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承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813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叶片承力结构,涉及风力机组叶片的领域,其包括承力单元,所述承力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自身厚度方向堆叠设置的板材,每个所述板材均包括堆叠部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堆叠部两端的两个注胶端部,所述注胶端部沿所述板材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斜面,所述堆叠部沿所述板材的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槽底粗糙的剥离槽,所述斜面与所述剥离槽的槽底相抵且竖向相邻的所述斜面之间具有间隙;由此使得板材之间不易因板材在局部区域形成抵死状态而导致灌注缺陷。局部区域形成抵死状态而导致灌注缺陷。局部区域形成抵死状态而导致灌注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叶片承力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机组叶片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叶片承力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风力机组叶片的主承力结构(如主梁,辅梁等)通常通过板材堆叠形成。目前的板材的两端通常会设置倾斜面,从而在板材堆叠时在板材之间会形成注胶空腔;制作叶片时树脂胶能够流入板材之间的注胶空腔并固定连接各个板材。
[0003]通常,在板材挤出时会在板材外粘贴剥离层,堆叠板材之前将剥离层撕下,使得板材相互堆叠的一面粗糙,使得堆叠的板材的表面之间形成间隙,以供树脂胶从倾斜面之间形成的注胶空间中流入堆叠的板材的板面之间。
[0004]板材的剥离层常铺设到板材的倾斜面所在的区域,容易造成剥离层褶皱,且剥离层易残留,影响板材间的界面性能。而具有上下对称的倾斜面形式截面的板材,上下均无剥离层的部分易形成抵死状态,从而导致上下两块板材中间无树脂进入,形成灌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因板材在局部区域形成抵死状态而导致的灌注缺陷问题的缺陷,提供一种叶片承力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叶片承力结构,包括承力单元,所述承力单元包括多个沿自身厚度方向堆叠设置的板材,每个所述板材均包括堆叠部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堆叠部两端的两个注胶端部,
[0008]所述注胶端部沿所述板材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斜面,分别为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注胶端部的厚度沿远离所述堆叠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0009]所述堆叠部沿所述板材的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槽底粗糙的剥离槽,分别为第一剥离槽和第二剥离槽;
[0010]在所述板材的厚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板材分别为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所述第一板材的所述第一剥离槽与所述第二板材的所述第二剥离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板材的所述第二斜面靠近所述堆叠部的边沿与所述第一板材的所述第一剥离槽的槽底抵接,所述第一板材的所述第一剥离槽的槽顶与所述第二板材的所述第二斜面在所述板材的厚度方向上具有间隙。
[0011]在本方案中,定义沿板材的厚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板材为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堆叠时,第二板材的第二剥离槽与第一板材的第一剥离槽相对,第二板材的第二斜面靠近堆叠部的边沿位于第一板材的第一剥离槽中并与该剥离槽的槽底相抵以实现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的支撑,同时由于剥离槽的槽底粗糙,从而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之间不会相互抵死;且第二板材的第二斜面与第一板材的第一剥离槽的槽顶之间具有间隙。由此,在叶片承力结构进行注胶时,树脂胶能够从堆叠的板材的注胶端部沿第二板材
的第二斜面靠近堆叠部的边沿与第一板材的第一剥离槽的槽顶之间的间隙流入第一板材的堆叠部和第二板材的堆叠部之间,随后经第二板材的第二斜面与第一板材的第一剥离槽抵接处继续流入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之间,实现叶片承力结构的灌注,避免了板材在局部区域形成抵死状态而导致的灌注缺陷问题的缺陷。
[0012]较佳地,所述第二斜面的倾角为α,同一所述板材中两个所述第二斜面靠近所述堆叠部的一侧的边沿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第一剥离槽的槽宽为b,所述第一剥离槽的槽深为c,α、a、b和c之间满足:
[0013][0014]在本方案中,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堆叠时,第二板材的第二斜面与第一板材的第一剥离槽的槽底抵接,将第一板材的第一剥离槽的槽顶到与之靠近的抵接在第一板材的第一剥离槽中的第二板材的第二斜面的边沿所共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为β,当第二板材的第二斜面的倾角α大于β角时,第二板材的第二斜面不会与第一板材的第一剥离槽的槽顶抵死,从而避免灌注缺陷。
