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重物的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8288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重物的转运装置,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悬吊机构,还包括:转动机构、夹取机构;其中:所述悬吊机构用于与起吊设备挂接;所述转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悬吊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具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相对于所述悬吊机构绕第一轴线转动,所述第一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与吊装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能够远程控制的转动机构和夹取机构,消除了原使用吊索和机械夹钳需要人为干预模铸脱模,需要人工接近高温红模,存在高温灼伤、烫伤和铸模倾倒砸伤、压伤的风险,通过转动机构和夹取机构,可控制夹取机构的旋转和抓取勾的张合,节省了脱模时间,大幅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员工现场的劳动强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重物的转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运输设备
,具体为一种高温重物的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起重设备的主要职能就是负责起重吊运工作,对工作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起重设备吊运工具的可靠性、便捷性和实用性关系到吊运过程的安全和效率。在炼钢生产过程中,为保证模铸铸模在注入钢水成型冷却后能够正常进行脱模和转运,通常在模具上方和浇口设置夹具用卡槽或台阶挂耳,并在模身设置吊耳。起重设备可使用吊索挂住吊耳或者挂耳对模具进行转运,在浇铸完成并且钢水凝固以后,使用夹具等器具进行脱模和转移作业。而目前的模铸铸模在转运过程中通常使用吊索和机械夹钳来完成物品的吊运工作,其需要人员靠近物品进行取挂作业,其不但使得操作过程中的工作效率较低,同时使用吊具不当会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为此提出一种高温重物的转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考虑到模铸铸模在注入钢水后很长时间内处于高温状态,期间不可进行人员接近挂吊索进行模具转移操作,并且其会产生大量烟尘,为保证工作效率,使用夹具进行脱模和转运是较好的选择,而常用的模铸模具为方形模为主,摆模和脱模时夹具必须调整好起吊角度保证起吊后稳定,并且部分模具分为浇冒口和模身两部分,使用夹具脱下浇冒口后夹取模身需要夹具夹脚收紧后有一定高度,综合以上几点,模具脱模装置应满足:该装置能够采用远程操作;夹具可旋转来调整控制夹取角度,夹具可控制张开与夹紧,并且长度满足现场多种模铸模具的使用,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重物的转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温重物的转运装置,包括:悬吊机构,还包括:转动机构、夹取机构;其中:所述悬吊机构用于与起吊设备挂接;所述转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悬吊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具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相对于所述悬吊机构绕第一轴线转动,所述第一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与吊装方向平行;所述夹取机构包括夹取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夹取组件安装于所述连接件上,且夹取组件具有张开状态和夹取状态,所述夹取组件处于夹取状态时用于夹紧待夹取重物,处于张开状态时解除对所述待夹取重物的夹紧,且所述夹取组件的夹取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夹紧组件在张开状态和夹取状态之间切换。
[0005]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夹取组件包括至少一对抓取夹,每一对所述抓取夹中:沿第二方向,两个抓取夹分别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两侧,每一个抓取夹的中部分别铰接于连接件,每一个抓取夹远离所述悬吊机构的一端形成夹取端,另一端形成用于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的驱动端,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0006]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每一个所述抓取夹中,所述抓取夹与连接件所形成的铰接点与所述驱动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铰接点与夹取端之间的距离。
[0007]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抓取夹的驱动端相铰接;伸长所述伸缩杆,两个所述抓取夹的夹取端相互靠近;缩短所述伸缩杆,两个所述抓取夹的夹取端相互远离。
[0008]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为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内部设置有液压锁。
[0009]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抓取夹包括:弧形本体;所述弧形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铰接柱,所述弧形本体通过第一铰接柱与伸缩杆相铰接;所述弧形本体的内侧还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二铰接柱,所述弧形本体通过第二铰接柱与连接件相铰接。
[0010]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弧形本体的第二端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有抓取勾,所述抓取勾用于勾取物品,且所述抓取勾为由耐高温金属合金制成的勾。
[0011]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悬吊机构包括悬吊块,所述悬吊块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之间设置有悬吊杆,所述悬吊块的底部铰接有连接结构。
