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986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芯、第二电芯、电路板和第一粘接件,第一电芯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电极组件、第一极耳以及第一内粘接件,第一内粘接件将第一电极组件粘接固定于第一壳体,第二电芯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电极组件、第二极耳和第二内粘接件,第二内粘接件将第二电极组件粘接固定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第二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三壳部和第四壳部,第一壳部和第三壳部在同一侧,第一粘接件同时粘接第一壳部和第三壳部,第一粘接件与第一内粘接件存在重叠区域,和/或者第一粘接件与第二内粘接件存在重叠区域。该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极耳撕裂的风险,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可靠性。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可靠性。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通常安装有可循环充放电的电芯来为其提供电能,多个电芯通过串联和/或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可为电子产品提供更高的电压和/或电流,从而满足高功率应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在日常使用场景中,当出现猛烈震动、撞击或者意外跌落的情况时,电子产品中的多个电芯容易出现错位或分离,导致各个极耳的受力不均,受力较大的极耳容易出现撕裂,从而形成断路,导致电子产品无法正常使用。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降低极耳撕裂的风险,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可靠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芯、第二电芯以及电路板;第一电芯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电极组件以及第一极耳,第一电极组件收容于第一壳体内,第一极耳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极组件电连接,第一极耳的第二端伸出第一壳体后与电路板电连接;第二电芯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电极组件以及第二极耳,第二电极组件收容于第二壳体内,第二极耳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极组件电连接,第二极耳的第二端伸出第二壳体后与电路板电连接;沿第一方向,第一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第二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三壳部和第四壳部,其中,第一壳部和第三壳部在同一侧;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粘接件,第一粘接件的一侧表面包括第一粘接区和第三粘接区,第一粘接区与第一壳部粘接,第三粘接区与第三壳部粘接,电子设备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者:(1)第一电芯还包括第一内粘接件,第一内粘接件的一侧表面粘接第一电极组件,第一内粘接件的另一侧表面粘接第一壳部;沿第一方向观察,第一粘接件与第一内粘接件存在重叠区域;(2)第二电芯还包括第二内粘接件,第二内粘接件的一侧表面粘接第二电极组件,第二内粘接件的另一侧表面粘接第二壳部;沿第一方向观察,第一粘接件与第二内粘接件存在重叠区域。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粘接件与第一内粘接件存在重叠区域,和/或第一粘接件与第二内粘接件存在重叠区域,在电子设备受到猛烈震动、撞击或者意外跌落的情况时,所产生的作用于第一电芯或者第二电芯的错位拉扯力,能够通过第一粘接件和第一内粘接件迅速地传递至第一电极组件,和/或通过第一粘接件和第二内粘接件迅速地传递至第二电极组件,从而抑制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之间出现错位或分离,使得各个极耳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有效降低极耳撕裂的风险,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可靠性。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极耳的第二端沿第二方向伸出第一壳体,第二极耳的第二端沿第二方向伸出第二壳体,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此时,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均沿第二方向伸出,能够便于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与电路板的电连接。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方向观察,第一粘接件与第一内粘接件具有第一重叠区域,第一重叠区域沿第二方向的长度K1,以及,第一重叠区域沿第三方向的宽度P1满足:K1≥3mm,P1≥3mm;其中,第三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此时,第一粘接件与第一内粘接件能够更好地将作用于第一电芯的错位拉扯力传递至第一电芯中的第一电极组件,从而更好地抑制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之间出现错位或分离,使得各个极耳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进一步降低极耳撕裂的风险。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方向观察,第一粘接件与第二内粘接件具有第二重叠区域,第二重叠区域沿第一方向的长度K2,以及,第二重叠区域沿第三方向的宽度P2满足:K2≥3mm,P2≥3mm;其中,第三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此时,第一粘接件与第二内粘接件能够更好地将作用于第二电芯的错位拉扯力传递至第二电芯中的第二电极组件,从而更好地抑制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之间出现错位或分离,使得各个极耳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进一步降低极耳撕裂的风险。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多个第一粘接件。此时,即使在猛烈震动、撞击或者意外跌落的情况下导致其中一个第一粘接件失效,其他的第一粘接件仍能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降低极耳撕裂的风险。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主体,主体设有容腔,第一电芯、第二电芯以及电路板均收容于容腔;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粘接件,第二粘接件的一侧表面包括第二粘接区和第四粘接区,第二粘接区与第二壳部粘接,第四粘接区与第四壳部粘接,第二粘接件的另一侧表面与容腔的内表面粘接。此时,通过一体的第二粘接件将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与电子设备的主体粘接固定,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之间出现错位或分离,使得各个极耳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进一步降低极耳撕裂的风险。