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煎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4190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煎药装置,煎药装置,包括:外锅(2),用于容纳药液;内锅(3),可升降地设置在外锅(2)内,用于容纳药渣;还包括支撑组件(210),设置在外锅(2)和/或内锅(3)上,当内锅(3)从外锅(2)中升出时,支撑组件(210)具有卡设在外锅(2)和内锅(3)之间的支撑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煎煮药液时,在内锅(3)与外锅(2)之间形成自然空腔,可以延长药包与锅底间的距离,均匀药包周围的温场分布,使药材受热均匀;且设有支撑组件(210),在支撑状态时使内锅(3)与外锅(2)之间形成沥药空腔,在煎煮中药过程中可以实现沥药程序,使药液与药材得到充分分离,最大程度提取药材组分。最大程度提取药材组分。最大程度提取药材组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煎药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中药汤剂自动化煎煮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煎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药煎煮是指按照中医药方,将各种中药材进行搭配,按照要求煎煮后取其药液的过程。随着中医治疗理念逐渐被世界接受,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对中药汤剂煎煮自动化生产技术发展完善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0003]现有中药汤剂自动化煎煮技术中,利用外锅与电磁炉配合进行煎煮中药饮片的煎药锅,存在对药材加热不均匀现象。申请号为CN20982757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煎药机,其包括一个工作台,多个煎药器,自动操作装置以及电控装置。以煎药锅用于放置药和水,自动操作装置对煎药锅进行自动操作,电控装置的微处理装置的输出控制煎药器加热器的加热状态和自动操作装置的动作,使多方面机械相配合进行自动煎药的装置。该装置存在滤网孔隙狭小,容易发生孔道堵塞,使用周期短;不能实现沥药程序,使药材组分没有充分释放;且易出现蒸药现象影响药效等问题。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煎药装置,以实现加药、煎药、沥药等中药煎煮程序自动化的目的。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7]提供一种煎药装置,包括:外锅(2),用于容纳药液;内锅(3),可升降地设置在外锅(2)内,用于容纳药渣;还包括支撑组件(210),设置在外锅(2)和/或内锅(3)上,当内锅(3)从外锅(2)中升出时,支撑组件(210)具有卡设在外锅(2)和内锅(3)之间的支撑状态。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210)设置在所述外锅(2)的外周侧壁上,当内锅(3)从外锅(2)中升出时,支撑组件(210)卡设在内锅(3)的锅口边沿,用于支撑内锅(3)。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210)包括:连接组件(220),设置在外锅(2)的外周侧壁上;支撑臂(2102),与所述连接组件(220)可转动连接,支撑臂(2102)可绕连接组件(220)向外锅口方向旋转,卡接在内锅(3)的锅口边沿。
[0010]进一步的,连接组件(220)包括:安装座(221),设置在外锅外周侧壁上;旋转轴(210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21)上;支撑臂(2102)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2101)铰接,另一端可绕旋转轴向外锅口方向旋转、高于外锅口并与内锅口边沿上下抵接。
[0011]进一步的,支撑臂(2102)包括:第一支撑臂(2104),其一端与所述旋转轴(2101)铰接;第二支撑臂(2105),其一端用于与第一支撑臂(2104)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内锅(3);弯折部(2103),连接第一支撑臂(2104)和第二支撑臂(2105),其自第一支撑臂(2104)端到第二支撑臂(2105)端径向弯折设置,支撑臂(2102)绕旋转轴(2101)向外锅口方向旋转,弯折部(2103)可卡接在外锅口边沿。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可活动的设置在内锅(3)中的压盘组件(4),所述压盘组件(4)包括与内锅口相对设置的压盘(430),用于压覆内锅(3)中的药渣。
[0013]进一步的,压盘(430)上开设若干滤孔结构(433)。
[0014]进一步的,压盘组件(4)还包括导向杆(410),其下端设置在压盘(430)的边缘,上端向远离压盘(430)的方向轴向延伸设置。
[0015]进一步的,压盘组件(4)还包括若干所述导向杆(410),若干所述导向杆(410)沿着压盘的边缘周向排布。
[0016]进一步的,压盘组件(4)还包括提拉杆(420),设置在若干所述导向杆(410)的上端,并连接若干所述导向杆(410)的上端部。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在内锅与外锅之间形成自然空腔,可以延长药包与锅底间的距离,均匀药包周围的温场分布,使药材受热均匀;且设有支撑组件,在支撑状态时使内锅与外锅之间形成沥药空腔,在煎煮中药过程中可以实现沥药程序,使药液与药材得到充分分离,最大程度提取药材组分。
[0019]2.内锅可活动套接于外锅中,自然状态下,内锅锅底与外锅锅底间形成空腔,可以增长药材与锅底之间的物理距离,直接限制药材与外锅锅底的接触,均匀药包所处的温场分布。使药材在煎煮过程中受热均匀,防止出现糊药现象,影响药效。
[0020]3.在内锅中设置可在上下方向活动的压盘组件,其可以限缩药包在内锅中的位置,保证药包处于液面以下,使药材在煎煮过程中与水充分接触,保证药材中的有效组分得到充分释放,防止煎药过程中出现蒸药现象,影响药效。
[0021]4.内锅锅体设置封闭部和过滤部,过滤部包括锅底与至少一部分侧壁,其表面均匀密布滤孔结构,滤孔结构在设置上大于普通散煎内锅,能够保证过滤效果,防止长时间应用导致孔道阻塞现象。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23]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本技术常压煎药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外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支撑座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支撑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内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压盘组件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技术底盘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底盘;110、吊耳;120、底盘连接件;2、外锅;210、支撑组件;2101、旋转轴;2102、支撑臂;2103、弯折部;2104、第一支撑臂;2105、第二支撑臂;2106、握手部;220、连接
组件;221、安装座;2211、贴壁边线;2212、直立边线;2213、边线折弯部;2214、基体;222、凸台结构;2221、凸台平面部;2222、凸台拉伸部;3、内锅;310、过滤部;320、封闭部;330、滤孔;340、内锅外沿;4、压盘组件;410、导向杆;411、导向杆长边;412、导向杆短边;420、提拉杆;430、压盘;431、内圆沿线;432、外圆沿线;433、滤孔结构;5、锅盖。
[0032]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煎药装置,包括:外锅(2),用于容纳药液;内锅(3),可升降地设置在外锅(2)内,用于容纳药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组件(210),设置在外锅(2)和/或内锅(3)上,当内锅(3)从外锅(2)中升出时,支撑组件(210)具有卡设在外锅(2)和内锅(3)之间的支撑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煎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10)设置在所述外锅(2)的外周侧壁上,当内锅(3)从外锅(2)中升出时,所述支撑组件(210)卡设在内锅(3)的锅口边沿,用于支撑内锅(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煎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10)包括:连接组件(220),设置在外锅(2)的外周侧壁上;支撑臂(2102),与所述连接组件(220)可转动连接,支撑臂(2102)可绕连接组件(220)向外锅口方向旋转,卡接在内锅(3)的锅口边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煎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20)包括:安装座(221),设置在外锅外周侧壁上;旋转轴(210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21)上;支撑臂(2102)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2101)铰接,另一端可绕旋转轴向外锅口方向旋转、高于外锅口并与内锅口边沿上下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煎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2102)包括:第一支撑臂(2104),其一端与所述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原徐柏龙陈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