[0015]较佳的,所述斜面靠近所述堆叠部的一侧的边沿为对应的所述剥离槽的槽顶边沿。
[0016]在本方案中,斜面靠近堆叠部的一侧的边沿为对应的剥离槽的槽顶边沿,由此使得板材堆叠时,第二板材与第一板材的第一剥离槽的槽底抵接的部位仅为第二板材的第二斜面的一个边沿,从而使得第二板材与第一板材的抵接面积减小,有利于树脂胶在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之间流通。
[0017]较佳地,所述第一斜面的坡度大小为1/2~1/600,所述第二斜面的坡度大小为1/2~1/600。
[0018]在本方案中,第一斜面的坡度是指第一斜面的高度与长度之比,第二斜面的坡度是指第二斜面的高度与长度之比;若第一斜面的坡度或第二斜面的坡度过小,容易导致沿板材的厚度方向堆叠的两个板材的注胶端部之间过于靠近,导致注胶时树脂胶流通不畅,使得叶片承力结构容易出现灌注缺陷;当第一斜面的坡度或第二斜面的坡度过大时,由于板材的厚度相对板材的宽度较小,使得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的高度较小,由此容易导致沿板材的厚度方向堆叠的两个板材的注胶端部之间的空间过小,注胶端部之间灌注的树脂胶较少,影响叶片承力结构的性能。经验证,第一斜面的坡度和第二斜面的坡度在1/2至1/600时,叶片承力结构的性能较佳。
[0019]较佳地,所述剥离槽的槽底为平面。
[0020]在本方案中,剥离槽的槽底为平面,以便于板材制作时剥离层与板材的脱离,有利于减少剥离层的损坏和残留,从而保证了板材的界面性能。
[0021]较佳地,所述承力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承力单元沿所述剥离槽的槽宽方向依次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承力单元中的多个所述板材一一对应抵接,相邻的所述板材的所述注胶端部之间围合形成用于供胶灌注的注胶空间。
[0022]在本方案中,叶片承力结构包括多个沿剥离槽的槽宽方向依次设置的承力单元,且相邻的两个承力单元的板材一一对应抵接,即其中一个承力单元的每个板材的注胶端部远离堆叠部的端面均一一对应的与另一个承力单元的板材的注胶端部远离堆叠部的端面
抵接;从而使得相邻的注胶端部由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存在而围合形成供树脂胶灌注的注胶空间。
[0023]较佳地,同一所述板材上的两个所述注胶端部远离所述堆叠部的一端的端面相互适配,在所述剥离槽的槽宽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板材的所述注胶端部远离所述堆叠部的一端的端面相互抵接。
[0024]在本方案中,同一板材的两端的两个注胶端部远离堆叠部的端面相互适配,使得相邻两个承力单元中,沿剥离槽的槽宽方向的两个板材相互抵接时抵接得更为紧密,从而使得叶片承力结构的布置更为紧凑,方便了叶片承力结构的布置。
[0025]较佳地,同一所述板材中的所述注胶端部远离所述堆叠部的一端的端面竖直设置。
[0026]较佳地,同一所述板材中的所述注胶端部远离所述堆叠部的一端的端面倾斜设置。
[0027]较佳地,所述注胶端部远离所述堆叠部的一端的边沿设置有倒角。
[0028]在本方案中,注胶端部远离堆叠部的一端的边沿设置倒角能够尽量避免板材的边沿处应力集中,尽量避免在搬运或堆叠板材时板材的边沿因应力集中而损坏。
[0029]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30]本专利技术的叶片承力结构通过对板材的截面形状的改变,使得板材堆叠时沿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片承力结构,包括承力单元,所述承力单元包括多个沿自身厚度方向堆叠设置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板材均包括堆叠部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堆叠部两端的两个注胶端部,所述注胶端部沿所述板材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斜面,分别为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注胶端部的厚度沿远离所述堆叠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堆叠部沿所述板材的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槽底粗糙的剥离槽,分别为第一剥离槽和第二剥离槽;在所述板材的厚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板材分别为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所述第一板材的所述第一剥离槽与所述第二板材的所述第二剥离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板材的所述第二斜面靠近所述堆叠部的边沿与所述第一板材的所述第一剥离槽的槽底抵接,所述第一板材的所述第一剥离槽的槽顶与所述第二板材的所述第二斜面在所述板材的厚度方向上具有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面的倾角为α,同一所述板材中两个所述第二斜面靠近所述堆叠部的一侧的边沿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第一剥离槽的槽宽为b,所述第一剥离槽的槽深为c,α、a、b和c之间满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靠近所述堆叠部的一侧的边沿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国王国军文欢白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