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俊瑞专利>正文

一种刺破端子及接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310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刺破端子,具有母端子及公端子,母端子为U形结构体,并在底部设有沟槽,且沟槽还从母端子的底部向上延伸,使母端子上的第一支撑片上获得连通沟槽的第一线槽,第二支撑片上获得连通沟槽的第二线槽,并在第一、二线槽上依照由下往上的顺序设有刺破部和夹线接触部,刺破部用于刺破漆包线的漆皮,夹线接触部用于固定被刺破的漆包线并与漆包线内的导体形成导通连接;公端子与第一导线导通连接,并通过活接方式插入母端子的插接口中并与母端子导通连接。该刺破端子应用于接线装置时,母端子刺破连接相应漆包线,透过公端子与第一导线形成导通,达到接线。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方便安装使用及维护,实用性强,利于扩展应用。展应用。展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刺破端子及接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元件
,尤其是涉及用于与漆包线电性连接的端子及接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端子与导线连接的方式有焊接、铆接或刺破连接等方式,尤其是刺破式连接,其是通过端子刺破漆包线的漆皮(外被),实现端子和漆包线内的导体之间的电连接。然而,现有的刺破端子,由于结构上的缺陷,在实施使用过程存在刺破不到位,导致接触面积和可靠性较低,且端子与漆包线之间连接不稳定,易松脱,影响接线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刺破端子及接线装置,很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刺破端子,其具有:
[0006]母端子,该母端子为U形结构体,母端子具有底部及从底部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形成前后间隔关系,并在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设有开口朝上的插接口;所述母端子的底部设有沟槽,该沟槽贯通母端子的前后端,且沟槽还从母端子的底部向上延伸到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上,为此,使第一支撑片上获得连通沟槽的第一线槽,第二支撑片上获得连通沟槽的第二线槽,在第一线槽上依照由下往上的顺序设有第一刺破部和第一夹线接触部,在第二线槽上依照由下往上的顺序设有第二刺破部和第二夹线接触部;第一刺破部和第二刺破部用于刺破漆包线的漆皮,第一夹线接触部和第二夹线接触部用于固定被刺破的漆包线并与漆包线内的导体形成导通连接;
[0007]公端子,该公端子具有接线端和插接端,接线端与第一导线导通连接,而插接端通过活接方式插入母端子的插接口中并与母端子导通连接。
[0008]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公端子的接线端通过铆压方式连接第一导线,而公端子的插接端设计为扁平鱼叉形状,在插接端上设有避让空间,以便漆包线穿设;所述第一支撑片上设有弹性支撑部,该弹性支撑部位于所述的插接口内;公端子的插接端插入母端子的插接口时,弹性支撑部支顶公端子的插接端,使插接端紧贴第二支撑片的内侧面。
[0009]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弹性支撑部是由第一支撑片的上端局部向内弯折构造。
[00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接线装置,其具有上述的刺破端子,以及支撑座,该支撑座上设有容接槽及与容接槽交叉连通的剖切槽;该母端子组装在容接槽中,且母端子的沟槽与剖切槽同向布置,可使漆包线穿设剖切槽并挂接到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实现第一刺破部和第二刺破部刺破漆包线的漆皮,第一夹线接触部和第二夹线接触部则分别固定被刺破的漆包线前后不同部位并与漆包线内的导体形成导通连接。
[0011]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方便安装使用及维护,母端子的第一、二支撑
片上均设有刺破部及夹线接触部,实现在漆包线的前后两个点位上夹持接触,增加接触面积和接线的可靠性;而公端子活动插接,方便对外接线,母端子则可稳定组装在相应的支撑座上,母端子留有刺破口接,通过刺破接线,接线操作方便,公端子则预先铆接接线后再插接母端子,简单方便,实用性强,利于扩展应用。
