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材浸润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671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药材浸润机构,包括筒体结构,所述筒体结构内具有用于传送中药材的传输机构,中药材在所述筒体结构内通过所述传输机构自上而下移动;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多个传送带单元,多个所述传送带单元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在筒体结构的内部,并且位于前级的传送带单元的输出端与位于后级的传送带单元的输入端相适配,使得中药材从位于前级的传送带单元的输出端落入位于后级的传送带单元的输入端;所述传送带单元分别通过一对支撑杆连接于筒体结构的内壁,一对所述支撑杆之间还连接有罩体,所述罩体上设有喷头,并且所述喷头通过输入水管及水泵与水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浸润效果,避免水资源的浪费。避免水资源的浪费。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材浸润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加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中药材浸润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加工生产中药材的过程中,浸润药材是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目前,采用传统的浸润方法主要是将药材和水放在一起,盛放在密闭的器皿内进行浸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将水漫过药材进行浸泡,但是其并没有达到浸润的效果,反而用水量大,其浸泡的时间长短无法掌握,无法满足需要的浸润效果和浸润质量,造成费水费时,浸润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材浸润机构,该机构能够提高浸润效果,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药材浸润机构,包括筒体结构,所述筒体结构内具有用于传送中药材的传输机构,中药材在所述筒体结构内通过所述传输机构自上而下移动;
[0005]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多个传送带单元,多个所述传送带单元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在筒体结构的内部,并且位于前级的传送带单元的输出端与位于后级的传送带单元的输入端相适配,使得中药材从位于前级的传送带单元的输出端落入位于后级的传送带单元的输入端;
[0006]所述传送带单元分别通过一对支撑杆连接于筒体结构的内壁,一对所述支撑杆之间还连接有罩体,所述罩体上设有喷头,并且所述喷头通过输入水管及水泵与水源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输入水管包括第一水管、三通管、第二水管以及第三水管,其中,所述第三水管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内部,所述第二水管安装在所述筒体结构的内壁中,所述第三水管与第二水管连接;
[0008]所述第二水管通过三通管与所述第一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管通过抱箍固定在所述筒体结构的外壁上,并且所述第一水管的末端连接水泵,所述水泵位于水源的液面下方。
[0009]可选的,所述罩体内设有多个腔体结构,所述喷头与所述腔体结构连通;
[0010]所述腔体结构与所述第三水管之间通过第四水管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罩体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第四水管对接的凹槽。
[0012]可选的,所述罩体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
[0013]可选的,所述筒体结构的下方设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底板呈网状结构。
[0014]可选的,所述收集箱为抽屉式收集箱。
[0015]可选的,所述收集箱的下方设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具有加水口以及出水口。
[0016]可选的,所述水源位于集水箱内。
[0017]可选的,所述筒体结构的外部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传输机构的驱动单元。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浸润中药材时,中药材能够在筒体结构内随着传输机构,一边运输一边进行浸润的操作,使得中药材在运输的全部过程都在处于浸润的步骤当中,由于本技术的传输机构在传输中药材时,能够有效的防止中药材堆叠在一起,因而能够使每个中药材均能够得到浸润,从而提高了浸润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输入水管的分布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罩体与支撑杆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的收集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材浸润机构,其包括筒体结构1,筒体结构1是个截面为长方形的筒体,筒体结构1的顶部具有输入口,筒体结构1内具有用于传送中药材的传输机构,使得中药材在筒体结构1内通过传输机构自上而下移动。
[0027]具体而言,如图1和3所示,传输机构包括多个传送带单元2,多个传送带单元2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在筒体结构1的内部,并且位于前级的传送带单元2的输出端与位于后级的传送带单元2的输入端相适配,使得中药材从位于前级的传送带单元2的输出端落入位于后级的传送带单元2的输入端。例如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有5个传送带单元2,这5个传送带单元2在筒体结构1的内部从上而下排布。本技术的传送带单元2具体是包括一对传送辊4以及连接在传送辊4之间的传送带5,其中,传送带5是网状的传送带,以便于在浸润中药材时,能够将多余的水分向下落下。
[0028]在本技术中,传送带单元2是分别通过一对支撑杆3连接于筒体结构1的内壁,传送带单元2的一对传送辊4分别转动连接在一对支撑杆3之间,并且其中一根传送辊4穿过其中一根支撑杆3,并最终穿出筒体结构1的侧壁,传送辊4穿出筒体结构1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轮6。在一对支撑杆3的顶部之间还通过螺栓连接有罩体7,罩体7上连接有喷头8,并且喷头8通过输入水管及水泵9与水源进行连接。
[0029]在本技术中,如图1和2所示,输入水管具体包括一根第一水管10、一个三通管11、两根第二水管12以及多根第三水管13,其中,第三水管13连接于支撑杆3的内部,即在每个支撑杆3的内部均安装有一根第三水管13,第三水管13沿支撑杆3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三水管13的一端与第二水管12连接,另一端为封堵状态。两根第二水管12均安装在筒体结构1连接支撑杆3的侧壁的内部,因此,两根第二水管12是竖直安装在筒体结构1的内壁中,两根第二水管12的一端分别与三通水管11的出水端连接,两根第二水管12的另一端也为封堵状
态,而三通水管11的进水端连接第一水管10,第一水管10通过抱箍14固定在筒体结构1的外壁上,并且第一水管10的末端连接水泵9,水泵9则位于水源的液面下方,以便于抽取水。
[0030]在本技术中,如图4所示,在罩体7内设有多个腔体结构16,使得喷头8与腔体结构16连通,而腔体结构16则与第三水管13之间通过第四水管17连接。通过该结构,可通过水泵15将水源的水抽取到腔体结构16内部,进而再通过喷头8向正在运输的中药材进行浸润操作。此外,在罩体7的底部还具有与第四水管17对接的凹槽18,第四水管17则伸入凹槽18内,并与腔体结构16进行连接。在本技术中,第四水管17的端部以及凹槽18内均设有密封圈,在对接第四水管17与腔体结构16时,只需将第四水管17插入凹槽18内,并使第四水管17周围的密封圈与凹槽18内的密封圈挤压紧密,再通过螺栓将罩体7紧固连接起来即可。
[0031]在本技术中,筒体结构1的下方设有收集箱19,收集箱19用于将完全浸润的中药材收集起来,此外,如图5所示,收集箱19的底板20是呈网状结构的,以便于漏水。...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材浸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结构,所述筒体结构内具有用于传送中药材的传输机构,中药材在筒体结构内通过所述传输机构自上而下移动;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多个传送带单元,多个所述传送带单元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在筒体结构的内部,并且位于前级的传送带单元的输出端与位于后级的传送带单元的输入端相适配,使得中药材从位于前级的传送带单元的输出端落入位于后级的传送带单元的输入端;所述传送带单元分别通过一对支撑杆连接于筒体结构的内壁,一对所述支撑杆之间还连接有罩体,所述罩体上设有喷头,并且所述喷头通过输入水管及水泵与水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材浸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水管包括第一水管、三通管、第二水管以及第三水管,其中,所述第三水管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内部,所述第二水管安装在所述筒体结构的内壁中,所述第三水管与第二水管连接;所述第二水管通过三通管与所述第一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管通过抱箍固定在所述筒体结构的外壁上,并且所述第一水管的末端连接水泵,所述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然赵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百味堂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