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肝素钠沉淀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2898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肝素钠沉淀分离装置,属于肝素钠生产领域,肝素钠沉淀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设置于分离罐一侧的回收罐,分离罐的罐顶开设有进料口和第一排废口,分离罐的一侧设置有回收罐,回收罐的罐顶开设有进液口和第二排废口,回收罐上设置有第一液位观察窗,第一排废口与进液口之间设置有使分离罐内的废液抽取到回收罐内回收收集的回收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自动化的结构使废水输送更加便捷,利用第一液位观察窗可以直接的观察到回收罐内部状态,通过回收废水避免了每次在抽取时抽取到的部分药液直接抛弃,减少了成本浪费,提高了工作与人员的效率,提高了废水的再利用率,避免了药液的浪费。避免了药液的浪费。避免了药液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肝素钠沉淀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肝素钠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肝素钠沉淀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肝素钠是粘多糖硫酸酯类抗凝血药,肝素钠是由猪或牛的肠粘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聚糖的钠盐,属粘多糖类物质。肝素钠是粘多糖硫酸脂类抗凝血药,并且是世界上最有效和临床用量最大的抗凝血药物,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液透析治疗,肝素钠是临床上使用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抗凝剂,肝素钠在生物体内与蛋白的复合物形式出现,这种复合物没有抗凝血活性,只有将其单独分离出来才能表现出抗凝血活性,肝素钠在生物界分布广泛,存在于高等哺乳动物中,如猪、牛、羊等的肺部组织、肠组织中,目前国内外公认安全的肝素钠来源是从猪小肠中提取,常见的分离方式需要将猪小肠进行刮肠、碾碎、酶解或盐解等方式,形成小肠的黏膜溶液,将肝素钠释放出来,再加入树脂进行吸附。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传统的分离工艺设备采用一个可以容纳大量溶液的沉淀罐,在沉淀罐内设置离心搅拌机构使其离心分离,然后在罐体的容腔内置入一根吸管,将肝素钠药液上层的废水抽走而得到肝素钠药液。但吸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肝素钠沉淀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4)、设置于分离罐(4)一侧的回收罐(20),所述分离罐(4)与回收罐(20)内均设置有用于分离沉淀药液的分离机构,所述分离罐(4)与回收罐(20)上均设置有用于驱动分离机构工作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分离罐(4)的罐顶开设有进料口(2)和第一排废口(9),所述分离罐(4)的罐底开设有第一出料口(6),所述回收罐(20)的罐顶开设有进液口(34)和第二排废口(32),所述回收罐(20)的罐底还开设有第二出料口(3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口(6)上安装有第一阀门(7),所述回收罐(20)上设置有第一液位观察窗(30),所述第二出料口(35)上安装有第二阀门(31),所述第一排废口(9)与进液口(34)之间设置有使分离罐(4)内的废液抽取到回收罐(20)内回收收集的回收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肝素钠沉淀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机构包括连通第一排废口(9)与进液口(34)的输送管(12)、设置于分离罐(4)一侧的固定板(17)、设置于固定板(17)上用于对输送管(12)升降的升降机构、安装在输送管(12)上的抽液泵(13)及与抽液泵(13)控制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抽液泵(13)固定在回收罐(20)的罐顶上,输送管(12)的进液端延长并伸进第一排废口(9),输送管(12)的出液端与进液口(34)连通,所述输送管(12)上还设置有用于感应输送管(12)内药液浓度变化的第一浓度检测盒(11),所述输送管(12)连接第一浓度检测盒(11)的一段为可伸缩的波纹管段,所述输送管(12)的进液口(34)处设置有控制升降机构启停的液位传感器。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兰勇余艳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市平桥区鑫益肠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