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俊瑞专利>正文

公母对插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2538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公母对插端子,包括有公端子和母端子,公端子具有前端的插接部和后端的铆压部,该插接部具有接触主体及弹片,弹片上设有按压部,以便操作弹片;母端子具有由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顶板围合形成的插槽,该插槽适配公端子的插接部插入连接,且通过弹片在插槽中的受力来增强接触主体与插槽内壁的接触关系;所述母端子上还设有限制插接部插入深度的止挡部及限制插接部插入回退的卡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方便制作,且插接使用轻便,并具有有效定位及防脱,同时增加配合端子的接触点以加大载流量,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母对插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元件
,尤其是涉及配套实施的公母对插端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公母对插端子是电气连接中常见的元件,通过公母端子的对插连接,达到通电或信号传输的作用。在电子行业中,特别是较为精密的电子设备中,都要求连接器产品的体积更为小巧以节省装配空间。然而,尺寸过小导致连接器在结构方面会伴随一些缺陷,如连接不够稳固、不易插接使用、对于导电端子的固定不稳,等等,从而在使用后可以会造成产品易晃动、导电端子装配时易变形、松脱等问题。为此,为了确保建立稳定的机械和电气连接,有的公母对插端子设计了较为紧密的插接配合结构,导致插拔力过大,拔出困难,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母对插端子,很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保证端子使用性能,且用户体验更佳。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公母对插端子,包括有公端子和母端子,其中:
[0006]所述的公端子具有前端的插接部和后端的铆压部,该插接部具有接触主体及弹片,弹片上设有按压部,以便操作弹片;
[0007]所述的母端子具有由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顶板围合形成的插槽,该插槽适配公端子的插接部插入连接,且通过弹片在插槽中的受力来增强接触主体与插槽内壁的接触关系;所述母端子上还设有限制插接部插入深度的止挡部及限制插接部插入回退的卡制部。
[0008]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弹片是从接触主体的前端回折延伸所得,且弹片位于接触主体的上侧并与接触主体形成一夹角,该夹角是锐角,按压部设置在弹片回折延伸的末端。
[0009]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接触主体包括有平直设置的接触板及从接触板的侧边向上翻折的围边,围边与插槽的内侧壁接触连接,弹片的正投影落在接触板上。
[0010]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止挡部是顶板向下凸伸的凸块,公端子的插接部上设有匹配止挡部支顶的凹陷槽。
[0011]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卡制部是左侧板的上侧边向内弯折的第一内折块和右侧板的上侧边向内弯折的第二内折块,该第一内折块和第二内折块左右相对设置且靠近插槽的后端,所述的弹片上设有左右相对的两个缺口,该两个缺口在弹片的弹性力下分别匹配第一内折块和第二内折块卡接。
[0012]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母端子的后端还设有引导公端子的插接部插入插槽的导向板,导向板分设在插槽后端的左右侧边,左右的导向板形成外张的喇叭状。
[0013]本技术在公端子的插接部设置接触主体及弹片,母端子具有由底板、左侧板、
右侧板和顶板围合形成的插槽,该插槽适配公端子的插接部插入连接,且通过弹片在插槽中的受力来增强接触主体与插槽内壁的接触关系;确保公端子和母端子紧密接触,获得较大的接触面积,导电能力更强。同时在母端子上还设有限制插接部插入深度的止挡部,由此可轻松确定公端子插入深度,有定位功效,防止公端子插入过深;以及母端子上还设有限制插接部插入回退的卡制部,有较佳的防退卡制,确保不会松脱,增加使用性能。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方便制作,且插接使用轻便,并增加配合端子的接触点以加大载流量,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0014]附图说明:
[0015]附图1为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7]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公端子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母端子结构示意图。
[0019]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参阅图1、2、3、4所示,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有关一种公母对插端子,尤其是用于PCBA板上导电使用,包括有公端子10和母端子20,优选地,公端子10和母端子20通过冲压制作,整体结构性好,方便制作。其中,所述的公端子10具有前端的插接部1和后端的铆压部2,该插接部1具有接触主体11及弹片12,弹片12上设有按压部121,以便操作弹片;铆压部2包括向中心弯折的第一铆压翼片21和第二铆压翼片22,第一铆压翼片21和第二铆压翼片22在远离插接部1的方向先后布置,实现前后压铆连接导线,提升连线的稳固性及有效性。当然,根据实际接线需要,铆压部2也可以在插接部1的一端横向设置,连接导线后可获得导线与端子呈90
°
角的布置形式,具体形式在此不再一一作图赘述,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铆压部2的接线方向。所述的母端子20具有由底板3、左侧板4、右侧板5和顶板6围合形成的插槽201,该插槽201适配公端子10的插接部1插入连接,且通过弹片12在插槽201中的受力来增强接触主体11与插槽201内壁的接触关系,确保公端子和母端子紧密接触,获得较大的接触面积,导电能力更强。所述母端子20上还设有限制插接部1插入深度的止挡部及限制插接部1插入回退的卡制部,有定位功效,防止公端子插入过深;以及确保公端子和母端子插接后不会松脱,增加使用性能。
[0023]参阅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是,所述弹片12是从接触主体11的前端回折延伸所得,一体式结构,方便制作,且结构性好,使用寿命长。弹片12位于接触主体11的上侧并与接触主体11形成一夹角,该夹角是锐角,按压部121设置在弹片12回折延伸的末端。弹片12插入插槽201后受到顶板6下压,利用弹片12的弹性力,不仅增加插拔性,且会产生向下的压力,使接触主体11紧密的贴合连接底板3,获得较大的接触面积,增强导电能力。同时在
实际使用时,也方便操作弹片12,解除弹性压制,方便插拔公端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主体11包括有平直设置的接触板111及从接触板111的侧边向上翻折的围边112,围边112与插槽201的内侧壁接触连接,弹片12的正投影落在接触板111上。该结构利用围边112增加接触主体11的结构性,不易变形,确保插拔使用,且围边112还可增加导电接触面积,提升端子导电能力。弹片12的正投影落在接触板111上,不仅方便制作,且有效避免干涉,提升使用性。
[0024]参阅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是,所述止挡部是顶板6向下凸伸的凸块61,结构简单,方便制作,直接冲压成型即可。公端子10的插接部1上设有匹配止挡部支顶的凹陷槽13,图中凹陷槽13位于弹片12与接触主体11衔接的弯折部位且居中,获得止挡定位功效,防止公端子插入过深,便于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公母对插端子,包括有公端子(10)和母端子(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端子(10)具有前端的插接部(1)和后端的铆压部(2),该插接部(1)具有接触主体(11)及弹片(12),弹片(12)上设有按压部(121),以便操作弹片;所述的母端子(20)具有由底板(3)、左侧板(4)、右侧板(5)和顶板(6)围合形成的插槽(201),该插槽(201)适配公端子(10)的插接部(1)插入连接,且通过弹片(12)在插槽(201)中的受力来增强接触主体(11)与插槽(201)内壁的接触关系;所述母端子(20)上还设有限制插接部(1)插入深度的止挡部及限制插接部(1)插入回退的卡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母对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12)是从接触主体(11)的前端回折延伸所得,且弹片(12)位于接触主体(11)的上侧并与接触主体(11)形成一夹角,该夹角是锐角,按压部(121)设置在弹片(12)回折延伸的末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公母对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主体(11)包括有平直设置的接触板(111)及从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瑞
申请(专利权)人:陈俊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