4内的热流体介质充分接触,提高热交换效率,打开热交换室1底部的与热交换室1内部空间相通的排水阀9后,便于排出热交换室1内残留的冷却水,因向上倾斜的挡水板13与隔板12相连接的一端均匀开设有多个用于排出冷却水的缺口15,故挡水板13与隔板12之间的冷却水可从缺口15内排出。
[0023]参阅图1,在热交换室1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板6,实现对热交换室1的均衡支撑,两个支板6相背面下部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底板7,在底板7上的两个固定孔8内均安插螺栓,并将固定孔8内的螺栓安装在支撑载体上,完成底板7位置的固定,即热交换室1的位置被限制,两个支板6之间设有两个与支板6平行布置且高度大于支板6高度的垫板10,并使垫板10上端固定在热交换室1底部,利用螺栓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流装置,包括热交换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室(1)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热交换室(1)上端为开口状,所述热交换室(1)开口端固定连接有顶盖(3),所述热交换室(1)一侧面上部位置安装有用于连接冷却水系统的进水管(2),所述热交换室(1)背离进水管(2)的一面上部位置安装有用于连接冷却水系统的出水管(5),所述热交换室(1)内底部和顶盖(3)下表面均等距安装有多个用于分隔热交换室(1)内部空间的隔板(12),所述热交换室(1)内底部的隔板(12)和顶盖(3)下表面的隔板(12)交替布置,所述热交换室(1)内底部的隔板(12)与顶盖(3)之间和顶盖(3)下表面的隔板(12)与热交换室(1)内底部均存在间隙,所述热交换室(1)内设有用于通入热流体介质的热交换管(4),所述热交换管(4)呈S形,所述热交换管(4)的两端均贯穿顶盖(3)并延伸至顶盖(3)上侧,所述热交换管(4)的拐弯部位穿过间隙,所述隔板(12)两个相平行的侧面上均从上至下等距安装有多个与冷却水流动方向相反方向倾斜的挡水板(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室(1)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兵丁千能王南龙王俊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希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