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除尘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5860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型除尘通风装置,包括导流体及滤网;所述导流体包括两侧导流体,两侧导流体的引流面为平面构造,相邻的所述两侧导流体之间设置有预留间隙,避免相邻所述导流体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用于减小载体静态时的进风阻力,所述滤网的凸楞高度不小于预设高度,滤网采用注塑工艺成型;平面构造的两侧导流体相比对现有技术中弧面构造的两侧导流体,解决了绕流问题,更主要的是,平面的引流面相对气流来说它是一个倾斜上扬的,对气流有很大的抬升作用,使其下一个出风口的负压增加,形成向外侧的气流,相当于在出风口加了一个向外鼓风的叶片,吸引出风口的气流顺利排出,使得主通道内进排气流顺畅,大大提高除尘效果。大大提高除尘效果。大大提高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除尘通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运输工具除尘
,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除尘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今社会中,轨道运输工具主要包括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高铁、客货车车箱、轻轨、地铁等交通运输载体,它们的正常运行都需要吸入大量的空气,以满足内燃机的燃烧、电子、机械部件的散热,以及空调等设施的冷却等需求。随着大量空气的吸入,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沙尘、柳絮、植物叶片、纸屑、塑料等杂质进入会对内燃机等造成磨损,缩短其的使用寿命,为了防止杂质的进入,通常在设备的供气通道安装有除尘装置,如公开(公告)号CN110281733A提出的运输工具用设备舱除尘通风装置;
[0003]现有的除尘装置利用高铁动车组运行时,在裙板进气口处产生的最便捷能源(强大的反向气流),将漂浮物与进气气流自行分离,分离后的漂浮物在主通风道气流裹挟下排回大气;同时,在导流体的导流面作用下,过滤网处气压增高,形成高压区,实现向设备舱的主动供风;
[0004]但是现有的除尘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主通风道进气气流比较顺畅,但是出气端的气流受阻,不够顺畅,甚至后几个出风口存在逆流进气的问题,这影响了主通风道的灰尘的排出,除尘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型除尘通风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改进型除尘通风装置,包括导流体及滤网;
[0008]所述导流体包括两侧导流体,两侧导流体的引流面为平面构造,相邻的所述两侧导流体之间留有5mm间隙,用于减小载体静态时的进风阻力;
[0009]所述滤网的凸楞高度为1.8mm,滤网采用注塑工艺成型。
[0010]所述导流体通过框架构造在滤网的上方,所述导流体还包括中部导流体,所述两侧导流体、中部导流体、框架一体成型。
[0011]所述两侧导流体、中部导流体、框架均为实心结构。
[0012]所述滤网整体一体注塑成型。
[0013]所述滤网的进气孔对插成型。
[0014]所述框架采用PA66

GF30的尼龙工程塑料制成。
[0015]所述滤网的中部及两端设置有螺栓,所述导流体及框架上设置有用于与螺栓螺纹连接的紧固螺栓预埋件。
[0016]所述滤网的两端还构造有加强筋。
[0017]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8](1)平面构造的两侧导流体相比对现有技术中弧面构造的两侧导流体,解决了绕流问题,更主要的是,平面的引流面相对气流来说它是一个倾斜上扬的,对气流有很大的抬升作用,使其下一个出风口的负压增加,形成向外侧的气流,相当于在出风口加了一个向外鼓风的叶片,吸引出风口的气流顺利排出,使得主通道内进排气流顺畅,大大提高除尘效果。
[0019](2)相邻的所述两侧导流体之间留有5mm间隙,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相邻导流体垂直方向叠加问题,减小了本设备静置时的进风阻力,同时使导流体和框架整体一次成型成为可能,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强度和安全可靠性。
[0020](3)滤网的凸楞高度设计为1.8mm,滤网采用注塑工艺成型,相对于不锈钢冲压工艺,不会出现冲压回弹,使得在实际加工后,滤网的凸楞可以维持在1.8mm,使得形成理想的端角,提高除尘性能。
附图说明
[00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2]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型除尘通风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型除尘通风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图;
[0024]图3是导流体与框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型除尘通风装置的爆炸图;
[0026]图5是滤网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0027]图6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0028]图7是滤网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图;
[0029]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图;
[0030]图9是图8中进气孔的剖面放大图;
[0031]图10是滤网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0032]图11是图10在C处的放大图;
[0033]图12是滤网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图;
[0034]图13是图12在D处的放大图;
[0035]图14是滤网在宽度方向上的剖视图;
[0036]图15是图14在E处的放大图;
[0037]图16是滤网在长度方向上的剖视图;
[0038]图中:
[0039]导流体1、两侧导流体11、引流面111、中部导流体12、滤网2、凸楞21、进气孔22、框架3、螺栓41、紧固螺栓预埋件42、加强筋8。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4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43]现有的除尘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主通风道进气气流比较顺畅,但是出气端的气流受阻,不够顺畅,甚至后几个出风口存在逆流进气的问题,这影响了主通风道的灰尘的排出,除尘效果下降。
[0044]本技术方案发现,造成这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中部导流体处通风截面积不足,造成主通风道的气流受阻,二是出气端负压不足,致使气流不能顺畅排出,甚至出现逆流进风;
[0045]基于上述原因,本技术提出一种改进型除尘通风装置,包括导流体1及滤网2;
[0046]具体的,所述导流体1包括两侧导流体11,两侧导流体11的引流面111为平面构造;
[0047]现有技术中,两侧导流体的引流面111为弧面构造,气流流过弧面时会发生绕流现象,致使末端出风口气流逆行,影响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除尘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体(1)及滤网(2);所述导流体(1)包括两侧导流体(11),两侧导流体(11)的引流面(111)为平面构造,相邻的所述两侧导流体(11)之间设置有预留间隙,避免相邻所述导流体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用于减小载体静态时的进风阻力;所述滤网(2)的凸楞(21)高度不小于预设高度,滤网(2)采用注塑工艺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除尘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两侧导流体(11)之间的预留间隙不小于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除尘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楞(21)的预设高度为1.8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除尘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体(1)通过框架(3)构造在滤网(2)的上方,所述导流体(1)还包括中部导流体(12),所述两侧导流体(11)、中部导流体(12)、框架(3)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强沈国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天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