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第一壳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边和第一底边,第三壳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顶边和第三底边,第一粘接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横边;第一顶边较第一底边靠近第一极耳;第三顶边较第三底边靠近第二极耳;电子设备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者:(1)第一顶横边与第一顶边的距离L1满足:L1≤11mm,其中,第一顶横边为第一粘接件中沿第二方向最靠近第一顶边的第一横边;(2)第一底横边与第一底边的距离L2满足:L2≤11mm,其中,第一底横边为第一粘接件中沿第二方向最靠近第一底边的第一横边;(3)第一顶横边与第三顶边的距离L3满足:L3≤11mm,其中,第一顶横边为第一粘接件中沿第二方向最靠近第三顶边的第一横边;(4)第一底横边与第三底边的距离L4满足:L4≤11mm,其中,第一底横边为第一粘接件中沿第二方向最靠近第三底边的第一横边。此时,第一粘接件能够更好地抑制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之间头部和/或尾部的错位或分离,使得各个极耳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进一步降低极耳撕裂的风险。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粘接件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或者,沿第二方向,任意相邻两个第一粘接件的距离等于零。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多个第二粘接件。此时,即使在猛烈震动、撞击或者意外跌落的情况下导致其中一个第二粘接件失效,其他的第二粘接件仍能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降低极耳撕裂的风险。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第二壳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顶边和第二底边,第四壳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顶边和第四底边,第二粘接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横
边;第二顶边较第二底边靠近第一极耳;第四顶边较第四底边靠近第二极耳;电子设备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者:(1)第二顶横边与第二顶边的距离D1满足:D1≤11mm,其中,第二顶横边为第二粘接件中沿第二方向最靠近第二顶边的第二横边;(2)第二底横边与第二底边的距离D2满足:D2≤11mm,其中,第二底横边为第二粘接件中沿第二方向最靠近第二底边的第二横边;(3)第二顶横边与第四顶边的距离D3满足:D3≤11mm,其中,第二顶横边为第二粘接件中沿第二方向最靠近第四顶边的第二横边;(4)第二底横边与第四底边的距离D4满足:D4≤11mm,其中,第二底横边为第二粘接件中沿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芯、第二电芯以及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芯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电极组件以及第一极耳,所述第一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一壳体后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芯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电极组件以及第二极耳,所述第二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极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二壳体后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三壳部和第四壳部,其中,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第三壳部在同一侧;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粘接件,所述第一粘接件的一侧表面包括第一粘接区和第三粘接区,所述第一粘接区与所述第一壳部粘接,所述第三粘接区与所述第三壳部粘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者:(1)所述第一电芯还包括第一内粘接件,所述第一内粘接件的一侧表面粘接所述第一电极组件,所述第一内粘接件的另一侧表面粘接所述第一壳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一粘接件与所述第一内粘接件存在重叠区域;(2)所述第二电芯还包括第二内粘接件,所述第二内粘接件的一侧表面粘接所述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二内粘接件的另一侧表面粘接所述第三壳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一粘接件与所述第二内粘接件存在重叠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端沿第二方向伸出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极耳的第二端沿第二方向伸出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者:(1)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一粘接件与所述第一内粘接件具有第一重叠区域,所述第一重叠区域沿第二方向的长度K1,以及,所述第一重叠区域沿第三方向的宽度P1满足:K1≥3mm,P1≥3mm;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2)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一粘接件与所述第二内粘接件具有第二重叠区域,所述第二重叠区域沿第二方向的长度K2,以及,所述第二重叠区域沿第三方向的宽度P2满足:K2≥3mm,P2≥3mm;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3)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粘接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容腔,所述第一电芯、所述第二电芯以及所述电路板均收容于所述容腔;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粘接件,所述第二粘接件的一侧表面包括第二粘接区和第四粘接区,所述第二粘接区与所述第二壳部粘接,所述第四粘接区与所述第四壳部粘接,所述第二粘接件的另一侧表面与所述容腔的内表面粘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壳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边和第一底边,所述第三壳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顶边和第三底边,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腾腾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