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含昆虫蛋白的低鱼粉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941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昆虫蛋白的低鱼粉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由鱼粉、脱脂大麦虫幼虫粉、豆粕、花生粕、虾壳粉、小麦淀粉、鱼油、大豆油、大豆卵磷脂、胆固醇、蛋氨酸、磷酸二氢钙、复合多维、复合多矿、维生素c磷酸酯、羧甲基纤维素钠、氯化胆碱、乙氧基喹啉、三氧化二铬、甜菜碱、微晶纤维素组成。脱脂大麦虫幼虫粉粗蛋白含量高达65%,粗脂肪含量为10%,水分含量6%,灰分含量3.5%,进而降低了幼虾体内脂质氧化产生酸败的风险和提高了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同时减少了脂质造成生物过氧化损伤的风险;配方饲料转化率高、适口性好,减少养殖过程氮磷的排放,替代饲料中45%鱼粉以下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健康和肌肉品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健康和肌肉品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健康和肌肉品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昆虫蛋白的低鱼粉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饲料领域,具体一种利用脱脂大麦虫蛋白替代鱼粉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的一种人工配合饲料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因其壳薄体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人们所喜爱,其产业是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世界虾类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第一的产业。蛋白质是水产饲料的主要营养物质、决定养殖成本的关键因素,同时,蛋白质含量是饲料蛋白质来源需要考虑的最重要标准之一。鱼粉含有水产养殖品种所需的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和核苷酸,因此鱼粉是水产动物饲料中维持产量、生长和一般健康的基本成分。2001年以来,对虾是消耗鱼粉最多的一个水产品种,且凡纳滨对虾的营养需求一直是营养学研究的热点。目前,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正向饲料科学界提出挑战,要求减少渔业压力,并寻找更环保的替代品来替代鱼粉。因此,寻找和开发丰富、优质、安全的饲用蛋白质资源是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0003]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动物蛋白比植物蛋白更接近鱼粉,被认为是替代鱼粉更合适的候选者。昆虫蛋白粉提供氨基酸、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能量的良好来源。基于昆虫的营养特性和环境友好的生态系统,昆虫蛋白粉已多次被研究作为水产饲料配方的优质替代蛋白质来源,其中,大麦虫(Zophobas atratus) 食性广、繁殖快、虫体大、产量高,是一种可再生昆虫生物资源,其干物质中粗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甲壳素、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含量较高,并可提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抑炎、抗菌等功效的生物活性物质,据研究报道水产动物对大麦虫营养成分的消化率较高。由于昆虫粉的脂肪酸组成不适合用于饲料添加,脱脂处理可以降低由于脂质过氧化造成动物肝脏受损的风险。这些物理压榨脱脂过程可以通过产生不同的游离氨基酸组合(AAs)进一步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并减少多余的有害脂肪含量进而提高适口性、营养可获得性、可消化性。例如大麦虫幼虫粉经物理压榨脱脂后粗蛋白含量增加20%左右,粗脂肪减少15%左右。综上所述,研究开发脱脂大麦虫幼虫粉作为替代饲料中鱼粉的新型蛋白源从而弥补水产饲料蛋白资源的不足以及提高对虾生长成为目前的对虾营养研究热点和急需解决的生产和科学问题。
[0004]目前昆虫蛋白替代鱼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未经脱脂处理的昆虫粉或浆液,但在水产膨化饲料加工中其脂肪含量过高会降低饲料的膨化效果,昆虫其油脂含量偏高易氧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在饲料的应用效果,因此脱脂的昆虫蛋白更适用于水产膨化饲料的生产。除此之外,脱脂液温度的高低对脱脂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需严格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内。
[0005]基于新型蛋白源和养殖模式,综合评估并确定脱脂大麦虫幼虫粉在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中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和适宜的替代水平,为凡纳滨对虾的精准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并进入新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含昆虫蛋白的低鱼粉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该饲料具有适口性好、营养均衡、颗粒均匀、稳定性强的特点,有效减少对虾饲料中鱼粉的使用量,并且适当替代鱼粉可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和健康。此外,养殖昆虫过程中可利用生活产生的餐厨垃圾,减少环境污染,维持水产饲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含昆虫蛋白的低鱼粉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包括鱼粉、豆粕、花生粕、虾壳粉、小麦淀粉、鱼油、大豆油、大豆卵磷脂、胆固醇、蛋氨酸、磷酸二氢钙、复合多维、复合多矿、维生素c磷酸酯、羧甲基纤维素钠、氯化胆碱、乙氧基喹啉、三氧化二铬、甜菜碱、微晶纤维素;其中:还包括脱脂大麦虫幼虫粉,所述脱脂大麦虫幼虫粉替代鱼粉用量的15%~75%,脱脂大麦虫幼虫粉的粗蛋白含量为65%,粗脂肪含量为10%,水分含量6%,灰分含量3.5%。