[0012]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呈空心管状结构,所述固定柱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轴,且固定柱通过转动轴与悬吊块相铰接,所述固定柱的底部边缘还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固定柱的底端与转动机构相连接;所述悬吊杆的轴心线与转动轴的轴心线空间异面垂直。
[0013]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外壳和驱动设备;所述固定外壳的内部分别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设备安装在固定外壳上,且驱动设备的输出端贯穿固定外壳与驱动齿轮相连接,所述驱动设备能够带动驱动齿轮沿其轴心线进行转动;所述从动齿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贯穿固定外壳的底部,并与固定外壳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的底部与夹取机构相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该高温重物的转运装置:
[0016]1、通过使用能够远程控制的转动机构和夹取机构,消除了原使用吊索和机械夹钳需要人为干预模铸脱模,需要人工接近高温红模,存在高温灼伤、烫伤和铸模倾倒砸伤、压伤的风险。
[0017]2、通过转动机构和夹取机构,可控制夹取机构的旋转和抓取勾的张合,节省了脱模时间,大幅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员工现场的劳动强度。
[0018]3、针对目前最大模型的尺寸结构,抓取勾到连接件底部的设计为700

,满足目前所有锭型的需要,留有较大余地的有的放矢,转运各种种型号的浇铸模具时,无需更换夹具。
[0019]4、通过悬吊机构、转动机构和夹取机构的一体式设计,提升整体安全稳定性,通过液压驱动带自锁一体式回转支承实现吊具旋转和稳定,由液压油缸驱动抓取勾对模具进行夹紧和放开,安全性能高且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开张时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收起时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所提出的悬吊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所提出的转动机构的俯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所提出的转动机构的主视图;
[0025]图6为本技术所提出的转动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所提出的夹取机构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所提出的抓取夹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所提出的勾子本体的示意图。
[0029]图中:1、悬吊机构;101、悬吊块;102、连接片;103、悬吊杆;104、转动轴;105、固定柱;106、加强筋;2、转动机构;201、驱动设备;202、固定外壳;203、转动柱;204、驱动齿轮;205、从动齿轮;3、夹取机构;31、连接件;32、伸缩杆;35、抓取夹;351、弧形本体;352、第一铰接柱;353、延伸部;354、第二铰接柱;355、抓取勾;356、勾子本体;357、连接部;358、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重物的转运装置,包括:悬吊机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机构(2)、夹取机构(3);其中:所述悬吊机构(1)用于与起吊设备挂接;所述转动机构(2)安装于所述悬吊机构(1),所述转动机构(2)具有连接件(31),所述连接件(31)可相对于所述悬吊机构(1)绕第一轴线转动,所述第一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与吊装方向平行;所述夹取机构(3)包括夹取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夹取组件安装于所述连接件(31)上,且夹取组件具有张开状态和夹取状态,所述夹取组件处于夹取状态时用于夹紧待夹取重物,处于张开状态时解除对所述待夹取重物的夹紧,且所述夹取组件的夹取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夹取组件在张开状态和夹取状态之间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重物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组件包括至少一对抓取夹(35),每一对所述抓取夹(35)中:沿第二方向,两个抓取夹(35)分别位于所述连接件(31)的两侧,每一个抓取夹(35)的中部分别铰接于连接件(31),每一个抓取夹(35)远离所述悬吊机构(1)的一端形成夹取端,另一端形成用于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的驱动端,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温重物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抓取夹(35)中,所述抓取夹(35)与连接件(31)所形成的铰接点与所述驱动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铰接点与夹取端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温重物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伸缩杆(32),所述伸缩杆(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抓取夹(35)的驱动端相铰接;伸长所述伸缩杆(32),两个所述抓取夹(35)的夹取端相互靠近;缩短所述伸缩杆(32),两个所述抓取夹(35)的夹取端相互远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温重物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2)为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内部设置有液压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温重物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夹(35)包括:弧形本体(351);所述弧形本体(35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铰接柱(352),所述弧形本体(3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军蒋乔熊星呈游桂良
申请(专利权)人: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