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2800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和第五MOS管,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二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一电阻外接有psense_2端子,第一MOS管的源极外接有VCC端子,第一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与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第二MOS管的源极与第三MOS管的漏极相连,且第三MOS管的栅极与其漏极相连,第三MOS管的源极接地,第四MOS管的源极外接DVDD端子,第四MOS管的栅极与第五MOS管的栅极相连,第五MOS管的源极接地,第四MOS管的漏极通过第四电阻与第五MOS管的漏极相连,第四MOS管通过三态门外接有bp端子,第四MOS管外接有电源掉电逻辑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逻辑判断对输出信号进行控制使得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易于操作。易于操作。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电源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电芯作为动力电池的最小单位,也是电能存储单元,它必须要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以尽可能多的存储电能,使电动汽车拥有更远的续航里程。除此之外,电芯的寿命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任何一颗电芯的损坏,都会导致整个电池包的损坏。因此,在电芯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关测试,以更好地保障动力电池的品质。
[0003]为确保电池性能良好,需要对电池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特别是芯片单元数量较大时,多个信号共同控制一个输出信号,经常会有信号干扰使得芯片出现逻辑混乱,进而使电路进入未知状态,使得整个电池管理系统出现工作混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源控制电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和第五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一电阻外接有psense_2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和第五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一电阻外接有psense_2端子,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外接有VCC端子,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相连,且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与其漏极相连,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外接DVDD端子,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通过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通过三态门外接有bp端子,所述第四MOS管外接有电源掉电逻辑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掉电逻辑电路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第一与非门和第二与非门,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一反相器外接有bpn端子,所述第一与非门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与非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所第二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外接有OD_2nd端子,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外接有PWD_EN端子,所述第二与非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鹏翔华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