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非同步张拉装置及张拉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8078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非同步张拉装置及张拉方法,包括驱动装置、固定端组件、张拉端组件和连接板,固定端组件包括导轨、第一内、外端板、挡止件,张拉端组件包括第二内、外端板,通过将各类配筋两端墩头后以蛋形孔的大孔端穿过对应端板,并滑入小孔端,实现两端的挡止配合,然后在固定端对第一内端板挡止,另一端带动第二内、外端板移动,使得与内端板挡止配合的预应力钢棒首先被张拉,当第一外端板与第一内端板接触后,带动热轧螺纹钢筋张拉,实现两种预应力需求的配筋的同时但不同步的张拉,一次性实现两种预应力需求的多根配筋的张拉。筋的张拉。筋的张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非同步张拉装置及张拉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非同步张拉装置及张拉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符合环保要求、成桩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工效高、工期短、抗弯抗裂性好等优点,目前在公路、桥梁、港口、码头、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0003]然而,现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张拉方式比较粗犷,每次只能张拉一根钢筋,效率较低,不能同时张拉不同预应力要求的多根钢筋,使用范围受限。
[0004]对于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来说,是涉及多根不同预应力需求的预应力钢筋的,若采用传统方式不仅费时费力、无法满足张拉需求,而且传统方式一根根张拉时很难保证同一类钢筋的相同预应力需求,影响管桩的承载性能。
[0005]因此,亟需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实用,更关键的是能高效实现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一次性张拉并能保证张拉质量的新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实用,更关键的是能高效实现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一次性张拉并能保证张拉质量的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非同步张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以上应用上述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非同步张拉装置的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非同步张拉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非同步张拉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非同步张拉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包括可伸缩运动的伸缩杆;固定端组件,包括导轨以及在导轨的导向下沿导轨自由移动的第一内端板、第一外端板,导轨上具有用于限制第一内端板朝向张拉方向移动的挡止件;张拉端组件,包括第二内端板和第二外端板;第一、第二内端板上设有多个用于供预应力钢棒穿过的内蛋形孔以及多个用于供热轧螺纹钢筋穿过的内钢筋穿孔,内蛋形孔和内钢筋穿孔一一交错布置在同一圆周上,内蛋形孔的大孔端直径大于预应力钢棒的墩头的外径,内蛋形孔的小孔端直径介于预应力钢棒的外径与其墩头的外径之间以供墩头从大孔端穿过后滑至小孔端以被挡止;第一、第二外端板上设有多个用于供热轧螺纹钢筋穿过的外蛋形孔,外蛋形孔与内钢筋穿孔一一对应设置,外蛋形孔的大孔端直径大于热轧螺纹钢筋的墩头的外径,外蛋形孔的小孔端直径介于热轧螺纹钢筋的外径与其墩头的外径之间以供墩头从大孔端穿过后滑至小孔端以被挡止;连接板,一侧与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连接螺栓与第二内、外端板连接;
在使用时,各预应力钢棒的两端的墩头分别被挡止在第一、第二内端板的内蛋形孔的小孔端上,各热轧螺纹钢筋的两端的墩头分别被挡止在第一、第二外端板的外蛋形孔的小孔端上;驱动装置的伸缩杆通过连接板带动第二内、外端板张拉运动,使各预应力钢棒首先被张拉,至第一外端板与第一内端板接触时,各热轧螺纹钢筋被张拉。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为半圆管状,导轨的内周面上设置多个沿轴向间隔设置的定位销孔,所述挡止件通过定位销钉选择固定在定位销孔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构成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浇筑时的下模具,导轨边缘设有用于与半圆管状的上模具可拆连接的法兰盘。
[0010]进一步地,内、外蛋形孔均包括大孔、小孔和连接大孔与小孔的连接孔,连接孔的宽度与小孔直径相同。
[0011]本专利技术的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非同步张拉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非同步张拉方法包括:根据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的各配筋需要满足的预应力要求计算预应力钢棒和热轧螺纹钢筋的长度,热轧螺纹钢筋的长度大于预应力钢棒的长度;根据计算下料,通过钢筋墩头机将预应力钢棒和热轧螺纹钢筋两端分别加工墩头;将各热轧螺纹钢筋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第二内端板的内钢筋穿孔,然后分别使墩头分别穿过第一、第二外端板的外蛋形孔的大孔端,然后滑动至外蛋形孔的小孔端;将各预应力钢棒两端的墩头分别从第一、第二内端板的内蛋形孔的大孔端中穿过,然后滑动至内蛋形孔的小孔端;将连接板与张拉断组件的第二内、外端板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固定,将第一内、外端板放置在导轨上,确保第一内、外端板可沿导轨移动;通过挡止件限制第一内端板朝向张拉方向的位移,通过驱动装置的伸缩杆带动连接板朝向远离导轨的方向移动,使预应力钢棒首先被张拉,直至第一外端板沿导轨移动至被第一内端板挡止时,热轧螺纹钢筋开始被张拉。
[0012]进一步地,在各预应力钢棒和热轧螺纹钢筋外周环绕箍筋,并通过扎丝捆绑以形成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的钢筋骨架。
[0013]进一步地,将所述导轨设置为半圆管状,导轨的内周面上设置多个沿轴向间隔设置的定位销孔,所述挡止件通过定位销钉选择固定在定位销孔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构成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浇筑时的下模具,导轨边缘设有用于与半圆管状的上模具可拆连接的法兰盘,连接上模具后,可直接浇筑混凝土管桩。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该装置和方法可以一次性实现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的各类预应力配筋的张拉,相对现有技术,张拉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人工;(2)可以确保张拉质量稳定,相对现有技术单根张拉的方式,其一次性张拉的方式确保了各同类的预应力钢筋的受力和变形量是基本相同的,从而在周向上提供基本均匀的预应力钢筋,进而确保了管桩可以具有稳定的承载性能;(3)该装置所用到的零部件较少且都是很容易获取的部件,装置加工方便,可以用现场的物料直接加工改装,比较方便,成本也比较低,容易被客户接受;进一步地,导轨不仅用来为第一内、外端板导向,还可以作为管桩混凝土浇筑的下模具。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非同步张拉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为方便展示连接螺栓、预应力钢棒和热轧螺纹钢筋,将三者错开布置在图中,实际上,三者是处于同一圆周上);图2为第一、第二外端板的主视图;图3为第一、第二内端板的主视图;图中:1

