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TBM整机长距离快速过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236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盾构/TBM整机长距离快速过站的方法。其采用采用盾构/TBM主机与后配套台车不分离,全线利用盾构/TBM自身的推进油缸在钢棒的反力作用下牵引台车同步前移,导台上设置有轨道组,轨道组以6米为一组,一组轨道组包括有台车轨道和平板车轨道,台车轨道和平板车轨道均铺设在型钢轨道支撑上,且平板车轨道位于台车轨道内侧;在盾构/TBM出洞到后配套台车拖出隧道期间在盾构/TBM的设备桥范围内先铺设一组轨道组,空推每完成6米,在台车前再铺设一组所述轨道组,依次循环;每推进6米完成后进行轨道组拆除并利用卷扬机和平板小车将轨道组循环向前倒运。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施工简单、施工速度快,施工效率高,安全快捷。安全快捷。安全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盾构/TBM整机长距离快速过站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盾构/TBM整机长距离快速过站的方法,主要用于盾构/TBM隧道空推过站施工,属于盾构/TBM施工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盾构法在轨道交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盾构法隧道施工中,TBM开始逐步应用于城市地铁硬岩区间施工以取代传统的矿山法施工。TBM施工时需连续掘进多个区间,在两个区间之间需进行TBM转场。传统的盾构或TBM空推速度较慢,效率低下,单班的空推速度一般在25

35米左右,极大地制约了整体施工进度,同时增加了施工成本。在TBM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地铁施工背景下,如何安全、优质、高效、快速、经济地完成TBM的转场是保证TBM能够连续施工,保持机械化施工安全、快速等方面优势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施工方法简单、施工速度快,效率高、安全快捷、施工费用低的长距离快速过站的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盾构/TBM整机长距离快速过站的方法,包括导台,导台上预埋有主机导轨,盾构/TBM位于导台上,其特征是:盾构/TBM的主机与后配套台车不分离,盾构/TBM出洞后在盾尾内侧底部设置两块连接在一起的标准环管片,并采用厚3mm、宽50mm的扁铁将标准环管片与盾构/TBM底部的推进油缸的撑靴连为一个整体,在所述标准环管片后部的导台上固定设置有前后两排钢棒,每排有两根钢棒,前后两排钢棒之间采用型钢搭接为一体,导台上部预埋有两列钢套筒,每列间隔1m布置有多个钢套筒,所述钢棒固定在所述钢套筒内;通过盾构/TBM底部的推进油缸顶推所述标准环管片,所述标准环管片与所述钢棒接触,在所述钢棒的反作用力下盾体沿着导台向前移动;推进油缸伸出2m后,一个行程空推完成,推进油缸回收,同时带动标准环管片收回盾尾,然后将钢棒向前移动2个钢套筒位,钢棒加固完成后进行下一个循环空推;
[0005]导台上设置有轨道组,盾构/TBM后配套台车在主机空推中受到牵引作用下沿着导台上的轨道组不断向前移动,所述轨道组以6米为一组,一组轨道组包括有台车轨道和平板车轨道,台车轨道和平板车轨道均铺设在型钢轨道支撑上,且平板车轨道位于台车轨道内侧;在盾构/TBM出洞到后配套台车拖出隧道期间在盾构/TBM的设备桥范围内先铺设一组轨道组,空推每完成6米,在台车前再铺设一组所述轨道组,依次循环;每推进6米完成后进行轨道组拆除并利用卷扬机和平板小车将轨道组循环向前倒运。
[0006]本专利技术在空推过程中采用盾构/TBM主机与后配套台车不分离,全线利用盾构/TBM自身的推进油缸在钢棒的反力作用下牵引台车同步前移,使用卷扬机和平板小车倒运轨道组,满足循环空推。标准环管片为混凝土结构,在推进油缸的带动下可整体前移,不需要二次倒运,同时利用混凝土管片传力,避免了传力装置变形,提高了传力装置刚度。
[0007]进一步的,在盾构/TBM的设备桥位置设置有两根平行的导轨梁,每根导轨梁上分
别设置一个可移动的电动葫芦,两个电动葫芦下部悬吊有一根横梁,横梁下部连接有吊耳安装卸扣,移动钢棒时,通过电动葫芦吊起钢棒沿导轨梁移动至下一个钢套筒位置。通过电动葫芦移动钢棒,施工安全,效率高,可提高空推速度。
[0008]进一步的,为保证钢棒在空推过程中提供可靠的反力,钢套筒的埋深为40cm。埋深不够容易造成钢棒无法提供足够的反力来支持空推。
[0009]进一步的,每组轨道组设置有6个间隔均匀布置的型钢轨道支撑。
