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及汽车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935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及汽车空调系统,涉及汽车空调系统技术领域,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包括板式换热器及分流组件,板式换热器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流体进口和第一流体出口,第二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第一流体进口用于与冷凝器的出液口连通,第一流体出口用于与蒸发器的进口连通,第二流体进口用于与蒸发器的出口连通,第二流体出口用于与压缩机的进口连通,分流组件设于第二流体进口与第二流体出口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优化冷凝器散热,提高车内降温效果。提高车内降温效果。提高车内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及汽车空调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及汽车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空调已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汽车空调可以在炎热夏天给车内降温,提高车内乘坐人员的舒适性,而冷凝器成为制约汽车空调制冷效果的关键因素。现有汽车前舱冷凝器因布置空间及散热空间的限制,散热效果较差,即使采用补偿冷凝器性能的零部件也无法达到预期的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汽车空调冷凝器散热效果差,车内降温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4]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包括板式换热器及分流组件,所述板式换热器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流体进口和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所述第一流体进口用于与冷凝器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流体出口用于与蒸发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流体进口用于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流体出口用于与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分流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流体进口与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之间。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通过板式换热器上的四个流体进出口(第一流体进口、第一流体出口、第二流体进口、第二流体出口)可分别与汽车空调系统的相关部件结合起来,汽车空调系统的冷凝器中产生的中温高压液体与压缩机进气管中的低温低压气体分别从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中流过,在板式换热器中进行热量交换,优化冷凝器性能,使得进入蒸发器的液体过冷,减少节流损失,优化蒸发器膨胀蒸发的换热性能;同时,在第二流体进口与第二流体出口之间设置分流组件,通过分流组件分流可减少进入板式换热器第二流道内的冷媒,继而减少对冷凝器出口冷媒的换热,实现对换热量的调节,满足不同换热需求,优化提升降温性能,即使在布置空间及散热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冷凝器的高效散热、降温。
[0006]可选地,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管和第一阀门,所述分流管并联于所述第二流体进口与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之间,所述第一阀门设于所述分流管上,调节所述第一阀门以控制进入所述第二流道内的冷媒的流量。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阀门为电磁阀或电子阀。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流道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流道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反。
[0009]可选地,该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还包括压板,所述第一流体进口、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体进口和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中的至少一者处设有所述压板,所述压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流体进口、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体进口或所述第
二流体出口相连通。
[0010]可选地,该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还包括第二阀门组件,所述第二阀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流体进口处。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包括第二阀门和紧固件,所述第二阀门为单向阀,所述第二阀门通过所述紧固件安装于所述板式换热器上。
[0012]可选地,所述板式换热器采用耐高压的波纹板式换热器。
[0013]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空调系统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0014]可选地,该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的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体进口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体出口通过所述膨胀阀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体进口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体出口通过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连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的爆炸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空调系统的原理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11、板式换热器;111、第一流体进口;112、第一流体出口;113、第二流体进口;114、第二流体出口;12、分流组件;121、分流管;122、第一阀门;13、压板;14、第二阀门组件;141、第二阀门;142、紧固件;2、压缩机;3、冷凝器;4、膨胀阀;5、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配合”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1,包括板式换热器11及分流组件12,所述板式换热器11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流体进口111和第一流体出口112,所述第二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流体进口
113和第二流体出口114,所述第一流体进口111用于与冷凝器3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流体出口112用于与蒸发器5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流体进口113用于与所述蒸发器5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流体出口114用于与压缩机2的进口连通,所述分流组件12设于所述第二流体进口113与所述第二流体出口114之间。
[0024]在本实施例中,汽车空调系统的冷凝器3的出口通过板式换热器11的第一流道与蒸发器5的进口连通,蒸发器5的出口通过板式换热器11的第二流道与压缩机2的进口连通,压缩机2的出口与冷凝器3的进口连通,如此可将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1与空调系统的各部件紧密结合起来。
[0025]所述第一流道内流通的冷媒为冷凝器3产生的中温高压液体,第二流道内流通的冷媒为即将进入压缩机2的低温低压气体,二者在板式换热器11的内部进行热交换,提高冷凝器3的散热性能,使得进入压缩机2的气体中夹带的液滴气化,避免对压缩机2产生液击,进入压缩机2中的气体成为过热蒸汽,减少有害过热,增加有益过热,而进入蒸发器5中的液体过冷,可减少节流损失,将蒸发器5的膨胀蒸发的换热性能最大化。而在第二流道的两端之间设置分流组件12,可分流进入第二流道的冷媒量,也即第二流体进口113进入的冷媒一部分进入第二流道,一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式换热器(11)及分流组件(12),所述板式换热器(11)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流体进口(111)和第一流体出口(112),所述第二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流体进口(113)和第二流体出口(114),所述第一流体进口(111)用于与冷凝器(3)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流体出口(112)用于与蒸发器(5)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流体进口(113)用于与所述蒸发器(5)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流体出口(114)用于与压缩机(2)的进口连通,所述分流组件(12)设于所述第二流体进口(113)与所述第二流体出口(11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12)包括分流管(121)和第一阀门(122),所述分流管(121)并联于所述第二流体进口(113)与所述第二流体出口(114)之间,所述第一阀门(122)设于所述分流管(121)上,调节所述第一阀门(122)以控制进入所述第二流道内的冷媒的流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122)为电磁阀或电子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流道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流道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板(13),所述第一流体进口(111)、所述第一流体出口(112)、所述第二流体进口(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兴旺张杰关贵龙梁小俏李永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