伸缩杆,2

连接板,3

连接螺栓,4

第二外端板,5

第二内端板,6

预应力钢棒,7

热轧螺纹钢筋,8

箍筋,9

导轨,10

挡止件,11

第一内端板,12

第一外端板,13

墩头,14

内钢筋穿孔,15

内蛋形孔,16

外蛋形孔,17

大孔,18

小孔,19

连接孔,20

中心孔,21

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非同步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包括可伸缩运动的伸缩杆;固定端组件,包括导轨以及在导轨的导向下沿导轨自由移动的第一内端板、第一外端板,导轨上具有用于限制第一内端板朝向张拉方向移动的挡止件;张拉端组件,包括第二内端板和第二外端板;第一、第二内端板上设有多个用于供预应力钢棒穿过的内蛋形孔以及多个用于供热轧螺纹钢筋穿过的内钢筋穿孔,内蛋形孔和内钢筋穿孔一一交错布置在同一圆周上,内蛋形孔的大孔端直径大于预应力钢棒的墩头的外径,内蛋形孔的小孔端直径介于预应力钢棒的外径与其墩头的外径之间以供墩头从大孔端穿过后滑至小孔端以被挡止;第一、第二外端板上设有多个用于供热轧螺纹钢筋穿过的外蛋形孔,外蛋形孔与内钢筋穿孔一一对应设置,外蛋形孔的大孔端直径大于热轧螺纹钢筋的墩头的外径,外蛋形孔的小孔端直径介于热轧螺纹钢筋的外径与其墩头的外径之间以供墩头从大孔端穿过后滑至小孔端以被挡止;连接板,一侧与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连接螺栓与第二内、外端板连接;在使用时,各预应力钢棒的两端的墩头分别被挡止在第一、第二内端板的内蛋形孔的小孔端上,各热轧螺纹钢筋的两端的墩头分别被挡止在第一、第二外端板的外蛋形孔的小孔端上;驱动装置的伸缩杆通过连接板带动第二内、外端板张拉运动,使各预应力钢棒首先被张拉,至第一外端板与第一内端板接触时,各热轧螺纹钢筋被张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非同步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为半圆管状,导轨的内周面上设置多个沿轴向间隔设置的定位销孔,所述挡止件通过定位销钉选择固定在定位销孔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非同步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构成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浇筑时的下模具,导轨边缘设有用于与半圆管状的上模具可拆连接的法兰盘。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涛邹旭岩李子源王保贵颜斐刘子辉任永昌李可刘凯和炜徐洪涛朱仁波娄占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