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单体测试用防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0109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动力电池单体测试用防爆装置。包括防爆缓冲模块、冷却喷淋模块、警报监测模块和排烟滤气模块;动力电池单体放置在防爆缓冲模块内;警报监测模块中的烟感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压采样线设置在防爆缓冲模块内;排烟滤气模块中的排烟管道一端固定在防爆缓冲模块上;冷却喷淋模块中的冷却水管、喷淋头设置在防爆缓冲模块内;冷却喷淋模块中的出水口接口、进水口接口设置在防爆缓冲模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限制动力电池单体爆炸的范围,防止其他试验样品被波及,保障工作人员和测试设备安全,且爆炸灰尘和残骸能保证密封处理,能提示工作人员及时对爆炸做出应对,还有效解决爆炸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避免扩撒到环境中。免扩撒到环境中。免扩撒到环境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单体测试用防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的说是一种动力电池单体测试用防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总成之一,各项性能指标都需要经历严苛的测试验证。随着用户对整车续驶里程的要求不断提高,动力电池多采用高镍锂离子电池,其安全性引起行业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发生安全事故会严重直接威胁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动力电池单体是动力电池系统的最小组成单元,其安全性同样不容忽视,在进行动力电池单体试验时,经常会有电池爆炸的情况发生,例如热失控、过充、过放、短路等安全试验均会造成电池单体的爆炸。技术一种动力电池单体测试用防爆装置,解决动力电池单体发生爆炸后存在的以下问题:
[0003](1)在大多数性能试验中,往往是多个样品在一个测试仪内同时进行,若某一个样品因为误操作发生失控爆炸,产生的高温和明火必然会波及其他测试样品,极易出现多个样品连锁爆炸的情况,同时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和高温,也必然对测试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0004](2)为了避免对人员造成伤害,爆炸后不允许靠近,需要等待其彻底反应完毕测试仪内温度降到安全值,等待时间过长,若直接喷淋测试箱内的细水雾降温,可能导致其他未爆炸的样品发生短路,造成更大的损失。
[0005](3)爆炸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直接扩散到空气中,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有相当大的影响,爆炸后测试仪内大量的灰尘以及电池残骸难以彻底清理,在一些安全试验中,甚至无法使用测试箱限制电池单体的爆炸。
[0006](4)试验室现有的测试仪大多都是通过监测电压和温度信号而触发警报,触发条件太少,还用该包括对气体和烟雾信号的监测;在一些安全试验中,因现场提供的测试条件无法统一,存在无法对工作人员提高警报的情况。
[0007]某些在循环寿命测试中发现,某个高循环次数动力电池单体出现本身的泄压阀爆开的情况,现场存在刺鼻性气体,此时应该判定失效,按规定不允许继续进行测试以免发生危险,经检查发现该失效电池单体的电压和温度并未发生变化,导致测试仪本身通过电压和温度到达限值而发出的警报未能触发,因此工作人员未能第一时间发现关闭测试仪;而在一些安全试验中,因现场测试条件无法统一,同样存在无法对工作人员提高警报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单体测试用防爆装置,限制动力电池单体爆炸的范围,能防止其他试验样品被波及,保障工作人员和测试设备的安全,且爆炸灰尘和残骸能保证密封处理,必要时能快速提示工作人员及时对爆炸做出应对,还有效解决爆炸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避免扩撒到环境中。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0010]一种动力电池单体测试用防爆装置,包括防爆缓冲模块、冷却喷淋模块、警报监测模块和排烟滤气模块;动力电池单体放置在防爆缓冲模块内;所述警报监测模块中的烟感传感器18、气体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20、电压采样线21 设置在防爆缓冲模块内;所述排烟滤气模块中的排烟管道15一端固定在防爆缓冲模块上;所述冷却喷淋模块中的冷却水管9、喷淋头12设置在防爆缓冲模块内;所述冷却喷淋模块中的出水口接口7、进水口接口8设置在防爆缓冲模块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防爆缓冲模块还包括高强度的金属壳体1、可拆卸金属盖板2、负极连接线4、正极连接线5、泄压阀6、缓冲板10、弹簧11;所述可拆卸金属盖板2固定在高强度的金属壳体1的上方;所述弹簧11均匀焊接在除金属壳体1的底表面外的其他四个内壁上,另一端铺设缓冲板10;所述负极连接线4 的一端与动力电池单体的负极连接;所述正极连接线5的一端与动力电池单体的正极连接;所述负极连接线4和正极连接线5的另一端与设备电流线连接;所述泄压阀6设置在可拆卸金属盖板2的中心。
[0012]进一步的,所述高强度的金属壳体1和可拆卸金属盖板2上均开有位置对应的螺孔;所述高强度的金属壳体1和可拆卸金属盖板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并通过穿过螺孔的螺栓13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高强度的金属壳体1呈矩形,侧表面设置有预留孔26。
