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致远专利>正文

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圆锥式高压放电电极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40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圆锥式高压放电电极头,其特征在于:将正、负两个电极的头部均设计成圆锥状,正、负两个电极头以圆锥尖端对置,并在轴向同轴排列,两个圆锥尖端之间有一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机使用的一种高压放电电极头构造,该圆锥式高压放电电极头与现有面对面、面对尖放电结构相比,保证了放电位置的稳定,改善了冲击波的放电特性和冲击波的聚焦效果,提高了冲击波的聚焦压力,进而提高了治疗效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上使用的高压放电电极,具体涉及体外冲击波治疗机使用的一种高压放电电极头构造。该高压放电电极头应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体外冲击波骨科治疗机等液电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机。
技术介绍
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rtripsy,ESWL)是一种非手术治疗结石病的新方法,是二十世纪三大医疗新技术(CT、MRI、ESWL)之一。ESWL的关键在于冲击波发生源,而高压放电则是冲击波发生源的核心。那么高压放电电极头则又是高压放电电极的核心部分。所谓高压放电电极头是指正、负两个电极的头部在对置状态下构成的一种直流高压放电结构,即将正、负两个电极头对置,其电极头之间设有放电间隙,工作中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3.5kv~16kv的直流高压,在脉冲放电时电流可高达10~20kA,放电中心由于放电弧道急剧膨胀而形成高能冲击波,从放电中心向外传播,当冲击波遇到金属反射腔时,被反射并聚焦到治疗焦点,这时此处可以出现10~100Mpa的高压力。如果此时将人体的结石调整到这个位置,随着一次次放电产生的冲击,结石被逐步粉碎成小颗粒状,以便从人体中排出。目前,国内外液电体外冲击波源的制造厂家生产的正、负电极头大多采用面对面的放电结构(包括平面对平面、平面对球面、球面对球面),见图1所示,也有极少数厂家采用面对尖的放电结构,见图2所示,但无人采用尖对尖的放电结构,见图3所示。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往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为尖对尖的放电结构因放电磨损太大,使用寿命短,无法满足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没有实用价值。这已成为本领域公认的一种事实。然而,现有的面对面放电结构和面对尖放电结构尽管使用多年,但其存在的主要缺点是使用中,由于放电间隙至少一端为面结构,有时放电位置会产生偏离,从而造成第一焦点的位置不稳定,也叫第一焦点飘移,这样直接影响冲击波的聚焦效果,降低冲击波的碎石压力,进而影响治疗效果,严重的甚至造成治疗无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圆锥式高压放电电极头,其目的是保证放电位置的稳定,改善冲击波的放电特性,改善冲击波的聚焦效果,提高冲击波的聚焦压力,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圆锥式高压放电电极头,将正、负两个电极的头部均设计成圆锥状,正、负两个电极头以圆锥尖端对置,并在轴向同轴排列,两个圆锥尖端之间有一间隙。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为减少高压放电对电极头的损耗,在正、负电极头的所使用的材料方面,选择一种耐磨的硬质合金材料。2、上述方案中,为进一步增加电极头的表面硬度,以克服圆锥对圆锥易损之不利,在加工电极头时,采用热处理工艺来保证。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见图4和图5,从圆锥对圆锥冲击波特性和面对面(包括面对尖)冲击波特性分析看,圆锥对圆锥的冲击波波形明显较好,圆锥对圆锥的冲击波压力也明显提高。2、从模拟碎石效果看,在相同条件下,用圆锥对圆锥的电极头粉碎一块模拟结石,放电次数会减少,击碎的碎石颗粒更小,碎石效果更好,碎石利于排出。3、从工作寿命试验看,用圆锥对圆锥的电极头的放电电极在高压放电2000次后(国家YY/T0001-90标准规定)正、负电极头之间的间隙未比面对面的来得大。标准规定在高压放电2000次后,正、负电极头之间的间隙应小于3mm。测试结果表明面对面的测得为1.9mm,而圆锥对圆锥的电极头之间隙测得也为1.9mm,损耗相当。4、从临床效果来看,由于放电位置的稳定,改善了冲击波的放电特性,提高了冲击波的聚焦压力,也提高了治疗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正、负电极头,面对面的放电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现有正、负电极头,面对尖的放电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正、负电极头,尖对尖的放电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现有面对面、面对尖电极头的冲击波特性图;附图5为本技术圆锥对圆锥电极头的冲击波特性图;附图6为本技术圆锥对圆锥电极头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圆锥式高压放电电极主视图。以上附图中1、正电极头;2、负电极头;3、负电极架;4、绝缘外杆套;5、电极外杆;6、绝缘内杆套;7、电极内杆;8、负电极;9、正电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附图6所示,一种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圆锥式高压放电电极头,将正电极头1和负电极头2均设计成圆锥状,正、负两个电极头1、2以圆锥尖端对置,并在轴向同轴排列,两个圆锥尖端之间有一间隙。为减少高压放电对电极头的损耗,在正、负电极头1、2的所使用的材料方面,选择一种耐磨的硬质合金材料。为进一步增加电极头的表面硬度,以克服圆锥对圆锥易损之不利,在加工电极头时,采用热处理工艺来保证。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圆锥式高压放电电极头在ZY-EL-108型体外冲击波治疗机电极中的应用。该高压放电电极由负电极8(上电极)、正电极9(下电极)、负电极架3、绝缘外杆套4、电极外杆5、绝缘内杆套6和电极内杆7组成。电极内杆7与正电极9相连,电极外杆5通过负电极架3与负电极8相连。绝缘外杆套4和绝缘内杆套6作为绝缘隔离层。负电极8与正电极9头部为本技术结构,这里不再重复描述。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圆锥式高压放电电极头,其特征在于将正、负两个电极的头部均设计成圆锥状,正、负两个电极头以圆锥尖端对置,并在轴向同轴排列,两个圆锥尖端之间有一间隙。专利摘要一种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圆锥式高压放电电极头,其特征在于将正、负两个电极的头部均设计成圆锥状,正、负两个电极头以圆锥尖端对置,并在轴向同轴排列,两个圆锥尖端之间有一间隙。本技术涉及医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机使用的一种高压放电电极头构造,该圆锥式高压放电电极头与现有面对面、面对尖放电结构相比,保证了放电位置的稳定,改善了冲击波的放电特性和冲击波的聚焦效果,提高了冲击波的聚焦压力,进而提高了治疗效果。文档编号A61B17/225GK2790413SQ20052007062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7日专利技术者孙正 申请人:杜致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圆锥式高压放电电极头,其特征在于:将正、负两个电极的头部均设计成圆锥状,正、负两个电极头以圆锥尖端对置,并在轴向同轴排列,两个圆锥尖端之间有一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正
申请(专利权)人:杜致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