[0008]进一步地,所述脱脂大麦虫幼虫粉替代鱼粉用量的15%~45%。
[0009]进一步地,所述脱脂大麦虫幼虫粉含有丙氨酸4.34g/kg、天冬氨酸5.56 g/kg、谷氨酸8.97g/kg、甘氨酸3.02g/kg、组氨酸2.07g/kg、酪氨酸5.17g/kg、脯氨酸3.56g/kg、缬氨酸3.90g/kg、异亮氨酸2.81g/kg、亮氨酸4.56g/kg、赖氨酸3.71g/kg、蛋氨酸0.53g/kg、苯丙氨酸4.99g/kg、丝氨酸2.78g/kg、苏氨酸2.64g/kg、精氨酸3.51g/kg。
[0010]进一步地,所述脱脂大麦虫幼虫粉的脱脂温度为60℃~80℃。
[0011]进一步地,所述脱脂大麦虫幼虫粉的脱脂温度为70℃。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含昆虫蛋白的低鱼粉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鱼粉6.25%~21.25%、脱脂大麦虫幼虫粉4.15%~20.75%、豆粕21%、花生粕12%、虾壳粉10%、小麦淀粉13%、鱼油1%~1.2%、大豆油0.8%~3%、大豆卵磷脂1.5%、胆固醇0.5%、蛋氨酸0.25%~0.45%、磷酸二氢钙1%、复合多维2%、复合多矿2%、维生素c磷酸酯0.2%、羧甲基纤维素钠3%、氯化胆碱0.5%、乙氧基喹啉0.05%、三氧化二铬0.3%、甜菜碱1%、微晶纤维素2.45%~2.8%。
[001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昆虫蛋白的低鱼粉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取自预蛹期前收获的大麦虫幼虫,热处理杀死;
[0015]S2、将预处理的大麦虫幼虫放入螺旋压榨机中脱脂,压榨温度为60℃~ 80℃,得到脱脂大麦虫幼虫;
[0016]S3、将脱脂大麦虫幼虫置于超微粉碎机粉碎,得到脱脂大麦虫幼虫粉;
[0017]S4、将豆粕、花生粕研磨后制成粉末,与鱼粉、脱脂大麦虫幼虫粉、虾壳粉进行混合,过80目筛网,持续搅拌8~10min,得到粉末混合物;
[0018]S5、按照顺序将乙氧基喹啉、蛋氨酸、维生素c磷酸酯、三氧化二铬、磷酸二氢钙、甜菜碱、复合多维、复合多矿、羧甲基纤维素钠、微晶纤维素、小麦淀粉添加至粉末混合物中,混合搅拌5~8min,得到粗混合物;
[0019]S6、依次在容器中加入胆固醇、大豆卵磷脂、大豆油、鱼油充分混匀,然后加入到步骤S5的所述粗混合物中进一步混合,混合期间持续过80目筛4~6 次,以保证原料混合的均匀性;
[0020]S7、将氯化胆碱融入到50mL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以保证溶解充分,上述步骤S6的
混合物进行搅拌的同时,加入混合好的氯化胆碱溶液,进一步混匀,混匀后过80目筛网2~3次;
[0021]S8、使用强力搅拌机(型号:B20)进行搅拌混合,将搅拌均匀的原料转至双螺旋螺旋挤压机(F

26,SCUT,中国广东工业厂)中挤压成颗粒,得到饲料颗粒;
[0022]S6、将饲料颗粒在室内风干直到水分低于10%,将成品饲料破碎成适合养殖期间各生长阶段对虾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昆虫蛋白的低鱼粉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包括鱼粉、豆粕、花生粕、虾壳粉、小麦淀粉、鱼油、大豆油、大豆卵磷脂、胆固醇、蛋氨酸、磷酸二氢钙、复合多维、复合多矿、维生素c磷酸酯、羧甲基纤维素钠、氯化胆碱、乙氧基喹啉、三氧化二铬、甜菜碱、微晶纤维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脂大麦虫幼虫粉,所述脱脂大麦虫幼虫粉替代鱼粉用量的15%~75%,脱脂大麦虫幼虫粉的粗蛋白含量为65%,粗脂肪含量为10%,水分含量6%,灰分含量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昆虫蛋白的低鱼粉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脂大麦虫幼虫粉替代鱼粉用量的15%~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昆虫蛋白的低鱼粉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脂大麦虫幼虫粉含有丙氨酸4.34g/kg、天冬氨酸5.56g/kg、谷氨酸8.97g/kg、甘氨酸3.02g/kg、组氨酸2.07g/kg、酪氨酸5.17g/kg、脯氨酸3.56g/kg、缬氨酸3.90g/kg、异亮氨酸2.81g/kg、亮氨酸4.56g/kg、赖氨酸3.71g/kg、蛋氨酸0.53g/kg、苯丙氨酸4.99g/kg、丝氨酸2.78g/kg、苏氨酸2.64g/kg、精氨酸3.51g/k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昆虫蛋白的低鱼粉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脂大麦虫幼虫粉的脱脂温度为60℃~8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昆虫蛋白的低鱼粉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脂大麦虫幼虫粉的脱脂温度为7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昆虫蛋白的低鱼粉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鱼粉6.25%~21.25%、脱脂大麦虫幼虫粉4.15%~20.75%、豆粕21%、花生粕12%、虾壳粉10%、小麦淀粉13%、鱼油1%~1.2%、大豆油0.8%~3%、大豆卵磷脂1.5%、胆固醇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红杏李二超韩凤禄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