[0010]进一步的,导台上预埋的主机导轨在主机空推前涂抹润滑脂,以降低摩擦系数。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方法施工简单、施工速度快,施工效率高,安全快捷,利用盾构/TBM自身的推进油缸进行推进,对设备起到保护的作用,降低了设备故障率,长距离空推过站施工不用全面铺设轨道支撑和轨道,节约了施工成本,且盾构或TBM空推不影响车站施工,极大地缩短了整体施工工期。
[001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0013]1、施工速度快,施工效率高:现有技术中,盾构/TBM单班的空推速度一般在25

35米左右,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后平均日空推指标可以达到120.9m/天,施工效率高,空推速度快。
[0014]2、安全快捷:本专利技术采用盾构/TBM整机空推,空推过程中主机与后配套台车不分离,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无需拆装设备,节约了施工时间,规避了盾构/TBM拆机和组装时的安全风险;盾构/TBM主机采用在预制混凝土导台上空推施工,规避了TBM主机侧翻倾覆等重大施工风险,保证了安全施工;
[0015]3、节省施工成本:盾构/TBM的推进油缸在钢棒的反力作用下牵引台车同步前移的方式,提高了空推的速度,节约了施工时间;长距离施工不需要全面铺设轨道支撑和轨道,节约周转料数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0016]本专利技术方法,尤其适用于处于施工环境狭小、周边建筑物密集、隧道正线位于交通要道正下方时,在道路上方设置始发井困难的情况,面临施工工期压力大时可满足盾构/TBM短时间内进行二次始发施工。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的空推工艺流程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导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轨道组的布置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轨道组的断面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空推时的示意图;
[0022]图中,1、盾尾,2、导台,3、推进油缸,4、导轨梁,5、标准环管片,6、电动葫芦,7、钢棒,8、主机导轨,9、钢套筒,10、台车轨道,11、平板车轨道,12、型钢轨道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如附图所示,一种盾构/TBM整机长距离快速过站的方法,其采用盾构/TBM出洞后盾构/TBM的主机与后配套台车不分离,全线利用盾构/TBM的推进油缸在钢棒的反力作用下牵引后配套台车同步前移,在导台上设置轨道组用于后配套台车和平板小车的轨道,通过
平板小车倒运轨道组。
[0025]技术方案为:包括混凝土浇筑完成的导台2,导台2上预埋有主机导轨8。盾构/TBM出洞后,盾构/TBM的主机与后配套台车不分离,盾构/TBM主机位于导台2上并与主机导轨8配合。盾构/TBM出洞后在盾尾1内侧底部设置两块连接在一起的标准环管片5,并采用厚3mm、宽50mm的扁铁将标准环管片5与盾构/TBM底部的推进油缸3的撑靴连为一个整体;在所述标准环管片5后部的导台2上固定设置有前后两排钢棒7,每排有两根钢棒7,前后两排钢棒7之间采用型钢搭接为一体,导台2上部预埋有两列钢套筒9,每列间隔1m布置有多个钢套筒9,钢套筒9在导台2浇筑施工前全部预埋到位,保证埋深达到40cm,误差不得超过5cm,所述钢棒7插装在钢套筒9内并进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TBM整机长距离快速过站的方法,包括导台(2),导台(2)上预埋有主机导轨,盾构/TBM位于导台(2)上,其特征是:盾构/TBM的主机与后配套台车不分离,盾构/TBM出洞后在盾尾内侧底部设置两块连接在一起的标准环管片,并采用厚3mm、宽50mm的扁铁将标准环管片与盾构/TBM底部的推进油缸的撑靴连为一个整体,在所述标准环管片后部的导台(2)上固定设置有前后两排钢棒(7),每排有两根钢棒(7),前后两排钢棒(7)之间采用型钢搭接为一体,导台(2)上部预埋有两列钢套筒(9),每列间隔1m布置有多个钢套筒(9),所述钢棒(7)固定在所述钢套筒(9)内;通过盾构/TBM底部的推进油缸(3)顶推所述标准环管片,所述标准环管片与所述钢棒(7)接触,在所述钢棒的反作用力下盾体沿着导台(2)向前移动;推进油缸(3)伸出2m后,一个行程空推完成,推进油缸(3)回收,同时带动标准环管片收回盾尾,然后将钢棒(7)向前移动2个钢套筒位,钢棒(7)加固完成后进行下一个循环空推;导台(2)上设置有轨道组,盾构/TBM后配套台车在主机空推中受到牵引作用下沿着导台(2)上的轨道组不断向前移动,所述轨道组以6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向东孙世奇栾朝翔孟志明郑晓健王毅朱京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