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皮、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0886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皮、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套件,包括穿刺杆、定位套管和骨粒套管,所述穿刺杆可穿过所述定位套管,所述定位套管的后端设有第一连接机构,该第一连接机构用于对接所述骨粒套管前端设有的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对接后,所述定位套管和所述骨粒套管的内径密封连通,所述骨粒套管的管内壁设有环形件,用于收窄所述骨粒套管的内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实现微创、快速的完成椎体植骨,操作安全、简便等优点。等优点。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皮、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套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经皮、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套件。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现代化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外伤和骨质疏松等因素使脊柱骨折非常常见,约占所有骨折的14%,其中胸、腰椎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90%以上。其所带来的腰背疼痛,甚至脊髓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考虑到医疗保健、康复和误工等成本,还为患者家庭乃至全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0003]对于神经损害、畸形、不稳定的脊柱骨折,以及疼痛、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脊柱骨折常需要手术治疗。为了尽快缓解疼痛、复位压缩的骨折、恢复脊柱力线、重建脊柱稳定性并且避免进一步的神经损伤,临床上常见的的手术方法是经皮椎体成型术,或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术。
[0004]椎体成型术注射的骨水泥并不能使椎体骨折愈合,常伴有泄漏的风险,从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由于椎体压缩爆裂骨折后常常导致松质骨塌陷、骨量丢失,单纯的钉棒复位固定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椎体高度,但是椎体却呈现出“蛋壳样”改变,常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从而带来椎体高度的再次丢失。而且由于失去了前柱的支撑,常导致内固定松动失败,后凸畸形再次发生,进而带来一系列并发症。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诸多学者应用经椎弓根植骨技术治疗脊柱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维持椎体高度、减少并发症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但在临床上多为开放手术,创伤较大,相对出血也较多。微创经皮、经椎弓根植骨因缺乏良好的操作工具和方法,至今并未在临床广泛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经皮、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套件,实现微创、快速的完成椎体植骨,操作安全、简便。
[0007]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经皮、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套件,包括穿刺杆、定位套管和骨粒套管,所述穿刺杆可穿过所述定位套管,所述定位套管的后端设有第一连接机构,该第一连接机构用于对接所述骨粒套管前端设有的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对接后,所述定位套管和所述骨粒套管的内径密封连通,所述骨粒套管的管内壁设有环形件,用于收窄所述骨粒套管的内径。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骨粒套管的后端设有漏斗,填充颗粒可通过漏斗进入骨粒套管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漏斗为葫芦瓢形或T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穿刺杆可从后端插入骨粒套管,穿刺杆和环形件配合碾压骨粒套管内的填充颗粒。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为可互相嵌和的卡环结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环形件的截面为半圆弧形或三角形。
[0014]进一步地,所述穿刺杆上设有把手杆,所述穿刺杆的尾端设有通孔,所述把手杆穿过所述通孔。
[0015]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套管的前端外壁设有螺纹结构。
[0016]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套管的前端外径小于定位套管的整体外径,形成台阶式的限位结构。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设计了穿刺杆、定位套管和骨粒套管;使用时,首先利用穿刺杆经皮经椎弓根穿刺定位,将定位套管对接骨粒套管后,套入穿刺杆经皮、经椎弓根旋转进入椎体,之后取出穿刺杆,使用者即可从骨粒套管的后端灌入填充颗粒,并用穿刺杆按压,填充颗粒经过骨粒套管内的环形件被挤压研磨为粉末状或骨泥状,拆卸骨粒套管,再使用穿刺杆经定位套管对挤压研磨后的骨泥进行按压,使其在椎体内填充,从而实现微创植骨。
[0019]2、在骨粒套管的后端设漏斗,便于填充颗粒进入骨粒套管;并且漏斗可以设置为葫芦瓢形,一半用于漏斗功能,另一半用于填充颗粒的临时存放,使用者可以方便控制进入骨粒套管的颗粒量;漏斗也可以设置为T形,既可以满足漏斗功能,也可以用于填充颗粒的临时存放,还方便使用者手持旋转操作。
[0020]3、穿刺杆既可以作为穿刺工具,又可以作为和骨粒套管配合的塞压工具,节省套件零件。
[0021]4、穿刺杆的尾端设有可拆卸的把手杆,把手杆安装时便于穿刺操作;把手杆拆卸后可以不影响定位套管的套入。
[0022]5、定位套管的前端外壁设有螺纹结构,便于定位套管旋转进入椎弓根和椎体。
[0023]6、定位套管的前端具有台阶式的限位结构,避免过深进入椎弓根,提高安全性和保护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穿刺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定位套管和骨粒套管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定位套管的剖视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骨粒套管的剖视示意图。
[0028]图5为使用过程中定位套管和骨粒套管套入穿刺杆的状态示意图。
[0029]图6为使用过程中穿刺杆塞压骨粒套管的状态示意图。
[0030]图7为骨颗粒的粉碎示意图。
[0031]图8为使用过程中穿刺杆塞压定位套管的状态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1、穿刺杆,2、定位套管,21、第一连接机构,23、螺纹结构,24、限位结构,3、骨粒套管,31、第二连接机构,32、环形件,33、漏斗,4、把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
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皮、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套件,包括穿刺杆1、定位套管2和骨粒套管3。
[0035]穿刺杆1的前端为尖端,在尾端设有把手杆4。具体为,在穿刺杆1的尾端设有径向贯通的通孔,把手杆4穿过通孔从两侧露出,和穿刺杆1本体形成十字。安装把手杆4后可以便于穿刺操作。
[0036]如图2和图3所示,定位套管的前端外径小于定位套管2的整体外径,形成台阶式的限位结构24,这种结构可以避免定位套管过深进入椎弓根,提高安全性和保护性。在定位套管2的前端外壁设有螺纹结构23,便于定位套管2的旋转进入和固定。定位套管的后端设有第一连接机构21,用于对接骨粒套管3。
[0037]如图2和图4所示,骨粒套管3的前端设有第二连接机构31,用于和第一连接机构21对接。当第二连接机构31和第一连接机构21对接后,定位套管2和所述骨粒套管3的内径密封连通。第一连接机构21和第二连接机构31的具体结构不限,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互相嵌和的卡环结构。在骨粒套管3的后端设有漏斗33,填充颗粒可通过漏斗33进入骨粒套管3内。本实施例中,漏斗33优选采用葫芦瓢形。葫芦瓢形的优势在于漏斗33的一半用于漏斗33功能,另一半用于填充颗粒的临时存放,使用者可以方便控制进入骨粒套管3的颗粒量。
[0038]在另一实施例方式中,漏斗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皮、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杆(1)、定位套管(2)和骨粒套管(3),所述穿刺杆(1)可穿过所述定位套管(2),所述定位套管的后端设有第一连接机构(21),该第一连接机构(21)用于对接所述骨粒套管(3)前端设有的第二连接机构(31),所述第一连接机构(21)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31)对接后,所述定位套管(2)和所述骨粒套管(3)的内径密封连通,所述骨粒套管(3)的管内壁设有环形件(32),用于收窄所述骨粒套管(3)的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粒套管(3)的后端设有漏斗(33),填充颗粒可通过漏斗(33)进入骨粒套管(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皮、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33)为葫芦瓢形或T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宝志马振江马辉赵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