[0012]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技术的端子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5]附图3为本技术的接线装置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4为图3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20]参阅图1、2所示,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技术有关一种刺破端子,其具有母端子1和公端子2,该母端子1为冲压成型的U形结构体,母端子1具有底部11及从底部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撑片12和第二支撑片13,第一支撑片12和第二支撑片13形成前后间隔关系,并在第一支撑片12和第二支撑片13之间设有开口朝上的插接口14。所述母端子1的底部设有沟槽15,该沟槽15贯通母端子1的前后端,且沟槽15还从母端子1的底部向上延伸到第一支撑片12和第二支撑片13上,为此,使第一支撑片12上获得连通沟槽15的第一线槽121,以及第二支撑片13上获得连通沟槽15的第二线槽131,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线槽121和第二线槽131前后相对且呈平行关系,方便制作及实施。在第一线槽121上依照由下往上的顺序设有第一刺破部122和第一夹线接触部123,第一刺破部122由第一线槽121的左右侧壁加工制作,如冲压、打扁等方式获得刀刃形式的刺破结构;第一夹线接触部123由第一线槽121的左右侧壁构成,且第一夹线接触部123形成的夹口小于第一刺破部122形成的刺破口。在第二线槽131上依照由下往上的顺序设有第二刺破部132和第二夹线接触部133,第二刺破部132由第二线槽131的左右侧壁加工制作,如冲压、打扁等方式获得刀刃形式的刺破结构;第二夹线接触部133由第二线槽131的左右侧壁构成,且第二夹线接触部133形成的夹口小于第二刺破部132形成的刺破口。第一刺破部122和第二刺破部132用于刺破漆包线4的漆皮,第一夹线接触部123和第二夹线接触部133用于固定被刺破的漆包线并与漆包线内的导体形成导通连接。使用时,漆包线4顺沿沟槽15挂入,并用力压入第一线槽121和第二线槽131,并停留在第一夹线接触部123和第二夹线接触部133处即可达到刺破接线,实现在漆包线的前后两个点位上夹持接触,增加接触面积和接线的可靠性。该公端子2具有接线端21和插接端22,接线端21与第一导线3导通连接,而插接端22通过活接方式插入母端子1的插接口14中并与母端子1导通连接,实现接线导通功效。
[0021]参阅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公端子2的接线端21通过铆压方式连接第一导线3,而公端子2的插接端22设计为扁平鱼叉形状,留有相应避让空间221,以便漆包线穿过该避让空间221,确保插接端22的插入深度及接触面积。所述第一支撑片12上设有弹性支撑部124,该弹性支撑部124位于所述的插接口14内;公端子2的插接端插入母端子1的插接口14时,弹性支撑部124支顶公端子2的插接端22,使插接端22紧贴第二支撑片13的内侧面,由此可增加插拔力及接触导通性能。本实施例的弹性支撑部124是由第一支撑片12的上端局部向内弯折构造,结构简单,方便制作。
[0022]参阅图3、4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刺破端子,其特征在于,具有:母端子(1),该母端子(1)为U形结构体,母端子(1)具有底部(11)及从底部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撑片(12)和第二支撑片(13),第一支撑片(12)和第二支撑片(13)形成前后间隔关系,并在第一支撑片(12)和第二支撑片(13)之间设有开口朝上的插接口(14);所述母端子(1)的底部设有沟槽(15),该沟槽(15)贯通母端子(1)的前后端,且沟槽(15)还从母端子(1)的底部向上延伸到第一支撑片(12)和第二支撑片(13)上,为此,使第一支撑片(12)上获得连通沟槽(15)的第一线槽(121),第二支撑片(13)上获得连通沟槽(15)的第二线槽(131),在第一线槽(121)上依照由下往上的顺序设有第一刺破部(122)和第一夹线接触部(123),在第二线槽(131)上依照由下往上的顺序设有第二刺破部(132)和第二夹线接触部(133);第一刺破部(122)和第二刺破部(132)用于刺破漆包线(4)的漆皮,第一夹线接触部(123)和第二夹线接触部(133)用于固定被刺破的漆包线并与漆包线内的导体形成导通连接;公端子(2),该公端子(2)具有接线端(21)和插接端(22),接线端(21)与第一导线(3)导通连接,而插接端(22)通过活接方式插入母端子(1)的插接口(14)中并与母端子(1)导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瑞
申请(专利权)人:陈俊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