[0014]进一步的,所述负极连接线4与正极连接线5分别穿过预留孔26,并使用高强度密封胶填满缝隙。
[0015]进一步的,所述可拆卸金属盖板2与高强度的金属壳体1采用的材质相同。
[0016]进一步的,所述警报监测模块还包括蜂鸣器19、控制器25;所述烟感传感器18和气体传感器17粘贴在高强度的金属壳体1内表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20 粘贴在动力电池单体上;所述电压采样线21与动力电池单体的正负极耳连接;所述烟感传感器18、气体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20、电压采样线21穿过预留孔 26与控制器25连接;所述控制器25与蜂鸣器19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烟感传感器18、气体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20、电压采样线21穿过预留孔26后通过密封泥将预留孔密封至无缝隙。
[0018]进一步的,所述排烟滤气模块还包括气体收集罐16;所述排烟管道15的一端与可拆卸金属盖板2连接,另一端与气体收集罐16连接;有害气体和烟雾通过排烟管道15进入气体收集罐16的第一烟气收集舱23内,再经过烟气过滤层22 的过滤进入第二烟气收集舱24。
[0019]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喷淋模块还包括喷淋头12;所述冷却水管9与出水口接口7和进水口接口8通过管箍连接;所述控制器25与喷淋头12连接;所述喷淋头12设置在高强度的金属壳体1内;所述循环泵14的进出水管,与出水口接口7 及进水口接口8对应连接,开启循环泵14,检查内外水管是否漏水,若无漏水点,循环泵14保持常开;所述出水口接口7及进水口接口8与预留孔26焊接。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1)本技术中防爆缓冲模块可以有效地将爆炸限制在箱体内,并且在缓冲减震部件的作用下,加强了装置本身的强度,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0022]2)本技术中冷却喷淋模块既能实现对爆炸后箱体的灭明火降温,还能对性能试验中因充放电导致温度升高的试验样品进行散热,该模块可以缩短从爆炸到最终残骸处
理的整个过程的时间,提高了处理效率;
[0023]3)本技术中警报监测模块可以同时对电压、温度、气体和烟雾四个信号进行监测,增加了监测点提高了警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该模块与所述的冷却喷淋模块及排烟滤气模块可进行联控,在提醒工作人员的同时,可自动联控其他模块做出响应;
[0024]4)本技术中排烟滤气模块可以将爆炸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雾集中过滤处理,避免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单体测试用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爆缓冲模块、冷却喷淋模块、警报监测模块和排烟滤气模块;动力电池单体放置在防爆缓冲模块内;所述警报监测模块中的烟感传感器(18)、气体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20)、电压采样线(21)设置在防爆缓冲模块内;所述排烟滤气模块中的排烟管道(15)一端固定在防爆缓冲模块上;所述冷却喷淋模块中的冷却水管(9)、喷淋头(12)设置在防爆缓冲模块内;所述冷却喷淋模块中的出水口接口(7)、进水口接口(8)设置在防爆缓冲模块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单体测试用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缓冲模块还包括高强度的金属壳体(1)、可拆卸金属盖板(2)、负极连接线(4)、正极连接线(5)、泄压阀(6)、缓冲板(10)、弹簧(11);所述可拆卸金属盖板(2)固定在高强度的金属壳体(1)的上方;所述弹簧(11)均匀焊接在除高强度的金属壳体(1)的底表面外的其他四个内壁上,另一端铺设缓冲板(10);所述负极连接线(4)的一端与动力电池单体的负极连接;所述正极连接线(5)的一端与动力电池单体的正极连接;所述负极连接线(4)和正极连接线(5)的另一端与设备电流线连接;所述泄压阀(6)设置在可拆卸金属盖板(2)的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单体测试用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的金属壳体(1)和可拆卸金属盖板(2)上均开有位置对应的螺孔;所述高强度的金属壳体(1)和可拆卸金属盖板(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并通过穿过螺孔的螺栓(13)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单体测试用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的金属壳体(1)呈矩形,侧表面设置有预留孔(2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单体测试用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连接线(4)与正极连接线(5)分别穿过预留孔(26),并使用高强度密封胶填满缝隙。6.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琦任毅秦立超吴昊张傲闫国丰窦智王志强马嘉良浦培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