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铝壳电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79040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形铝壳电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和大模组电芯。外壳包括下壳体和上盖,下壳体上具有安装凹槽,安装凹槽内具有第一模组固定梁和第二模组固定梁,第一模组固定梁面上具有第一灌胶口,第二模组固定梁具有第二灌胶口,下壳体的外侧壁具有第一注胶口和第二注胶口。大模组电芯包括多排电芯,多排电芯均位于第一模组固定梁和第二模组固定梁之间,每排电芯和安装凹槽的底壁之间均垫设有条形支撑片,上盖固定盖设于下壳体上并覆盖安装凹槽。该方形铝壳电芯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涂胶方式所导致的方形铝壳电芯内电芯与外壳体之间导热胶涂胶均匀性和涂胶质量差的问题,提高方形铝壳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方形铝壳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方形铝壳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形铝壳电芯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方形铝壳电芯。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电池领域,为了提高续航能力,往往需要将不同数量的电芯通过串并联连接起来形成模组形式,以提供相应的电压或电流供负载端使用。
[0003]在相关技术中,模组形式的方形铝壳电芯,其通常采用扎带加端板的配合形式对并列设置的多个电芯进行固定,再将并列设置的电芯放入到外壳体内。在进行装配连接时,通过在外壳体的底部和电芯底面上涂膜导热胶进行粘接固定,以保证方形铝壳电芯的装配连接强度。
[0004]采用在外壳体和电芯的装配贴合面上直接涂覆导热胶的方式,往往难以保证涂胶的均匀性和涂胶面积,导致外壳体和电芯的装配贴合面上各处的连接强度层次不齐,同时也会影响铝壳电芯在装配到位后与液冷板之间的换热均温效果,降低方形铝壳电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形铝壳电芯,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涂胶方式所导致的方形铝壳电芯内电芯与外壳体之间导热胶涂胶均匀性和涂胶质量差的问题,提高方形铝壳电池的使用寿命。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铝壳电芯,其特征在于,外壳(1)和大模组电芯(2),所述外壳(1)包括下壳体(11)和上盖(12),所述下壳体(11)上具有安装凹槽(11a),所述安装凹槽(11a)内具有第一模组固定梁(13)和第二模组固定梁(14),所述第一模组固定梁(13)和所述第二模组固定梁(14)平行间隔布置且均为口型截面梁,所述第一模组固定梁(13)面向所述第二模组固定梁(14)一侧的端面上具有第一灌胶口(131),所述第二模组固定梁(14)面向所述第一模组固定梁(13)一侧的端面上具有第二灌胶口(141),所述下壳体(11)的外侧壁具有第一注胶口(111)和第二注胶口(112),所述第一注胶口(111)与所述第一模组固定梁(13)连通,所述第二注胶口(112)与所述第二模组固定梁(14)连通;所述大模组电芯(2)包括多排电芯(21),所述多排电芯(21)并列且相互间隔布置于所述安装凹槽(11a)内,每排所述电芯(21)均包括跨接串联设置的多个所述电芯(21),所述多排电芯(21)均位于所述第一模组固定梁(13)和所述第二模组固定梁(14)之间,所述多排电芯(21)与所述安装凹槽(11a)的侧壁、所述第一模组固定梁(13)和所述第二模组固定梁(14)之间均具有间隙,每排所述电芯(21)和所述安装凹槽(11a)的底壁之间均垫设有条形支撑片(22),所述条形支撑片(22)位于每排所述电芯(21)在所述安装凹槽(11a)的正投影内,所述上盖(12)固定盖设于所述下壳体(11)上并覆盖所述安装凹槽(11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铝壳电芯(2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组固定梁(13)上具有多个所述第一灌胶口(131),多个所述第一灌胶口(131)沿所述第一模组固定梁(13)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模组固定梁(14)上具有多个所述第二灌胶口(141),多个所述第二灌胶口(141)沿所述第二模组固定梁(14)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铝壳电芯(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1)上具有两个所述第一注胶口(111)和两个所述第二注胶口(112),两个所述第一注胶口(11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模组固定梁(13)两端与所述下壳体(11)的连接处,两个所述第二注胶口(112)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模组固定梁(14)两端与所述下壳体(11)的连接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铝壳电芯(21),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巍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